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台全武裝、爆甲,且只有王牌駕駛員才有資格搭乘的「騷機」出現在你面前。
請問,你會拒絕嗎?
我反正是忍不了,因為這種夢已經做了很多年。

正式接觸機甲還是在初中。那時以《機動戰士W》為起點,接連追完了《seed》與《00》,最後更是達成全系列系制霸,升格為了相信「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互理解」的中二少年。再往後,歷經《勇者王G.G.G》、《魔神Z》、《蓋塔》...的薰陶,名為剛之魂的事物漸漸紮根在了靈魂深處。

(這就是剛之魂~)
而駕駛機甲、成為王牌駕駛員,也就成為了不斷追求的幻夢。
為此我在遊戲裡尋覓了很多年,輾轉各種戰場。
裡面有《高達VS》,但其PVP體驗過於講究立回,更像是格鬥遊戲;《高達無雙》砍的很爽,可揍小兵屬實無趣;《SD敢達》很有趣,但手感笨重,沒有人形機甲的靈活感;《機動戰士OL》也不行,因為其本質是「雜兵OL」;《Z.O.E》味道很對,可缺乏PVP;《機戰傭兵》是最讓人迷醉,但,PVP不夠盡興......
我其實就想有片戰場,有些酷炫的機體,然後與他人進行酷炫的戰鬥,但,怎麼就這麼難呢?

指望日本廠商發力,結果常年老三樣;相信歐美廠商的革新,結果買了豪華版《聖歌》;至於國內,出於刻板印象,我從未對此抱有任何期待。
直到《解限機》亮相,用一段騷到爆的演示撩動了我的心扉。

於是舔著臉找老闆聯繫官方要來了測試資格,然後開啟,然後發現——國產騷機,竟已領先世界!

《解限機》PV給我與幾位機甲愛好者的第一印象都是「騷」。
造型騷氣、機體性能騷氣、飄逸靈動的戰鬥氣氛騷氣,但遊玩之前,我其實很擔心這種風格淪於表面,畢竟演示和實機總會有所區別,難免縮水。可上手後卻發現,其竟做到了表里如一。
這致使遊玩它的感覺,真就像置身於蘿蔔片中的戰場,然後化身ACE,與一個個尖兵捉對廝殺。

至於製作團隊是怎麼做到的,我們還得從基礎內容聊起。
遊戲名稱的釋意是「解限型機兵」,是世界觀下的主流戰爭兵器。
它的興起源於日冕爆發引發的全球災害。在這場災難中,大規模地震與火山爆發撕裂了整個人類社會,只有少數區域保留下了文明的火種。面對滿目瘡痍的家園,能適應各種地形的步行機械成為了絕佳的載具,以及武器。
隨之,各種類型的機兵被研製開發,無數機師奔赴戰場,去為所屬勢力搶奪這新世界裡的關鍵能源。

作為玩家,我們將以獨立武裝的身份,參與到諸多戰場之中,進行高速且長TTK的機甲戰鬥。
你能與他人組成六人小隊在大戰場中體驗到奪旗、據點爭奪、推車等各種玩法,也能在競技場中進行3v3對決,或是參與到內測版本未開放的PVE內容中。

但無論選擇哪種玩法,一台符合你口味和遊戲風格的機兵都將是最好的夥伴。
它可以是「矛隼」,可變式高速特化型偵查機型,能以遠超他人的速度在戰場上巡視,狩獵躲藏在角落裡的輕型敵人;或是「三角龍」,屬重甲重火力機型,能通過堡壘形態對戰場進行炮火傾斜;也可以是「鳴神」,狙擊特化型,有遊戲最強火力與最脆裝甲,擅長迷彩隱身偽裝.......

每種機兵都有屬於自己的功能類型,包括攻擊型、防禦型、支援型、格鬥型、狙擊型,存在字面意義上的風格歸屬、顯而易見的克制關係,以及獨特的能力風格。
像我在遊戲裡的愛機「黑豹」,就是一台全面擁抱近戰的格鬥型特化機體。
其左手持一把陀螺電鑽槍,右手盾刃,外型很像是位黑甲騎士,而實際定位也大差不差。

這麼說是因為長槍擁有蓄力功能,能幫助黑豹進行長距離衝刺,並順勢將敵機釘在槍尖拖出老遠,就如騎士衝刺;身周的巨型肩甲則像騎士重鎧一樣包裹本體,令其擁有了傲人的防禦能力。如此結合,就令黑豹在戰場上的表現接近於重騎兵,能迎著火力網橫衝直撞,撕裂敵陣。

同處格鬥位的「赤霄」則像是個陌刀手。
它的主要武器是重型斬斧,可在蓄力後釋放傷害恐怖的「旋風斬」,是遊戲中近身威脅度最高的機體,能夠如陌刀手般輕鬆斬殺來敵。與黑豹相比,該機擁有更加靈活的配備,兼具遠程武器與立場武裝,可以在身周設置無法突破的立場,進而堵截敵方機甲,強行創造1v1的對決局面。

除此之外,攻擊型、狙擊型、防禦型、輔助性的同類機體之間也有著這般差異化的風格設計。
可以說是一機一戰術,機機不重樣,戰場局勢也因此千變萬化,精彩紛呈,人人都有機會打出騷操作。
不過,對於這樣混亂且充斥著高速移動的戰場中,你可能會好奇——如何保證武器命中率呢?
答案是,硬鎖。

遊戲裡的近戰和遠程武器都具有鎖定功能,玩家要做的只有大致瞄準與攻擊,就算是近戰武器,也會在推進槽充足的情況下先衝刺再近身釋放。而每個機體的武裝也都相當精簡,往往是一個核心武器搭配多個輔助裝備,令玩家操作簡單明了。換言之,上手門檻很低,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操作空間。
閃避功能的精準使用可以掙脫硬鎖,普遍具有的高速衝刺能力也可在各種環境下創造拉扯空間。
這使得在遭遇戰發生後,能夠管控好資源的一方,更容易成為勝利者,甚至突破固有的克制體制。

同時,團隊意識與配合也相當重要,1 1往往能發揮出大於3的效果。以我和柴王老師的開黑過程為例,期間他赤霄,我矛隼,前者負責正面抓單,後者處理狙擊位與補充傷害,雙方還不間斷的溝通敵人位置資訊。
如此一局下來,往往兩人各有六個左右的擊殺,碾壓全場。
總之,《解限機》是款底子相當出色的遊戲。
製作團隊在機甲設計方面非常具有韻味,很容易gate到受眾痛點。在此基礎上,長TTK的高速戰鬥體驗又很好的詮釋了機戰該有的味道,屬於是走出了一條競技遊戲的新路子。

對於它是否能滿足機戰愛好者,我認為是肯定的。
唯一讓我擔心的是官方對機體改裝內容的態度。
在遊戲中,每個機體都有十個左右的零件可以替換,效果大多是減少某項性能的同時增加另外性能。至於如何獲取,答案是抽,這能讓相同機體產生風格差異,但也肯定會導致「完美配裝」出現,從而影響戰鬥平衡。
另一方面,機體武裝似乎會有更換功能,如果有的話,平衡性與獲取途徑也是個問題。
期待官方在這些方面放出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