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MIT開發新nanoLED技術,未來可應用量子光源、AR/VR顯示器

2023年07月13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MIT開發新nanoLED技術,未來可應用量子光源、AR/VR顯示器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這項新技術能沉積鹵化物鈣鈦礦納米晶體(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並精確控制每個晶體的尺寸、數量和位置,從而將其集成到納米級LED (nanoLED)中。

研究人員展示了CsPbBr3納米晶體的確定性數組,其可調尺寸至小於50 nm,位置精度小於50 nm。

鹵化物鈣鈦礦是一系列材料,因為優異的光電特性及在高性能太陽能電池、LED和雷射等器件中的潛在應用而備受關注。

鹵化物過氧化物材料已主要應用於薄膜或微米尺寸的設備。如果能在納米尺度上精確地集成這些材料,能帶來更卓越的應用,如片上光源(on-chip light sources)、光傳感器(PD)和憶阻器(memristors)。根據MIT官網,這些高密度nanoLED數組可用於片上光通信和運算、量子光源、顯微鏡及AR/VR應用的高解析度顯示器。

其中一種可能應用是直接在基板上大規模製造Micro LED,這對Micro LED顯示器可能產生重大影響,這項技術可用於在顯示螢幕背板上製造LED,不需要轉移製程。

不過,在納米尺度上實現鈣鈦礦材料的集成上仍具挑戰性,因為這種材料可能被傳統製造和圖像化技術損壞。

為了克服這一障礙,MIT研究小組發明一種技術,可在需要的地方現場生長單個鹵化物鈣鈦礦納米晶體,並精確控制位置,尺寸小於50納米,而一張紙的厚度為10萬納米。由於材料是局部生長,所以不需要可能造成損壞的傳統微影步驟。

(首圖來源:MIT)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