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人,8 個月,年收入破 1 億美元。
Lovable 創下了最快的增長速度,超過了 OpenAI、Cursor、Wiz 以及歷史上所有其他軟體公司。

與此同時,Lovable AI 正式推出其下一代產品「Lovable Agent」,新的智能體能像資深開發者一樣自主疊代工作,將錯誤率大幅降低 91%。
Lovable 創始人發文說,如果原來的 Lovable 將年收入從 1000 萬美元提升至 1 億美元,那麼這個新版本很可能就是將其推向 10 億美元的飛躍。

Loveable 的聯合創始人 Anton Osika(左)和 Fabian Hedin
Lovable 是一家非典型的 AI 編程工具公司。不像 Cursor 或者 Claude Code,它的用戶大多不會寫代碼,它的目標也不是替代工程師,而是讓「不會寫代碼的人,也可以造出能用的產品」。
在「AI 編程」這個逐漸擁擠的賽道上,Lovable 為什麼能跑得這麼快?新版本的 Lovable Agent 又打算解決什麼問題?
從產品形態看,Lovable 像是一個低門檻的「AI 搭建工具」。只需要用自然語言描述想法,它就能幫你把產品搭出來,前端頁面、API 接口、資料庫邏輯,甚至部署流程都能打通。
它的定位不是「寫得更快」,而是「直接跳過寫」。
Lovable Agent,不再只是「一次性執行器」
與上一代產品相比,Lovable Agent 的最大變化,不在於它能「寫出更好的代碼」,而在於它工作邏輯上實現了升級。
首先是從一次性完成,到能疊代、能糾錯的轉變。Lovable 最早的邏輯是線性的,用戶提個需求,它生成一次,然後結束。
而 Lovable Agent 的更新引入了完整的 agent 邏輯閉環。它會自動分析任務,把問題拆解成多個步驟;會自己評估自己的輸出,如果錯了,會嘗試修復;直到目標被達成,而不是僅僅回應一次 prompt。
換句話說,它不是一個更聰明的自動補全,而是一個能反覆試錯、能和用戶一起合作的「AI 原生員工」。

舊版 Lovable,試圖在單一步驟中完成所有事情。

全新 Lovable Agent,通過分解問題、探索代碼庫和進行編輯,更像真實開發者一樣工作。
第二項變化是,在 Agent 領域裡面,現在經常被提到的「工具」。
Lovable Agent 也可以調用一系列外部工具來完成更複雜的任務,比如:讀寫項目文件、編輯代碼;查閱網頁上的技術文檔;分析日誌、調用資料庫 SQL、可視化結果;甚至還能生成並解讀圖片。
It has access to 'Tools' that it can use to take actions between thinking steps:
— Anton Osika – eu/acc (@antonosika) July 23, 2025
- Read & edit files
- Web search to, for example, find API documentations
- Image generation
- Read & debug logs
- Query database and analytics
And this is just the beginning.
圖片來源:https://x.com/antonosika/status/1948017850809270314
Lovable 創始人 Anton Osika 在 X 發文說這些工具可以用於 Agent 在思考步驟之間去採取行動,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錯誤率減少 91%,能力大幅提升
官方稱,這一全新版本的 Lovable Agent 減少了 91% 的錯誤率,而產品完成率也有顯著提升。
AI coding 正在從代碼補全變成產品交付,從回答變成了執行,從對話框走向全流程參與。
用戶不是工程師,是每一個有想法的人
有了技術支撐的產品,Lovable 還有著極為明確的用戶定位。它的用戶不是工程師,而是創業者、設計師,甚至完全沒有技術背景的人。
Lovable Agent 並不是為了提升資深程序員的工作效率,而是面向那些不寫代碼、但有產品想法的用戶。
這種定位,恰好踩在了 AI 編程的情緒點上,甚至剛好也是今年年初 vibe coding 這個概念正式出現。
我不想在 prompt 後面等半天模型給我一個函數;
我想表達的是「我要做個在線點餐系統」,剩下的你來搞定。
在 Lovable 的平台上,我們不需要理解前端框架、資料庫結構或 API 編寫方法,只需要用自然語言描述想法,它就能構建出一個的完整應用。


Lovable 界面,如果懂編程可以直接編輯代碼,不懂編程也可以完全交給它,只看預覽。
根據創始人介紹,一位創業者 Caio Moretti,用 Lovable 搭了個在線服務,在 48 小時內創收 300 萬美元。
Caio Moretti 是巴西知名教育公司 Qconcursos 的首席執行官,公司有超過 50 萬的會員用戶,他們使用 Lovable 在兩周內構建了教育平台的會員版本,而這僅使用了兩名開發人員。
另一位用戶 Jameel,用它為餐廳老闆搭建管理系統,一年做到了 9 萬美元的穩定收入。
他們的共通點都是不擅長寫代碼,但知道自己要什麼,也敢用 AI 工具造點什麼。
在傳統編程工具像是 Cursor、或者光是安裝就能勸退一些人的命令行工具中,這些不太懂編程的用戶是被忽略的;但在 Lovable 這裡,他們被正面擁抱。
AI 編程賽道日漸擁擠,Lovable 對手如雲
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的數據,AI 編程工具市場在 2023 年的估值為 48.6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增長至 260 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接近 30%。

AI 編程工具市場增長,來源:Grand View Research
在這個炙手可熱的賽道上,Lovable 的發展可謂是一帆風順。

Lovable 精簡的團隊
2023 年底在瑞典成立,最初只有 45 名員工。
2024 年 11 月正式發布產品,年收入每周增長 100 萬美元。
上周,Lovable 還完成了瑞典史上最大規模的 A 輪融資,成功籌集2億美元,估值飆升至 18 億美元,成為歐洲最新的獨角獸企業。
再來到今天,年收入突破一億美元。Lovable 是憑藉其極致的產品體驗和增長策略,成功脫穎而出。

Lovable 產品主頁
要知道,在軟體行業,從 100 萬美元增長到 1 億美元 ARR 通常需要數年時間。而 Lovable AI 將這個過程縮短到了驚人的 8 個月。
這一成就使其領先於近年幾乎所有備受矚目的軟體公司,包括 AI 巨頭 OpenAI 和新興編碼工具 Cursor。
儘管 Lovable 最快到達了一億美元的年收入,但整個 AI 編程領域的競爭也開始走進了新的階段。
國內的產品包括美團的 NoCode、這周一,字節跳動在 Trae 中新推出的 SOLO 模式、還有騰訊剛發布的把 Lovable 和 Cursor 結合起來的 CodeBuddy 等,都是面向不完全懂得編程的設計師、或者產品經理等小白,只要有想法就能做出自己的產品。
國外的同類型產品同樣豐富,主打前端的 V0 和 Bolt,還有前幾天陷入「刪庫跑路」危機的 Replit 等,都是 Lovable 的潛在可替代選項。

X 網友使用 MinMax 實現了一個物品管理 Web 應用;來源:https://x.com/yihui_indie/status/1947584329158430922
而通用類 Agent 像是 MiniMax 也支持連接 Supabase 來進行全棧開發,還有像是 Manus 也能直接生成一個交互友好、界面美觀的網頁。
雖然具體到每一家公司的目標可能都不一樣,但方向很一致:讓 AI 不只是「寫點代碼」,而是幫你從 0 到 1 搭建應用,甚至上線部署。
白熱化的 AI 編程產品戰爭,很難說 Lovable 能否實現年收入 10 億美元的目標。
在這場從面向編程到面向產品的遷移中,有太多工具試圖占據位置。除了正確的時機和清晰的定位,關鍵還是看這些 Agent 是否可以變成一個支撐真實項目開發的基礎設施。
但無論如何,AI 編程,反正是變得越來越不像「編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