工研院與晶片製造龍頭台積電合作,攜手開發出自旋軌道轉矩磁性內存(Spin Orbit Torque MRAM,簡稱SOT-MRAM)數組晶片搭配創新的運算架構,適用於內存內運算,且功耗僅為STT-MRAM百分之一,並在國際電子組件會議(IEDM)共同發布論文,展現次世代內存技術的研發能量。
工研院指出,這次藉由工研院與台積電雙方共同合作,發布重要研發成果,引領產業加速躋身下時代內存技術領先群,維持台灣半導體的國際競爭優勢。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所所長張世傑指出,工研院和台積電繼去年在全球半導體領域頂尖之「超大型積體技術及電路國際會議」(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共同發布論文之後,今年更開發出兼具低功耗、10奈秒(nanoseconds;ns)高速工作等優點的SOT-MRAM單元,並結合電路設計完成內存內運算技術,進一步提升運算性能,跳脫MRAM以往以內存為主的應用場景。
張世傑表示,雙方將研發成果共同發表在IEDM 2023,未來此技術可應用於高性能計算(HPC)、AI人工智慧及車用晶片等。
(首圖來源:工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