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 紅蝶 重製版》終於定檔在了2026年3月12日。
這款作品可以說是相當特殊了,系列至今一共5部正作,其他四部最多就是4代和5代經過了高清化移植到現代平台,但都沒有完全重製。
而《紅蝶》作為系列第二部作品,當年曾在Wii上推出了重製版《真紅之蝶》,如今又再次用現代引擎徹底翻新,這待遇屬實高。

目前來看,1代《零 zero》和3代《零 刺青之聲》的重製也是早晚的事了。
雖然這個系列已經長達11年沒有正統續作,但就小編作為死忠粉來看,能推出重製就意味著系列還沒死,新作一定是有希望的,只是時間問題。今年的《沉默之丘f》再次證明了和風恐怖美學依然受歡迎,《零》系列自然不會就此落幕。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回顧一下系列的幾部作品,大家也可以趁著《紅蝶》重製之前,去玩一玩《假面》和《巫女》的高清版。

《零》系列雖然是恐怖遊戲,但它的恐怖除了有來自怨靈的壓迫感、少女的柔弱感以外,遊戲的故事和背景幾乎都與古老儀式、封閉家族、被遺忘的村落有關,那種悲傷、壓抑和無力感也是恐怖氛圍至關重要的來源。
系列第一作《零~zero~》於2001年發售,靠著民俗恐怖的獨特氣質在日本迅速吸粉,並成為了恐怖遊戲類型中最獨特的一個分支。同樣的,對於國內玩家來說,深受中華文明影響的日本文化,也是非常容易理解、且極具吸引力的東西,因此《零》系列在國內同樣收穫了不少粉絲。
然而相比之下,西方市場的銷量就顯得有些慘澹了。

初代作品大獲成功後,續作迅速進入開發,並在兩年後就發售了。
有了初代的經驗,第二部《紅蝶》在故事、氛圍、體量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進步,如今即將迎來再次重製的便是它。等本作發售時我們還會深入聊,這裡就不過多展開了。

第三作《刺青之聲》依然選擇PS2平台,雖然畫面表現達到巔峰,且故事和玩法依舊頗具新意,但此時這個系列在商業成績上已經有些疲態,特別是在西方的接受度一直較低,當時國內市場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局限在日本讓這個系列顯得有些尷尬。
就在這個系列陷入迷茫、甚至有些看不到未來之際,任天堂出手了。
更具體來說,是岩田聰社長出手了。

當時岩田聰希望能為任天堂擴展自家平台的遊戲類型,找上了特庫摩,《零》系列從此成為了任天堂的獨占遊戲。
2008年,《零 月蝕的假面》登陸Wii,成為系列首款任天堂獨占作品。特庫摩負責開發,任天堂負責發行,這意味著其版權有部分歸屬於任天堂,未來不再是特庫摩一家說了算,而是需要任天堂也一起決定。

這一代作品各方面質量都非常不錯,找來了須田剛一擔任總監,故事精彩完整,地圖設計優秀,且得益於Wii的體感功能,沉浸感拉滿!
然而這部作品不僅沒能打破過去在歐美吃不開的局面,甚至乾脆就不出歐美版了。當時的美任歐任是有相當話語權的,他們並不是照搬日任的遊戲,而是要先看這款遊戲在歐美市場是否有利可圖。
看著系列之前在PS2的成績,《假面》直接就沒有了歐美版。長達十五年間,這款遊戲不僅是Wii獨占遊戲,還是日版獨占遊戲。
直到2023年,有舅舅發布了幾個暗示的Emoji,西方玩家紛紛猜測是《女神異聞錄》系列(因為有個面具的Emoji),只有懂的玩家驚呼——終於來了!

任天堂和光榮的合作還不止如此。2012年,他們又推出了Wii版《真紅之蝶》,也就是系列二代的重製版。
這次任天堂直接參與視覺指導,加入了新的結局,適配了Wii的體感操作,使得原作那種「美麗的悲劇」更具衝擊力。
3DS還推出了《心靈寫真:附靈筆記》這樣的小型衍生作,附帶一本小冊子,玩家通過攝影機體驗AR靈異事件,有點像是結合現實場景的鬼故事,在當時也是相當有創意的遊戲體驗。

系列最後一部作品是2014年推出的《濡鴉之巫女》,這也是系列沉浸感最強的一部作品。得益於WiiU自帶螢幕的手柄 GamePad,遊戲可以在電視畫面和Pad上顯示不同的內容,於是玩家手上的GamePad就真的變成了遊戲中的相機,代入感非常強。
以至於後來本作推出高清版,並登陸全平台時,許多玩過WiiU版的玩家都表示高清版的代入感降低了。

此外,這一代的故事和玩法本身也是系列最不嚇人的一代,甚至因為強調「水」這個主題,主角經常渾身濕透,許多玩家的注意力反而集中到了主角身上...
WiiU的銷量大家也都知道,終身僅有1350萬,NS2發售半年就已經快趕上這個銷量了,《巫女》的遊戲銷量也可想而知。
當年讓這個系列成為任天堂獨占的岩田聰,於2015年去世後,任天堂和光榮特庫摩兩邊都無心無力延續,系列就此沉寂。
直到五年多以後,光榮突然宣布了《濡鴉之巫女》將推出高清版,而且不再是任天堂獨占,而是登陸全平台。

在《巫女》高清版的兩年後,光榮又宣布了《假面》也將推出高清版,不僅是全平台,這次終於有歐美版了。
當粉絲們都以為,經過這兩部高清版後,系列有望推出完全新作。然而再度沉寂兩年後,我們迎來的並非新作,而是《紅蝶》的完全重製版。
不知其他粉絲怎麼想,但就小編個人來說,經歷過這麼多年的沉寂,以為系列已經涼透了,如今至少還能看到它在重製以前的經典,就不算是壞事吧,至少每次推出重製,都意味著新作的可能性在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