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搞 AI 這事,祖克柏這回算是踢到鐵板了。
據金融時報今天凌晨的最新報道,剛花了大價錢挖來 ChatGPT 聯合創始人趙晟佳,結果加入 Meta 沒幾天,就威脅要辭職跑回 OpenAI,甚至已經簽署了回歸 OpenAI 的僱傭文件。

從左往右,分別為祖克柏、Alexandr Wang、趙晟佳
這可把小扎急壞了,據四位知情人士透露,不久之後,他被授予了 Meta 新任「首席 AI 科學家」的頭銜。這顯然就是為了把人留住的緊急措施。
而趙晟佳的「出逃危機」只是 Meta AI 團隊大動盪的一個縮影。
九位數薪酬留不住人,Meta AI 老將也扛不住了
前幾天據《WIRED》報道,至少已經有三位新招的 AI 研究員選擇跑路,其中兩人在 Meta 工作還不到一個月就回到了老東家 OpenAI。
這些出走的研究員背景都不簡單。
Ethan Knight 曾在職業生涯早期就職於 OpenAI,後來加入了馬斯克的 xAI,再跳槽到 Meta。Avi Verma 雖然完成了 Meta 的入職流程,但從未真正到崗。
還有第三位研究科學家 Rishabh Agarwal,我們這周也報道過。
今年 4 月才加入 Meta,先負責生成式 AI 項目,隨後轉入 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 (MSL)。根據他的 LinkedIn 資料,他常駐加拿大,而 Meta 的 AI 團隊主要集中在美國加州門洛帕克,這或許也是離職原因之一。

(更多資訊歡迎回看 APPSO 此前報道:笑死,小扎親自出馬挽留 AI 大神,結果毒雞湯把人勸跑了)
在 X 平台發布的離職帖子中,他倒是十分高情商,說祖克柏超級智能 TBD 實驗室的願景極具吸引力,但自己「需要承擔不同類型的風險」。翻譯翻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想幹了。
不光九位數年薪的新員工頂不住,連 Meta 的老員工都開始跑路了。

工作了 9 年的 Chaya Nayak 和幹了 10 年的 Loredana Crisan 都宣布離職,成為近期離開的資深員工的典型代表。
前者是 Meta 生成式 AI 產品管理總監 Chaya Nayak,將跳槽到 OpenAI 負責特別項目。而後者是 Meta 生成式 AI 副總裁,預計將加入美國設計軟體巨頭 Figma 擔任首席設計官。
對此,Meta 發言人 Dave Arnold 的回應頗為官方:「在激烈的招聘過程中,有些人會選擇留在原公司,而不是開始新的工作。這很正常。」
潛台詞就是說,這些離職並不代表 Meta 的實驗室有問題,而只是招聘市場中的正常情況。但隨著資訊的不斷曝光,問題恐怕真就出在 Meta 的管理策略上。
28 歲小將執掌 Meta AI 團隊,大刀闊斧卻陷入管理困局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Meta 最近宣布了史上最大刀闊斧的 AI 重組:把原來的「超級智能實驗室」拆成四大部門(前沿大模型、基礎科研、產品落地、基礎設施),
Meta AI 業務被重組為研究、訓練、產品和基礎設施四個核心團隊 。此前負責 Llama 大模型的 AGI 基金會團隊也在此次重組中被正式解散。

而說到這次 AI 團隊重組的核心人物,就不得不提 28 歲的 Alexandr Wang。
祖克柏為了挖到這個矽谷新貴,直接砸了 140 億美元投資他的 Scale AI 公司,然後把核心人才一併帶走,堪稱「鈔能力」的教科書操作。
得到小扎的重視後,現在 Wang 直接負責 Meta 最重要的 AI 項目,還領導著小扎親自組建的最神秘的 TBD 部門(To Be Determined,意為「待確定」)。聽這名字就知道,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要干什麽(不是)。
然而,大刀闊斧背後卻是問題重重。
比如說到產品層面,據知情人士透露,由於表現不達預期,TBD 團隊的首個動作之一就是放棄推出 Llama Behemoth 旗艦模型,轉而集中精力開發新模型。這就有點尷尬了,花了這麼多錢組建團隊,結果第一個項目就出師不利了。
且由於目前 Meta 的 AI 團隊匯聚了各自領域的頂尖人物,導致聚在一起就難免會有「權力遊戲」。一位與 Meta 新 AI 領導者關係密切的投資人直言:「現在團隊裡有很多大人物。」
果不其然,這種權力重新洗牌讓不少老將直接被邊緣化了。
最典型的就是圖靈獎得主、Meta 首席 AI 科學家 Yann LeCun。雖然職位未變,但他現在需要向 28 歲小將 Wang 匯報,這心理落差可不是一般的大。

除了 Yann LeCun,其他一些 Meta AI 高管的日子也不好過。
今年早些時候還在負責 Llama 項目的 Ahmad Al-Dahle,現在直接成了光杆司令,沒有任何團隊可管。就連首席產品官 Chris Cox 也在這輪重組中失去了對生成式 AI 的管理權。
說到底,問題的根源還是出在 Wang 身上。
雖然這位年輕有為的創業者在矽谷混得風生水起,人脈廣商業嗅覺也敏銳,但歸根結底,28 歲的年紀擺在那裡,管理大型科技公司的經驗確實是個短板。這種經驗不足直接反映在管理方式上,讓不少人感到不滿。

一位前內部人士就毫不客氣地吐槽,說一些新員工對 Meta 的官僚主義和內部資源競爭感到失望,尤其是那些原本承諾能獲得的算力支持,現在都成了空頭支票。
另外,知情人士稱,Wang 和部分來自 Scale 的同事難以適應 Meta 的一些特殊做事方式,比如要習慣沒有像初創公司那樣的營收目標。
這群人之前在初創公司習慣了什麼都圍繞營收目標轉,每天都是打了雞血一樣的狀態。結果到了 Meta,突然發現沒有硬性營收指標了,反而覺得方向模糊,幹活都沒動力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Meta 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小扎也趕來「添亂」。
報道稱,小扎深度參與 TBD 的運作,但卻被一部分人批評他「管得太細」。另有知情人士透露,Wang 和小扎在實現「超越人類能力的超級智能」的時間表上產生意見分歧,祖克柏一直催促團隊加快進度。
不過,也確實能理解,畢竟數十億的真金白銀砸下去,小扎也是要成果的嘛。

Meta 官方當然否認了這一說法,還說這是「毫無事實依據的矛盾,是被一些喜歡誇大其詞的外人炒作的」。但從詳細的爆料細節來看,恐怕未必是空穴來風。
不過,報道中還提出,儘管存在磨合問題,還是有不少人對領導層的調整表示歡迎,比如任命知名創業者兼風投 Nat Friedman 負責「產品與應用研究」團隊,該團隊的任務是將模型整合到 Meta 的應用中。
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Meta 已經開始踩剎車了。
截至 8 月中旬,Meta 最新的戰果是,已成功從 OpenAI 挖走超 20 人,從 Google 挖走至少 13 人,3 名來自蘋果 ,3 名來自 xAI,2 名來自 Anthropic,總計新員工超過 50 名。
而據《金融時報》看到的內部備忘錄顯示,Meta 已經「暫時暫停所有 MSL 團隊的招聘,除關鍵崗位外」。
備忘錄中寫道,Wang 的團隊將逐一評估招聘請求,但這次凍結「將使管理層能夠在制定戰略的同時,更謹慎地規劃 2026 年的人員增長」。
這意味著祖克柏的瘋狂挖角潮暫時告一段落。畢竟挖來的人留不住,再挖也是白搭。

反觀 OpenAI 這邊,簡直就是躺著贏。
Sam Altman 之前還在員工備忘錄中抱怨 Meta 的挖角行為「令人不快」,說:「我已經記不清他們試圖從我們這裡挖走多少個首席科學家了。」
現在好了,人家自己跑回來了,Altman 估計都要偷著樂了。
回頭看這一系列操作,你會發現高端的商戰往往都是這麼「樸實無華」。
祖克柏想用錢砸出一個 AI 夢之隊,結果發現光有錢還不夠,還得有管理能力、企業文化匹配度、個人職業規劃等一系列複雜因素。
28 歲的 Wang 想在大公司里施展拳腳,卻發現從初創公司到大廠的水土不服。新招來的 AI 大牛們想在 Meta 實現技術理想,結果發現現實中的官僚主義和內部競爭讓人頭疼。
這場 AI 人才爭奪戰讓所有人都上了一課:打造下一個 OpenAI 或許光砸錢還遠遠不夠,但考慮到祖克柏的 AI 野心那般執著,究竟能否笑到最後,還真不好說。
附上參考地址:
1、https://www.ft.com/content/110786e7-6443-4dff-adee-0ac02c55aaa6#comments-anchor
2、https://www.wired.com/story/researchers-leave-meta-superintelligence-labs-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