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暗喻幻想:ReFantazio》——對劍與魔法RPG的重新定義
評論:
為什麼我如此期待《暗喻幻想:ReFantazio》?
說來可能有些難以置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日式角色扮演遊戲」都是個被主流市場視作「過時」的東西。面對十餘年前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的「高規格」「大成本」「電影化敘事」遊戲,這些以專注於使用傳統手段的作品,似乎顯得「幼稚」且「過時」,不僅故事和角色透著濃濃的中二氣,就連核心的戰鬥體驗,都與那些AAA大作脫節了好幾個時代。
回過頭來,那些曾經有著足夠硬實力的大廠,紛紛退出JRPG賽道,只留下舊世代粉絲們的哀嚎和殘酷的現實——放在十多年前,如果有人敢說JRPG很快便會迎來大規模的復甦,那大概會被當作痴人說夢的遺老。
從這點上來說,我確實需要感謝那些在特殊時代背景下,依舊堅持創作JRPG的中堅廠商們,如果沒有它們的「執迷不悟」,那JRPG不知還要過上多久才能遇到下一個「黎明期」。
每次和朋友們聊起這個話題,我都感到感慨又好笑。流行趨勢這個東西總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時間點裡發生改變:有時候,轉舵所需的只是一個特殊的節點。對今天全球的JRPG市場來說,這個關鍵節點似乎發生於2017年前後——隨著某款遊戲在社交網路上的流行,主流市場好像突然就明白了過來,「電子遊戲」的價值與評判同樣可以不被單一的工業標準所框死,除了正在接近工業瓶頸的寫實畫面表現,還有更多東西值得玩家們關注。
從2024年看過去,這個關鍵節點當然再明顯不過——2016年,《女神異聞錄5》在日本地區發售,並於次年推出了包括中文在內的海外版本。
《女神異聞錄5》
關於《女神異聞錄5》,我確實沒有什麼好說的。即使是在發售八年之後,它依然是最符合主流審美的日式角色扮演遊戲之一,由它所帶來的遊戲設計思路與視覺元素直到今天,依然影響著大量玩家和開發者的審美。可在巨大影響力的另一邊,《女神異聞錄5》的大火,倒也將這家名叫ATLUS的遊戲公司帶到聚光燈下。對日本的角色扮演遊戲市場來說,這個有著超長歷史,卻一直保持著某種神秘感的老牌遊戲公司,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普通玩家的關注。
你看,這聽上去似乎是件挺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過去的幾個世代中,ATLUS所受到的關注,顯然與它的資歷不成正比——不信,你可以看看與「女神轉生」系列一樣有著超長歷史的「Final Fantasy」,都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產物,但後者卻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享有壓倒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相比之下,作為正統後續衍生的「真·女神轉生」系列,在主流玩家群體中卻一直不溫不火。
如果一定要為這種差距找個原因,我想這大概要怪ATLUS自己——誰讓他們從一開始便選擇了一條與傳統遊戲公司背道而馳的道路。
我並不打算老生常談,但有個前提還是要聊聊——作為ATLUS成立後的第一款遊戲,「女神轉生」顯然奠定了ATLUS日後「神神叨叨」與「不走尋常路」的遊戲創作傾向。
要知道,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後,剛剛開始擁有私人電腦的日本玩家來說,「角色扮演遊戲」的概念本身,依然與遠渡重洋的「巫術」或「創世紀」系列所綁定——前者帶來了具有策略性的指令制戰鬥,後者則將「2D角色扮演遊戲」的可能性展示在了玩家的面前。而更關鍵的是,這直接決定了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由「龍與地下城」起源的「西方中世紀奇幻」概念,對早期PC用戶的重要歷史意義。
1980年,原版《創世紀-黑暗時代-》發售,次年通過日本電器的商用電腦PC-8801成功進入日本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角色扮演遊戲」等於「西方中世紀奇幻」的固有概念,一度成為雷打不動的「真理」。事實證明,在那個技術受限、娛樂形式相對單一的時代背景中,玩家的訴求就是那麼純粹——成為一名生活在劍與魔法世界中的冒險者,投身於對中世紀風格幻想世界的探索中。
而在今天看來,這個基礎訴求也確實地影響到了那些土生土長的日本廠商。從日本最早的角色扮演遊戲《惡龍與公主》,到後來掀起業界波瀾的「國民級RPG」《勇者鬥惡龍》,無不是對已經成型的「劍與魔法」幻想體系的重新解讀與加工,故事也大都遵照著「討伐邪惡的巫師」或「勇者拯救公主」這樣「懲惡揚善」的「王道」冒險路線展開。
1982年,光榮推出的《惡龍與公主》是公認日本最早的角色扮演遊戲
可在這批遊戲中,晚於《勇者鬥惡龍》一年後所誕生的《電子惡魔物語:女神轉生》,卻偏偏選擇了一條沒人敢嘗試的道路——無論是主人公「高中生」的設定,還是故事中現代科技與宗教概念的結合,或是趨勢惡魔戰鬥以及名為「惡魔合體」的遊戲系統,都堪稱Famicom上的一朵奇葩。在從另一種意義上,給當時的日本遊戲業界帶來衝擊的同時,還順帶奠定了之後很長時間裡外界對ATLUS的固有印象:雖然並不絕對,但他們的作品大都與宗教或神秘學掛鉤。而在獨特的「現代」背景下,總是傾向於講述一些「神神叨叨」的「偽哲學」故事。金子一馬獨特的「惡魔體系」,更是成了永遠離不開的標誌性構成元素。
「真·女神轉生」系譜粉絲們最熟悉的惡魔設計
這樣劍走偏鋒的ATLUS是「超前」的,也註定是「難以被主流市場所接受」的。至少在過去的幾個世代當中,它都遲遲沒能真正走上「一線日本廠商」們的擂台。儘管有著一定數量的忠實擁護者,卻還是多次因為市場規模的收縮,以及日本主機遊戲市場的頹勢,而陷入窘境——無論是海外知名度還是影響力上,都遠不如自己堅持「王道」路線的同期們。
事情就是這樣具有戲劇性,沒有人能預想到ATLUS的翻身會如此突然,更別說像今天這樣,成為日式角色扮演遊戲的代表了。上個世紀的「超前」概念,顯然與這個時代的玩家之間產生了某種「相見恨晚」般的共鳴。在經過年輕化處理後,紅白黑配色的《女神異聞錄5》就此成了這家老牌公司,甚至整個SEGA最顯眼的娛樂化標誌。在我的身邊,便有許多新生代玩家是因為這樣,才成為ATLUS那套固有「創作概念」的擁護者。
按理來說,ATLUS也確實應該就此走上更加平穩和工業流水線式的生產道路。
是的,在繞了那麼一大圈後,事情終於說回到了今天的正題,也就是即將在今年10月11日發售的《暗喻幻想:ReFantazio》上。
作為STUDIO ZERO在成立後的第一款作品,這個項目在過去的近八年時間裡,一直保持著高度的神秘感,以至於許多玩家甚至一度忘記了它的存在。可即使這樣,今年的首次亮相,還是讓它提前承包下不少JRPG愛好者眼中「2024最佳角色扮演遊戲」的殊榮——這並不常見,尤其是在玩家們普遍已經看慣了好東西,加上它所公布的資訊依然有限的前提下。
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算是長期以來大眾對ATLUS「小眾」印象的反彈——這是一種極其常見的「追星」現象,在《女神異聞錄5》大火後,人們開始通過逆向溯源的方式了解ATLUS,而網際網路時代的好處就是,即使沒有實際接觸過特定作品,也可以從各種渠道吸收關於它的資訊,進而對它的後繼者給予更多的關注。
可問題在於,《暗喻幻想:ReFantazio》真的只是《女神異聞錄5》的「後繼者」嗎?
答案非常明顯,不是。其中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文章前面所做的鋪墊——放在曾經的ATLUS產品線中,它就像是一款「離經叛道」的遊戲,甚至不該是一款在固有工業管線剛剛鋪設完成後所誕生的作品。
要理清這些,我們又不得不重新回到一切剛剛開始的2016年。
在《女神異聞錄5》日本地區宣傳周期剛剛結束的不久後,ATLUS突然宣布了新工作室STUDIO ZERO的成立,其中負責領頭的正是《女神異聞錄5》的導演橋野桂,同時還帶上了同樣在《女神異聞錄5》的成功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目黑將司與副島成記。更讓人浮想聯翩的是,工作室的LOGO正好取自「女神異聞錄」系列中,玩家們再熟悉不過的0號大阿爾卡納「愚者」。與STUDIO ZERO一起公開的,還有一個叫做「PROJECT Re FANTASY」的角色扮演遊戲項目代號,也就是當下我們所高度關注的《暗喻幻想:ReFantazio》。
「Re FANTASY」在這裡的意思是「回歸幻想原點」。正如工作室代表橋野桂多次對外表示的那樣,STUDIO ZERO成立的目的,是在「真·女神轉生」系譜之外,再為ATLUS開闢一條全新的產品線,而「PROJECT Re FANTASY」的目的,則是創作一款「回歸原點」式的正統幻想角色扮演遊戲——這也就意味著,它極有可能會將遊戲的舞台設定在一個眼熟的中世紀幻想世界觀下,作為傳統JRPG中最常出現的要素,「劍與魔法」與「多種族」的設定也大概率會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元素。
STUDIO ZERO與「PROJECT Re FANTASY」
後來的事情證明,「幻想RPG的原點」在這個語境下所指的,即是在上個世紀首次將「劍與魔法」和「中世紀奇幻」概念帶入亞洲市場,從此影響了好幾代人的「巫術」或「創世紀」等早期RPG作品。
如果你了解日本遊戲歷史,自然不會覺得這有什麼稀奇的。對在3D化時代後一直處於迷茫和摸索狀態的日本傳統遊戲開發者來說,遊戲類型的解構和對既有玩法的重新審視,幾乎是一個每天都要面對的課題。可就像前面說過的那樣,ATLUS從一開始就是個「執迷不悟」的怪咖,而STUDIO ZERO更有全盤繼承這種執迷的趨勢。
橋野桂曾經說過,正是因為「真·女神轉生」系列所帶來的衝擊,才會致使他在求職時選擇ATLUS。儘管同樣在年輕時受到「巫術」與「創世紀」的洗禮,但比起那時其他的主流RPG作品,《真·女神轉生》打破傳統設定的做法,才是使其產生親自投身遊戲製作行業想法的關鍵。
《真·女神轉生》
在這個過程中,ATLUS所堅持的叛逆和獨創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2003年,橋野桂主導的第二款作品,《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從遊戲底層系統對整個系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它成了PlayStation 2時代玩家評價最高的JRPG。更關鍵的是,它就此為ATLUS留下了名為「追擊回合制」的重要系統資產,這個系統幾乎影響到了後續「真·女神轉生」體系下,所有的衍生遊戲的開發。而這,也就是今天《女神異聞錄5》玩家們所熟悉的「ONE MORE」機制的原型。
後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負責遊戲設計的橋野桂、負責音樂的目黑將司與負責角色設計的副島成記,三人的多次穩定合作,使得他們成為對整個現代「女神異聞錄」系列都至關重要的「鐵三角」——直到STUDIO ZERO的建立,以及「PROJECT Re FANTASY」項目的公布。
「PROJECT Re FANTASY」的早期視覺概念圖
《暗喻幻想:ReFantazio》似乎與ATLUS此前的作品,有著決定性的不同——這是ATLUS首次,在一款具有「傳統幻想故事」屬性的作品中,投入如此大量的資源,也是橋野桂為首的「鐵三角」,首次投身於全新RPG的開發工作。
其實光是通過《暗喻幻想:ReFantazio》的背景和故事設定,我們也能看出一二:歐洲中世紀風格的城市與街道景色、跨越幻想大陸的長途旅行、只存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