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Beats 推出了 Solo 系列頭戴式耳機的新品——Beats Solo 4。Beats Solo 4 在外觀、聲學結構、空間音頻、續航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進和升級,在本文中,我就來談談佩戴它的感受和體驗吧。

▍外觀
如果你見慣了旗艦級的頭戴式無線耳機,看到 Beats Solo 4 的第一眼肯定會被它的小巧吸引。和同門前輩 Beats Studio Pro 相比,Beats Solo 4 在體積上明顯小了一圈,重量(217 克)也比 Beats Studio Pro(270 克)輕了不少。
即使對比前代產品 Beats Solo 3 Wireless(215 克),這一代的 Beats Solo 4 也實現了「微量減重」——無論相比於自家還是其它家的同類產品,Beats Solo 4 都稱得上是個「輕量級選手」。


Beats Studio Pro(左)比 Solo 4 明顯大了一圈不止
不過,身板雖然輕了,但 Beats Solo 4 卻在諸多細節上進行了改進和升級。
首先,Beats Solo 4 的做工很不錯。儘管耳罩部分的縫合線坦蕩暴露在外著實不雅,但 Beats Solo 4 對各處接縫的處理仍稱得上嚴絲合縫;摺疊卡扣的回彈清脆有力,卡鎖狀態穩定;按鍵紮實,反饋清晰,沒有搖晃和虛位。


耳罩縫合線過於「暴露」,但各處接縫都處理得很緻密


摺疊卡扣鬆緊適度
其次,Beats Solo 4 的耳罩材質升級為了和 Beats Studio Pro 相同的 UltraPlush 柔軟記憶海綿,有效提升了佩戴舒適度。Beats Solo 4 是一款戴久了會夾耳朵的耳機(後文會詳細談到),如果沒有耳罩材質方面的改進,單次佩戴時間一定會大幅縮短。

耳罩材質和 Beats Studio Pro 一樣
新的岩青配色也是我喜歡的顏色。它的實際觀感是個高飽和色,但看上去並不油膩,頻繁看、長期看、換著角度看也都不讓我覺得厭煩。順帶一提,我覺得 Apple 的工業設計團隊近兩年在產品選色上頗有一手,無論 iPhone 15 還是最近剛推出的 iPad Air,每個顏色我都不覺得難看。Beats Solo 4 還有一個新的雲彩粉配色我也很喜歡,有機會希望能上手(頭)試試。

就是這個粉色!好睇!
▍基本功能
上一代的 Beats Solo 3 Wireless 搭載的是 Apple W1 晶片,而 Beats Solo 4 則切換到了 Beats 通用平台,與非 Apple 設備有著更好的兼容性。配對 Beats Solo 4 的方法和其它耳機一樣,長按電源鍵即可進入配對狀態,iOS 設備會自動彈出配對窗口,Android 設備亦然。

電源按鍵

Android 設備在配對時也會彈出窗口提示,圖片來自 Beats 網站
Beats 頭戴式耳機經典的圓盤按鍵控制方式也在 Beats Solo 4 上得到了延續。耳機左側的 Beats logo 是個控制器,按下中心區域可以控制播放和暫停,左右兩側切換歌曲,上下調整音量,非常符合直覺。

左耳的 Beats logo 處其實是圓盤按鍵,這也是 Beats 系列的經典傳統
唯一的一點點小不同在於,其它同類耳機的控制操作往往在右耳區域,換成左手控制需要一個輕微的適應過程。
▍佩戴和降噪
Beats Solo 4 在功能上的最大遺憾就是沒有主動降噪功能,但它的降噪能力卻不差,這得益於其耳罩部分緊密包裹的設計思路。
根據我的實測,Beats Solo 4 的物理被動降噪能力大約相當於 Bose QuietComfort Ultra 主動降噪效果的六七成。主動降噪受制於降噪算法限制,做不到針對人聲等中高頻的精準消除,而 Beats Solo 4 的被動降噪卻能做到無差別的物理隔離。我在家辦公時的最大困擾就是貓子會經常叫喚,佩戴 Bose 時能偶爾隱隱聽到貓叫,戴著 Beats Solo 4 則完全聽不到,區別明顯。同時,因為是物理隔離,所以主動降噪耳機常常需要克服的風噪等問題也在 Beats Solo 4 上也都不存在。

不過,出色的降噪表現是有代價的。被動降噪效果想要越好,耳罩給耳部的壓力自然要越大,「累耳朵」就是佩戴 Beats Solo 4 時最不舒服的地方。為了實現上文提到的隔音能力,Beats Solo 4 的耳罩對耳部卡得很緊,再加上它的耳罩面積本身不大,不能完全包裹住耳廓外側,而是有一部分壓在耳朵上,所以進一步增加了耳朵的壓力。我持續佩戴一小時左右就會有「不行了,我得摘下來歇歇」的感覺。簡單揉揉耳朵,調整一下佩戴位置,還能最多再堅持一小時。因此,想要拿這款耳機用來做監聽耳機的朋友們需要謹慎,它很可能做不到「一整天都老老實實待在你腦袋上」。

Beats Solo 4 的耳罩無法完全罩住耳部,會直接壓耳朵

Beats Studio Pro 就能完整包裹
▍音質
令我感到驚訝的是,Beats Solo 4 在音質上沒有任何特色。
此前的 Beats Studio Pro 在音質方面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Beats 在 Apple 的調教之下已經擺脫了「低頻勁兒大,別的沒什麽」的傳統風格。Beats Studio Pro 在保持著低頻紮實且克制的前提之下還擁有著廣闊的音域和清亮的中高頻,是我喜歡的方向。
但 Beats Solo 4 卻完全沒有繼承這些特點,它的聲音風格就是字面意義上的「沒有任何特色」(nondescript),低頻沒有下潛帶來的動感,中高頻也不清脆透亮。我在使用它的這段時間裡幾乎聽遍了我常聽的聲音類型,試圖找到一個適合這款耳機展現的領域。但很遺憾,什麽都沒有。
理論上來說,Beats Solo 4 相較 Solo 3 Wireless 在聲學架構、傳感器及調音方面都進行了升級。我未曾長期用過 Solo 3 Wireless,所以無從對比兩者在音質上的區別。單就 Beats Solo 4 的表現來看,導致我產生「沒有任何特色」感受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它採用了被動調音(Passive Tuning)而非主動均衡(Active Equalisation)的調音策略,加上耳罩部分體積較小,沒有更大的聲腔空間,最終造就了這個「平淡如水」的離奇風格。

Beats Solo 4 的小耳罩得到了輕便,但失去了更好的音質和舒適性
好在 Beats Solo 4 在音質上也不是全無特色,空間音頻就是它——或者說是 Apple 旗下音頻設備——的拿手好戲。空間音頻能夠帶來極強的臨場感,我在剛戴上 Beat Solo 4 時就觀看了微博上某個素人錄製的影片,影片裡,發言者距離鏡頭的空間感以及非聲學環境錄音帶來的空曠感都讓我以為自己沒戴好耳機,正在公放聲音,直到檢查之後才確認這一切都是空間音頻的功勞。
不僅如此,Beats Solo 4 所支援的空間音頻是功能完整的個性化空間音頻,耳機內置了陀螺儀和加速感應器,能夠實現頭部追蹤效果。雖然「好聽」不是 Beats Solo 4 的強項,但各種基本功它也都沒落下。
▍續航
Beats Solo 4 的續航卻長得可怕。它的標稱續航是 50 小時,我收到耳機後連續用了五天,每天使用一到兩小時,剩餘電量超過 60%,這意味著我的使用強度完全可以做到一周一充——這樣的續航成績對於其它包含主動降噪功能的產品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連用四天半、每天一到兩小時的剩餘電量
在如此可靠的續航之上,Beats Solo 4 還支援了 Fast Fuel 技術,可以「充電十分鐘,續航五小時」,屬實是一款跟續航焦慮沒有一毛錢關係的產品。當然,如前文所言,「累耳朵」是使用這款產品過程中的最大挑戰,這個隱性指標幾乎限制了每個人長時間持續使用它。

Beats Solo 4 使用 USB-C 充電口
▍總結
在 Apple 的頭戴式耳機產品線里,Beats Solo 4 是最便宜的一款。事實上,Solo 系列也一直都是 Beats 品牌旗下最暢銷的產品系列。它更適合不需要主動降噪、不想把一大坨耳罩、晶片和傳感器戴在頭上的用戶。

「累耳朵」會增加佩戴時的疲勞感,白開水般的音質聽上去也會無聊,但超長的續航和輕量化的小身板就是能讓你把它一直戴在頭上或者掛在脖上,隨時想聽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