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線三天,OpenAI 的 Sora 就衝上了美區 App Store 第一名。它的火爆程度堪比當年的 ChatGPT。

Sora 登上美區 App Store 熱門排行榜的速度,可以和 ChatGPT 媲美。ChatGPT 在發布第二天就到了第一名,而 Sora 在發布第二天整體排名是第三名,第三天衝到了第一名。作為對比,Grok 在發布第二天排名第 4,Gemini 排名第 6,Copilot 排名第 19,Claude 排名第 78。
社交媒體上,網友們正為製作出「自己主演」、惡搞奧特曼、以及二改經典動漫作品等等 AI 影片而狂歡。
但狂歡之下,OpenAI 面臨的版權風暴正在慢慢醞釀。
用戶發現,Sora 可以輕易生成瑪利歐、皮卡丘、甚至詹姆士·邦德的影片。以及龍珠、火影忍者、海賊王等,這些受版權保護的知名 IP 被大量用於二次創作,迅速引爆了網路,同時也拉響了法律警報。

龍珠的孫悟空和海賊王的路飛在戰鬥,影片來源:https://x.com/rutinelabo/status/1973886042668487145
現在我們嘗試同樣的提示詞,已經沒有辦法繼續再生成。

題外話,OpenAI 現在還吃著紐約時報提起的侵權訴訟。
面對潛在的法律訴訟和沸騰的輿論,奧特曼在 Sora 登頂 App Store 當天,迅速發布了有關 Sora 更新的博客,提到兩個關鍵點來回應外界的關切,也是試圖為這匹狂奔的野馬套上韁繩。
核心思路是,與其等待律師函,不如主動提供控制權和分享利益。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內容,博客鏈接:https://blog.samaltman.com/sora-update-number-1
把「肖像權」還給版權方:Sora 將提供更具體的控制選項,讓角色版權方,比如擁有瑪利歐和皮卡丘的任天堂,以及擁有大量動漫 IP 的集英社(JUMP 漫畫出版方)等動漫或遊戲公司,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允許、以及如何允許用戶使用他們的角色進行二次創作。
Altman 在博文中特意提到了日本卓越的創意產出,以及用戶與日本內容的深度鏈接 ,這顯然是直接對任天堂這類日本版權巨頭喊話。

任天堂角色瑪利歐和皮卡丘
他將這種新形式稱為「互動同人小說」(interactive fan fiction),試圖將侵權爭議轉化為一種官方認可的、能為 IP 方帶來新價值的粉絲互動模式。
有錢一起賺:在提供控制權的基礎上,Sora 將探索收費模式,並計劃將部分收入,與那些選擇加入並允許用戶使用的版權方進行分成。
收費不僅是為了緩解伺服器的 GPU 壓力,也意味著未來的 Sora 可能會形成一個「創作者 IP 方 平台」的分賬生態。
這一點和 Perplexity 推出的 Comet 瀏覽器很像,Comet 在最近正式免費開放給所有用戶使用,此前僅針對每月訂閱費 200 美元的用戶。

Perplexity 提到這是 AI 時代的商業模式,將所有收入分配給參與的出版商,僅扣除少部分用於 Perplexity 的計算成本
Comet 的新策略包括一個 5 美元/月的「Comet Plus」付費計劃,提供了 CNN、華盛頓郵報等優質媒體內容訪問權,並將 80% 收益返還給出版商。Perplexity 稱其目標是對抗網際網路「低質量內容(slop)」泛濫。
奧特曼在博客最後也坦言,Sora 會延續 ChatGPT 早期的風格,快速疊代、犯錯就改、邊走邊試。
整個過程倒是很像,4o 當時複製宮崎駿工作室的吉卜力畫風,後面賺到了流量,就被提示不允許再生成吉卜力風格,或迪士尼風格等。
無論如何,我們現在看到的 Sora,還只是一個開始。
Sora 2 Pro 上線,這 5 秒值千金
確實只是個開始,OpenAI 很快上線了 Sora 2 Pro,它把生成時長提升到 15 秒,同時畫面解析度更高,質感更接近電影。

別小看這額外的 5 秒,目前 Veo 3 也只能生成 8s,大部分影片生成模型上限也是 10s。15s 意味著 Sora 更有能力,支撐起一個完整的敘事。
不過,即便是 Pro 專業版會員,也不能去掉 Sora 的水印。
水印與用戶的訂閱級別無關。OpenAI 提到它的目的只是確保人們能夠區分,AI 內容和真實內容。所以即使 Pro 用戶也無法去除它,因為那樣會打開 AI 影片濫用的大門。
Sora 2 Pro 模型暫時只對訂閱了 ChatGPT Pro 的用戶開放。我們也選擇高解析度、時長為 15s 要求,生成了一段「飛龍掠過鋸齒狀冰峰」的影片。
提示詞來自 OpenAI 官網,詳見:https://openai.com/index/sora-2/
最直接的感受是慢,對比標準解析度,選擇高清晰度,生成影片的時間,要等上非常久。而且,即便高清晰度,畫面的質量似乎還是像 360p 或者 480p 的影片。
畢竟,時長不是最耗錢的,清晰度才是,我們之前測試其他影片生成模型時,生成同樣時長的影片,540p 消耗的積分是 60 積分,而 1080p 的影片是 160 積分。
OpenAI 的計算中心估計都冒煙了,和去水印一樣,有網友火速上線了增強 Sora 影片清晰度的工具,目前可以免費試用 7 天。

Astra 網頁截圖,地址:https://astra.app/
在社交媒體上,很多用戶也分享了使用 Sora 2 Pro 生成的 15s 影片,這些影片一部分展示了 Pro 模型強大的電影感音畫生成,另一部分則是廣泛的應用領域,例如為自己的品牌製作商業廣告等。
https://x.com/btibor91/status/1974069937846300845
我們也嘗試用它來生成一個電影宣傳片。
提示詞:生成一段 15 秒的科幻電影預告片,包含未來城市夜景、機甲登場、主角台詞和爆炸場景,最後以片名字幕收尾。
如果說電影質感的畫面,對提示詞的要求比較高,下面這些我們用簡單的提示詞,就能做到的課堂、電商、教育、等等領域的 AI 影片,你覺得 Sora 2 Pro 是有潛力的嗎?
提示詞:根據以下課程內容,生成一段 15 秒教學影片,包含老師在講台講解、白板公式推演動畫,以及課堂學生互動場景。勾股定理, a^2 b^2 = c^2, 用於計算幾何中的距離。
還能用來製作英文單詞講解單詞影片。
提示詞:根據以下詞彙表,生成一段 15 秒英語教學影片,包含老師口型演示、單詞拼寫動畫、生活場景示例和結尾複習字幕。penguin, n, 企鵝
電商場景下,我們直接讓他生成一段產品的廣告。要知道,一般的 TVC(電視商業廣告)也就是在 15s/30s 的時間左右來傳遞品牌資訊。
提示詞:根據以下商品資訊,生成一段電商廣告影片,包含實拍感的產品展示、3D旋轉細節、使用場景對比,以及配套字幕。智能手錶 X2,續航7天,1299 智能手錶,50米防水,健康監測(心電、睡眠)
而下面這個為 iPhone 17 Pro Max 製作的 15s 廣告影片,提示詞更短,Sora 2 Pro 的表現也非常出色。
提示詞:為 iPhone 17 Pro Max 生成 15 秒創意廣告影片,包含手機 3D旋轉展示、功能亮點切換、用戶使用場景,以及品牌 logo 收尾。
最後,我們告訴 Gemini 要做一個 15s 的電影短片,去角逐奧斯卡短影片大獎,並且提示詞要精確到每一秒的控制。最後,得到了下面這個短影片。
短影片《倒帶》。(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OpenAI 官方在今天,也發布了一條由 Sora 2 製作的電影級短片。
The Quack: Part 1 by Sora 2. 影片來源:https://x.com/OpenAI/status/1974158256013783365
Sora 2 Pro 的 15 秒,不單單是數字的延長,而是努力把 AI 影片,徹底帶進新的場景:短影片文化。同時,不斷模糊 AI 影片與短影片生態的邊界。而這也帶來了網友們對於 Sora 版權和技術之外的質疑。
他們本可以不發布社交媒體應用,只發布影片模型就好了。
「我覺得每一塊 GPU 被浪費在這種東西上,都是一種可惜。」
OpenAI 總是有辦法找到,可以引起廣泛討論的話題。
一開始一個模型的發布,就足夠吸引網友的關注。後面,頻繁的榜單刷新,讓我們逐漸對新模型的發布失去了一點激動。於是,OpenAI 開始用頻繁的營銷,來重新喚起大家對 GPT-5 的關注,到最後我們看到的是對 GPT-4o 的呼喚。
現在,營銷也開始讓用戶覺得「麻木」,OpenAI 索性不止發布模型,還發布了一個社交媒體 App。
網上反對的聲音,都是針對又一個無限流,來消耗我們時間的「AI 抖音」,還都是一些 AI Slop(AI 垃圾)。
I'm sorry but sora is going to be NEGATIVE for society.
— Jon Hernandez (@JonhernandezIA) October 1, 2025
I feel every gpu used for this is a waste, there is too much good to be done with Ai to spend it on AIslop.
Yes, openAI needs this.
Yes, they have good intentions ( even said they will turn it off if it becomes trash)…
就像開頭奧特曼的回應一樣,Sora 只是一個開始,未來要走到哪裡,還沒有人知道。我覺得這個社交媒體應用的存在,是減少我們對於 AI 的不適感。
想想,如果分享一個 Sora 生成的影片到朋友圈,大家關注的點,必然是這個影片是不是由 AI 生成的?而在 Sora 應用內,沒有人會問,是不是 AI,用戶關注的,回到了我們對真實影片,一樣的關注點。
但是表達創意從來不是一門簡單的功課,寫一大段,動輒上千字的提示詞,即便有 AI 輔助,也不容易;而拿起手機拍攝,只要覺得畫面有趣,打開相機,按下錄製,這個過程就結束了。
說到底,一個模型可以被視作工具,但是 Sora 應用帶來的問題,已經離開了 AI 的本質是工具的討論。
而這些討論,追究其本質,其實都不新鮮。每一代內容技術,從電視到短影片,都曾被質疑過「讓人沉迷」,也都有所謂「專業流」到「大眾流」。區別在於,AI 生成的速度更快,規模更大,衝擊也更強烈。
現在,人人都能輕易製作出「眼見為虛」的影片時,我們離下一個全新的世界,真的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