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公司研究副總裁Julia Palmer在2月底發布了一份題為《面向混合雲未來:文件存儲與數據服務的現代化實現》(Modernize Your File Storage and Data Services for the Hybrid Cloud Future)的報告,重點關注各大廠商之間的雲文件服務營銷之爭。
Palmer的觀點並不複雜:非結構化(文件)數據正在增長,組織則傾向利用公有雲的可擴展性解決突發計算容量、突發存儲需求、歸檔存儲、遠程工作人員訪問等需求。
她在報告中將文件服務供應商分為三組:
下一代文件平台:添加混合雲功能的本地文件管理商,還有新的純軟體文件服務供應商。
提供訪問、移動、生命周期管理和編排功能的混合雲文件數據服務。
提供公有雲上分布式文件服務的混合雲文件平台。
下面來看各個類別中的代表性供應商:
下一代文件平台具有「強調集成和運用公有雲」等特徵。NetApp和Qumulo等供應商已經轉為軟體定義形態,將自己的文件管理操作系統遷移至公有雲內,提供覆蓋本地和公有雲環境的文件系統與服務抽象層。VAST Data正朝著這一思路推進,Weka則已經有所斬獲。
而隔著混合雲文件數據服務,整個生態位的另一端是混合雲文件平台。這塊戰場上的選手有CTERA、Nasuni、Panzura、LucidLink,應該也可以算上Vcinity,但Zadara並未被納入此列。另外,各大公有雲服務商、華為和甲骨文也未被計入這個陣營。
中間這一塊主要提供遷移等混合雲文件數據服務,參賽廠商包括Atempo、Data Dobi、Data Dynamics、Peer Software 和 WANdisco。Komprise雖然也提供遷移服務,但其更知名的產品主要是文件生命周期管理方案,Nodeum的情況也差不多。Hammerspace目前正在開發其數據編排技術。
Palmer用這種三分法,巧妙地將各家供應商劃分成了三個級別,再進一步比較其功能與客戶需求及功能取向間的映射情況。
這也讓我們不禁要問,位於中間的混合雲文件數據服務商們是否正「腹背受敵」——既需要考慮將功能納入下一代文件平台,又得探索如何通過混合雲文件平台進行交付。
這份Gartner論文並不涉及對象存儲,考慮到如今文件和對象組合產品變得愈發普遍,這部分缺失可能會影響到結論的準確性。我們可以把S2看作AWS的混合雲對象存儲平台,也可以把Pure Storage、VAST Data等看作是下一代文件 對象存儲平台。而Cloudian和Scality則在其對象存儲產品上實現了文件訪問,同時具備公有雲支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