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之後,微軟將終止為Windows 10作系統提供安全更新,引發眾多消費者不滿,有用戶擔心得買新電腦才能免遭網路攻擊。
Windows 10於2015年推出,微軟自今年10月14日起將不再提供更新。
美國知名網路安全平台KnowBe4的專家克雷默(Martin Kraemer)解釋,由於Win10已是許多網路攻擊的目標,系統更新能提供定期修補。
微軟已呼籲用戶升級至2021年推出的Win11。 至於電腦硬體無法與這套最新版OS兼容的用戶,微軟也提供1年30美元的延長Win10安全更新服務。
然而,不少消費者團體批評微軟做法。 美國的消費者報道上周在博文中表示,某些前幾年才賣出的Win 10硬體無法與新系統兼容,導致消費者面臨不得不付費延長安全更新,傷了錢包。
此外,法國的《終結計劃性汰舊》(End Planned Obsolescence,HOP)等團體聯名要求微軟將免費系統更新延長至2030年。
德國的消費者保護總會(Verbraucherzentrale)5月也指出,微軟的行為令消費者無法在無顧慮之下做出購買決定。
至於有多少Windows用戶無法升級至新系統,微軟則婉拒回復。
據美國消費者報道統計,截至8月,全球有6.5億人仍在使用Win10。據美國「公共利益研究集團」(Public Interest Research Group,PIRG)估計,最多有4億台電腦無法與Win11兼容。
除了面臨更多網路攻擊之外,美國顧問公司弗雷斯特(Forrester)分析師哈靈頓(Paddy Harrington)提醒,隨著時間推移,Win10用戶也可能發現他們無法安裝最新版的第三方軟體。
因為應用程序的某些功能和運營得靠OS從業者支持,若無法持續更新,App開發商就無法保證他們的軟體能維持正常運作。
如果沒有更新,即使下載最新的殺毒軟體,保護效果仍然不足。哈靈頓指出,殺毒軟體能提供的保護終究有限,只能當作找到長久解決辦法前的暫時補救,但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很多。
至于堅決繼續使用現有硬體的用戶,也可考慮改用其他OS,例如開放源代碼的Linux,已是許多設備選擇採用的OS,例如網路伺服器。Android手機OS也是以Linux為基礎。
哈靈頓表示,只要你的App支持Linux,你的管理和工具也兼容,這會是個不錯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