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U 1/60 Nu鋼彈雖然還要等到明年,但是這台Nu鋼彈的開發記錄第二篇也放出來了,這次是對機體上面的終極裝置系統進行詳細解說,終極裝置系統也是這台機體引入的三個概念其中之一,這篇就是展開來探討在這一點上技術、細節和設計。
先來回味一下逆襲的夏亞和RX-93Nu鋼彈👇
這次的1/60的Nu鋼彈實現了以往1/144和1/100難以實現的結構,好比手指的氣球彈射結構,最大的挑戰在於重量、尺寸、剛性的平衡。
首先來看看頭部,頭部有攝影機和傳感器,還有60mm的火神炮。頭頂和眼睛都可以通過透明零件看到裡面的結構,而且頭頂和側面的艙口可以打開和關閉。
還有一個就是還原了動畫裡面阿納海姆剛完成Nu鋼彈時候的這個形象。
接著是身體的部分,這也是要強化防禦的地方,機身上也是覆蓋了多層裝甲。散熱口的地方並非簡單三片,在設計的時候也充分考慮了可動性,頸部和肩部的底部也並非全是灰色。胸甲上半部分和側面艙口都可以打開,打開之後可以看到駕駛艙。
肩甲既要給機體提供足夠的保護,也要保證手臂活動的靈活性。肩膀的前後裝甲、側面的導管都可以活動。
手臂主要是用來操作各種裝備,Nu鋼彈的左右手臂各異,左前臂上還裝備了光束劍。
手臂可以彎接近180度,肘關節前部有滾動的裝置,可以 讓手臂擺出不干擾浮游炮的姿勢。
手部有還原指尖發射氣球的設定,不僅是手指可動,而且手掌也可動,每個手指的末端艙口都可以打開。
再到腰部護甲,或者說是裙甲,裙甲都可以單獨活動,外甲有相當多的細節,還有金色和銀色的分色。
這些地方都是有開艙結構的👇。
最後是腿部,小腿配備了副推進器,大腿左右側,小腿兩側、小腿底部前後兩側、腳背、膝蓋等都有對應可以打開的結構。雖然有些結構並沒有在動畫裡面呈現,但也做到這台Nu鋼彈上了。
膝蓋關節也能進行近180度的活動,大腿的外甲會隨著膝蓋活動而滑動,膝關節的護甲也可以上下分離,這樣能更好地保護內構。
艙口是根據內構的設計確定的嗎?還是說用外部的艙口設計來決定內構。
開發人員:「我們根據外部和內部結構來選擇艙口的位置。我們希望艙口開口位於內部框架內最美觀的位置,因此從一開始就設想了將其展開,不過也要等到最終在查看了模型原型後才確定了位置。另一個原因是,雖然後期調整展開位置很容易,但調整內部結構卻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