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2023年09月20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截止至發稿前,我仍有機會在蘋果官網訂購首發日到貨的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在鈦合金機身的iPhone 15 Pro反襯下,這一代常規升級的iPhone 15系列顯得不太起眼,連官方宣傳片也只有短短48秒,而iPhone 15 Pro的片子足足有4分鐘。

iPhone 15值得換嗎,適合什麼樣的用戶?

在深度體驗了一段時間後,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

這是一台剛需改善型手機,是不那麼Pro但更好的iPhone 14 Pro。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外觀與性能

每一次蘋果推出粉色iPhone,都會是全場的目光焦點,iPhone 15也不例外。

這一代iPhone數字系列延續了之前清新的配色風格,提供了黑色、藍色、綠色、黃色、粉色五種顏色。雖然機身尺寸沒有大的變化,但首次採用了融色玻璃工藝——這是一種新改良的玻璃著色工藝,背板玻璃先經過雙離子交換工藝強化,再進行納米結晶粒子拋光、蝕刻,讓玻璃顏色更加清爽水靈,粉色尤其好看。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背板玻璃手感也貼近前幾代Pro系列的啞光玻璃質感,摸起來還要更細膩一些,不容易沾染指紋,耐髒又耐看。另外,iPhone的鋁合金中框變得圓潤貼手了,屏幕玻璃也做了弧邊處理,回歸到了iPhone X時期的設計,握持感更舒適,從正面到後蓋,整機手感協調一致。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屏幕部分,最直觀的升級就是iPhone 15全系配備靈動島,經過一年的適配,大部分應用廠商已經摸清楚了這塊區域的適用場景,聽歌、外賣、打車、導航都是很實用的高頻場景,比彈窗信息的觸達更方便,也更有效。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10年前,蘋果收購了以色列3D體感技術公司PrimeSense,在被收購前,這家公司最有名的產品是Kinect,是微軟XBOX 360遊戲機專用的體感攝像頭,比現在很多智能電視上的攝像頭還要大好幾倍。

6年前,蘋果發布了iPhone X,傾盡當時最先進的供應鏈技術,把Kinect縮小几十倍,成為了屏幕上的「劉海」——原深感攝像頭,實現了從Touch ID到Face ID的變遷。

去年,iPhone 14 Pro系列採用了新的原深感攝像頭模組,只有兩個小拇指的指甲蓋大小,並首次引入了靈動島的交互設計。

經過六年的疊代,iPhone終於將Face ID融入到iOS的交互之中,讓iPhone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全面屏——屏幕交互趨於完整,每一個部分都能各司其職。

除了靈動島之外,iPhone 15的屏幕在亮度上相較iPhone 14提升明顯,日常最大亮度從800尼特提升到了1000尼特,看HDR內容時峰值亮度可以到1600尼特,戶外時峰值亮度最高可以到2000尼特,在絕大多數場景都能保持高可看性,戶外大太陽下使用體驗提升很明顯,是一塊除了缺少高刷新率之外已經無可指摘的好屏。

性能方面,由於晶片、內存都沒有太大變化,iPhone 15在性能上基本上和iPhone 14 Pro持平,還是A16仿生 6GB RAM的配置,整體性能放在一眾智慧型手機里仍處於領先水平,跑主流應用、遊戲也都完全夠用,但殺後台的情況仍時有發生。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續航能力基本上與上一代持平,iPhone 15不太能夠撐起一整天的續航,手機重度用戶選擇Plus版本可以有效緩解充電焦慮。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 iPhone 15終於換上了USB-C接口,充電確實方便多了,用20W以上的充電器即可激活快充,愛范兒實測充電功率最高可以到25.7W。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雖然傳輸速率是USB 2的水平,最高只有480Mb/s,但支持DIsplayPort協議,可以配合USB-C接口的DP線外接顯示器使用,看個電影追個劇還是挺方便的。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除此之外,USB-C接口還支持反向充電,可以用iPhone 15給AirPods或Apple Watch充電,4.5W的充電功率不高,沒電的時候倒是可以應應急。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總的來說,iPhone 15的外觀設計、屏幕表現、整機性能都比較出色,你可以發現過去幾代iPhone Pro系列上的新技術、新功能都下放到了iPhone 15上,帶來的好處感知非常明顯,一上手就能有很好的體驗。

影像系統

2倍長焦鏡頭,曾經是許多人糾結iPhone買不買Pro型號的分水嶺。隨著iPhone主攝越來越廣、長焦越來越長,更適合拍人像的52mm焦段越來越成為剛需。

蘋果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給iPhone 15全系列配上了主攝2倍焦段的變焦能力——希望用計算攝影實現「光學品質」。

實測下來,這個2×焦段確實能堪重用。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首次是iPhone 15主攝規格的升級,採用了4800萬像素的傳感器和新的相機算法,在不變焦、不觸發人像模式、夜間模式或閃光燈的情況下,可以對照片的解析度進行控制,拍攝1200萬像素、2400萬像素或4800萬像素的照片。

iPhone默認隱藏了這個選項,需要在「設置-相機-格式-解析度控制」中手動開啟,之後在取景上方畫面中點擊HEIF MAX選項即可開啟4800萬像素的最大解析度,成像解析力提升非常明顯,很適合風光攝影。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得益於4800萬像素的傳感器和A16仿生晶片的強大算力,即使是在主攝2倍變焦的情況下,也能保證有接近光學長焦鏡頭解析力。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樣張:48MP樣張對比24MP樣張(圖片有壓縮)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 樣張:iPhone 15白天室外樣張(圖片有壓縮)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樣張:iPhone 15弱光室內樣張(圖片有壓縮)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樣張:iPhone 15夜景模式樣張(圖片有壓縮)

而全新的人像模式則大大降低了拍攝所需要的決策成本。

在iOS 17的加持下,相機會自動識別出畫面主體並獲取場景的空間信息,這時候取景畫面角落會出現光圈符號f的標誌,表示iPhone已經啟動了人像模式,此時點擊f即可預覽人像模式的虛化效果,點擊畫面可以選取焦點。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當然,也可以直接進行拍攝,之後再對焦點、光圈進行調節,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過往用人像模式拍半天激活不出來的情況大大減少,對焦距離也能比光學長焦鏡頭更近一些,拍人像、靜物都很合適。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iPhone 15焦點調節功能演示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樣張:iPhone 15人物樣張(人像模式開啟)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樣張:iPhone 15靜物樣張(人像模式開啟)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15極其依賴計算攝影,能夠同時在實況、人像、夜景等模式間切換,還會為照片添加各種優化算法,也就意味著拍照會是晶片計算量最大的場景之一,拍照時間一長手機會明顯發熱,這也是iPhone的老大難問題,只能寄希望於後續的系統更新能夠改進了。

自iPhone 7 Plus發布以來,蘋果就一直在探索計算攝影的潛能,我想iPhone 15上這個2倍長焦焦段、iPhone 15 Pro上的35mm人文焦段,都是蘋果計算攝影的最新成果。兩個鏡頭的iPhone 15,卻有了超廣角、廣角、長焦三個焦段,而三個鏡頭的iPhone 15 Pro,更是配備了七個焦段,從微距到超長焦一應俱全。

計算攝影的意義在於,用戶做更少的決策,就能得到更多的選擇。而支撐這一切的核心,是封裝在4nm晶片中的一百多億個電晶體,每按下一次快門,都意味著數以億計的計算將在毫秒之間完成——這張照片應該激活實況照片還是人像模式,是白天還是夜景,是長焦還是微距——在看不見的地方,iPhone已經完成了無數次選擇,而最後呈現到用戶面前的,則是一個個經典鏡頭焦段。

這是最有趣的部分,iPhone更多用焦段而非場景來區分手機拍照模式,究其背後的原因,我想還是要回歸到攝影的本源。計算攝影用算法解決了許多問題,但最終決定影像好壞的,永遠不是算法,而是鏡頭背後的你。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結語: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自iPhone 11起,蘋果就將手機產品線調整為數字系列和Pro系列。數字系列保障優秀的基礎體驗,這是一條名為iPhone的金線,通常是務實主義者的選擇。而Pro系列則集行業之所長,新技術、新製程、新材質統統安排上,這是一種名為iPhone的憧憬,無論失望還是驚喜,都屬於消費電子的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的宏大敘事總是引人入勝,但務實主義總是讓人安心的選擇。在深度體驗了iPhone 15之後,我越來越喜歡這代iPhone帶來的踏實。這種踏實源於蘋果不斷夯實的技術壁壘——清爽水靈的機身設計、渾然一體的全面屏交互、4nm製程晶片的強勁性能以及能堪重用的計算攝影系統,儘管新東西不多,但體驗好不少。

 

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做個不嚴謹的比對,iPhone 15就是一台少了高刷屏幕和長焦鏡頭的iPhone 14 Pro,起售價5999元,而目前iPhone 14 Pro目前已經從蘋果官網下架,三方渠道的主流價格在7500左右。二者1500元價差,就是iPhone Pro系列這幾年技術疊代帶來的紅利,當iPhone 14 Pro鉛華推進,搖身一變成了iPhone 15。

如果你手持iPhone 13或之前的手機,那iPhone 15我認為是一個相當實惠的選擇,前幾代數字系列iPhone遭人詬病的長焦鏡頭、屏幕表現等短板都一次補齊,考慮到以舊換新(我手頭256GB的iPhone 12 Pro Max可以折扣3500元,價格還算不錯)以及24期免息分期付款的折扣力度,iPhone 15的換機門檻確實也來到新低。

這也是我認為iPhone 15是剛需改善型手機的原因,這不是一部適合追新的iPhone,確實也沒有太多創新點可言。可這也是幾番疊代後,體驗最好的iPhone基礎款,無論體驗還是價格,都是實實在在的。

我想,這也是一種務實的浪漫主義。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