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的硬體野心,開始伸向蘋果的地盤。
4 個月前,OpenAI 宣布豪擲 65 億美元收購由蘋果前首席設計官 Jony Ive 聯合創辦的 AI 硬體公司 io,這也是 OpenAI 當時史上最大手筆的一樁交易。
4 個月後的今天,據 The Information 報道,自從宣布收購 io 以來,OpenAI 開啟了瘋狂的挖人行動——光今年就從蘋果撬走了二十多位硬體工程師,而去年這個數字還只有 10 人,2023 年幾乎為零。

左為 Jony Ive,右為 Sam Altman
這些被挖走的人員全是蘋果消費硬體團隊的核心骨幹:用戶界面設計、可穿戴設備、攝影機工程、音頻技術... 幾乎都是蘋果的看家本領。
其中不乏重量級人物。Cyrus Daniel Irani——這位在蘋果乾了近 15 年的人機界面設計團隊主管,曾經跟 Jony Ive 一起開發了 Siri 那個標誌性的多彩波形動畫,從 2015 年 iPhone 6S 開始就一直在用;
Matt Theobald——在蘋果從事製造設計工作近 17 年的老兵;還有 Erik de Jong——曾經部分領導 Apple Watch 硬體團隊的高管。
而 OpenAI 挖人的手段也是相當「簡單粗暴」——直接用超過 100 萬美元的股票期權砸人,薪酬遠超蘋果標準。
但錢並不是唯一的殺手鐧,OpenAI 硬體負責人 Tang Tan 更是承諾員工:在 OpenAI 工作將會官僚主義更少、協作更高效,就像蘋果早期那種野蠻生長的模式。
Tang Tan 在蘋果的地位無需過多贅述:曾擔任 iPhone 和 Apple Watch 產品設計主管,被認為是把 Jony Ive 團隊的設計理念轉化為大規模可製造產品的關鍵人物。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一些情況下,Tang 幾乎不需要勸說,他的前同事就願意跟著他跳槽到 OpenAI。此外,對比蘋果在 iPhone 上修修補補,OpenAI 給出的願景卻是徹底改變人們與 AI 技術的互動方式,這種誘惑力對技術人員來說簡直致命。
因此,報道中提到,io 收購消息公布後,也有不少蘋果員工主動聯繫 OpenAI,表達了加入的興趣。畢竟能再次與 Tan 和 Ive 這樣的傳奇人物合作,對很多設計師和工程師來說都是難得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 OpenAI 收購了 io,但 Jony Ive 並沒有直接加入 OpenAI。
Jony Ive 在與 OpenAI 談判時,成功保留了繼續經營自己設計公司 LoveFrom 的權利。該公司將繼續為各類客戶提供設計服務,以前的客戶包括法拉利和 Airbnb。

不過,近幾個月來,OpenAI 的設備項目似乎占用了 Ive 更多的時間。有知情人士透露,他經常出現在 OpenAI 位於舊金山的辦公室。而 LoveFrom 也成為 OpenAI 的長期設計合作夥伴,負責軟硬體的視覺與交互風格設計。
雖然 LoveFrom 也從蘋果挖過人,但公司規模較小,主要招聘設計師,幾乎不涉及硬體工程和製造。這是 LoveFrom 與 OpenAI 在招聘方向上的不同。
除了挖人,OpenAI 還盯上了蘋果花了幾十年打造的供應鏈網路。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主要的 iPhone 和 AirPods 代工廠立訊精密已經拿下了至少一款 OpenAI 設備的組裝合同,而負責組裝 AirPods、HomePod 以及 Apple Watch 的歌爾股份也在跟 OpenAI 接洽,為未來產品提供揚聲器模組等零部件。

那麼,OpenAI 到底要做什麼樣的硬體呢?
供應商透露,其中一款產品外形類似沒有螢幕的智能音箱,另外還考慮過智能眼鏡、數字錄音設備以及可穿戴別針等多個方向。首批產品預計將在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正式發布。
根據之前的曝光,這些產品的核心理念很明確:創造一種「始終陪伴、幾乎隱形」的 AI 伴侶,強調語音交互和情境感知,徹底顛覆傳統的螢幕依賴模式。
今年 6 月,一家名為 IYO 的音頻初創公司起訴 OpenAI 使用「io」品牌侵權,當時 Tang Tan 在一份法院聲明中所說:「我們的目標一直是,並且仍然是,打造一系列可以徹底改變人們與 AI 技術互動方式的產品。」
面對 OpenAI 如此不講武德的「挖牆腳」行為,蘋果顯然坐不住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上個月蘋果突然取消了原定在中國舉行的年度閉門會議,這個會議通常由來自美國和中國的製造及供應鏈團隊成員參加,會上會由高管向員工介紹未來產品的計劃。
取消的原因正是蘋果高層擔心會議會讓太多關鍵高管長時間離開位於加州庫比蒂諾的總部,而目前正是防止更多高管跳槽到 OpenAI 的關鍵時刻。

當然,OpenAI 想在硬體領域分一杯羹,不可能靠砸錢和挖人一蹴而就。
從巨頭,到無數新興 AI 初創公司,想要挑戰 iPhone、iPad 等蘋果硬體霸主地位的不在少數,但大多鎩羽而歸。
即便是 Meta,在本周的 Connect 大會上展示智能眼鏡 AI 功能時,也連續兩次現場「翻車」,祖克柏只能將其歸咎於網路問題。
而至今真正從零開始、圍繞 AI 打造的網紅硬體,銷量也一直不盡如人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Humane——這家同樣挖了大量蘋果硬體和運營專家的初創公司,想要打造一款可穿戴、由 AI 驅動的別針型設備。但卻在出貨後遭遇毀滅性的評價,直到今年早些時候,Humane 以 1.16 億美元賣身惠普。
從現有的資訊來看,OpenAI 押注的是「後智慧型手機時代」的人機交互方式——以語音和環境感知取代觸控與螢幕。理念足夠前衛,但要讓用戶拋棄二十年習慣的螢幕交互,並在隱私、準確性和場景適配上獲得信任,並不容易。
OpenAI 2026 年底的首批產品發布,也將會是整個 AI 硬體行業的一個重要分水嶺——要麼開啟新的時代,要麼重蹈 Humane 的覆轍。當然,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前者。
附上原報道地址: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openai-raids-apple-hardware-talent-manufacturing-partners?rc=qmz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