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當平台走向終結,取代「Twitter們」的又會是怎樣的產品?

2023年10月26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過去這二十年以來,我們的社交網絡和社交媒體平台構成了新的宇宙。每個平台都擁有自己的社交圖譜,其中包含你關注的人、還有關注你的人。每個平台都有自己的摘要、算法、應用和用戶界面(儘管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界面往往都轉向了愈發相近的美學設計)。每種平台也都有自己的發布工具、字符數限制和圖像過濾器。而網上衝浪,也意味著不斷在各個平台之間不斷變化的規則與範式中往來穿梭。

但如今,我們也許正處於一個全新時代的起點。Mastodon、Bluesky、Pixelfed、Lemmy等應用正在構建起互聯程度更高的社交生態系統,逐漸打破少數社交平台占據全部生活的固有形態。如果這波由ActivityPub協議推動的變革能夠取得成功,那麼每個社交網絡都將被拆分成上千、上萬個部分。所有類型下的所有帖子都將與平台彼此獨立,而我們將獲得用於創建帖子的新工具、用於閱讀內容的新選項、用於組織關係的新方案,還有用於審核、分享、重組等各類功能的新實現。

所有這些變化雖然令人興奮,但也提出了新的複雜問題。如果你是發帖者——包括出於純娛樂目的而發帖的普通用戶或是藉此獲取收入的自媒體,也包括普通推文到TikTok短影片的各類內容——那你會怎麼做?過去二十年間業界給出的答案相對簡單:如果想在某個地方發帖,那就登錄相應的平台,使用其中的工具編輯內容、而後單擊「發布」。但展望未來,在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去中心化的世界中,發布系統該如何設計?

我認為,答案就隱藏在十年之前關於網際網路組織形式的思考當中,也就是所謂POSSE:Publish (on your) Own Site, Syndicate Everywhere,本站發布、隨處聯動。具體來講,作為發布者,我們仍然在自己的網站上發布內容。區別在於這裡不再是關掉之後就再也看不到帖子內容的孤立應用,也不是規則和算法隨時會改變的平台和網頁。相反,我們的內容會被聯動和發布至所有其他平台,這樣任何其他站點的用戶也都能閱讀、觀察、收聽或評論我們的帖子。

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在討論POSSE,並嘗試在自己的網站上開展實踐。但隨著花園圍牆被建得越來越高,開放網絡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中心化平台所取代。但在過去這一年當中,特別是在馬斯克老哥收購了Twitter並通過一系列「神奇」操作讓用戶切身感受到該平台的快速衰落之後,POSSE與ActivityPub協議等開放方案再次獲得廣泛關注。

在POSSE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域名、都擁有自己的博客(這裡對博客的定義相對寬鬆,泛指可在網際網路上發布自己內容、並供他人使用的載體)。這樣在發布內容時,我們繼續依託於自己的博客,而後長博文可能會被拆分成幾塊並以主題的形式發布在X/Mastodon/Threads等平台之上。完整的內容則可能出現在我們的Medium主頁、Tumblr以及LinkedIn個人資料當中。如果發布的是照片,那它可能會直接進入Instagram,而垂直影片則可能進入TikTok、Reels和Shorts。總之,帖子內容會自然而然登陸所有這些平台之上,且通常會附帶指向原始博客的鏈接。也就是說,博客將成為一切內容的樞紐,成為我們在網際網路之上的真正家園。

如果實施得當,那麼POSSE將帶來冠絕同儕的發布體驗。Automattic公司CEO、WordPress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技術專家之一Matt Mullenweg評論稱:「作為發布者,我希望能儘可能多地鼓勵互動。」(Automattic旗下擁有Tumblr,也是目前網際網路上最大的發帖平台之一。)即使有了這樣一個明確訴求,「為什麼還非要讓用戶選擇在哪個網絡發布?我們應該只發布一次,最好是發布到自己的域名上,內容就會被轉載至X、Threads、Tumblr乃至所有其他開放接口並具備網絡傳播效應的平台之上。我們的想法就應該能在整個網絡上暢通無阻。」

Tantek Celik等先驅者已經在試用POSSE。這既是一條推文,也是一篇博文,也許究竟屬於哪種並不重要。

當平台走向終結,取代「Twitter們」的又會是怎樣的產品?

POSSE的意義毋庸置疑,無論是在哲學上(我們當然應該在網絡上擁有一個匯聚所有原創內容的家)還是在邏輯上都完全說得通。相比之下,目前這種在多個平台上管理多種登錄身份的方式實在太麻煩了!

但這個想法也面臨著一系列巨大挑戰。首先就是社交媒體的「社交」屬性:我們該如何處理帖子裡的點讚、回復、評論等交互性內容?POSSE確實能夠很好地完成統一發布的任務,但卻把具體工作拆分成了無數令人摸不著頭腦的組成部分。另一個問題則是,把相同的內容發布到十幾種不同的平台究竟有沒有可行性?每種平台都有自己的規定、受眾和語言表達習慣。具體來講,我們真的想在LinkedIn和Tumblr上發布相同的內容嗎?如果這麼做了,豈不是工作與生活不分、郵件和垃圾不分了?

下面我們直面最大的矛盾:到底要如何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POSSE系統?POSSE的第一個問題就不好解決,需要我們擁有自己的網站。也就是說,我們得單獨購買域名、管理DNS記錄並指定網絡主機。可事實上,絕大多數用戶只想輸入用戶名加密碼來快速登入,並在免費的平台上隨意發點無關痛癢的東西。想給他們惹這麼多麻煩?做夢!

即使是那些有意願、也有能力做好這些技術工作的人們,恐怕也很難讓POSSE真正發揮作用。活動家兼幾十年博客作家Cory Doctorow最近剛剛創建了名為Pluralistic的POSSE博客,他也感慨「在嘗試之初,我在默認Linux編輯器里選擇了一套HTML模板。我開啟了Emacs按鍵綁定,只需要打開這個文件並在編輯之後保存成不同的文件名,再添加相應的日期,就能編輯出一大堆博文。之後,我會把這些文件逐個複製並粘貼到Twitter線程工具、Mastodon、Tumblr和Medium當中;接著是把它轉化成文本文件並貼進電子郵件,發送給我所託管的新聞通訊Mailman實例。最後,我還得開放全文RSS和Discourse評論,單獨供其他用戶留下評論內容。」

Doctorow估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花在帖子撰寫上的時間都遠少於花在各處發布帖子上。「而且我也犯過很多錯誤。」現在他已經擁有一套更加自動化的系統,但其中仍然包含大量Python腳本、幾十個瀏覽器選項卡,以及比大多數普通用戶所能承受的極限要多得多的手動操作步驟。

在後平台時代下,也許會有一整套工具來幫助我們管理各網絡平台之間的內容交叉發布。但在可預見的未來,網絡平台仍然占據主流,因此目前我們擁有的最好工具也就是Micro.blog——一款擁有六年歷史的跨平台發布系統。在註冊Micro.blog時,我們會獲得自己的博客(該平台提供接入自有域名的功能),並可將內容自動交叉發布至Mastodon、LinkedIn、Bluesky、Medium、Pixelfed、Nostr以及Flickr。

Micro.blog的締造者Manton Reece表示,他認為POSSE是社交網絡運作方式的「一種實用性探索」。在他看來,「與其期待完美世界的降臨——即不同社交網絡之間可以互連互通,在Threads、Mastodon、Twitter、Facebook等之間跨平台關注和評論——我們倒不如接受現實,專注於把內容發布到自己控制的網站,再將其轉載給其他平台上的朋友。別總是強調什麼立場和原則,那樣只會讓我們自絕於整個真實網際網路世界!」

當平台走向終結,取代「Twitter們」的又會是怎樣的產品?

Micro.blog是一款博客平台,能夠將帖子轉發至其他多種平台。

但Micro.blog還有個問題沒能徹底解決,那就是用戶之間的互動操作。Reece坦言,他很樂意開發新的工具把回復、點讚和評論等功能聚合起來,但這項工作實施起來頗具難度。不過總有一天,相信這方面功能將構成獨立的行業。Reece提到一款名叫Bridgy的工具,它既允許交叉發布,又可以聚合不同社交媒體的反應並添加至自有網站的帖子之下。但要想真正推而廣之,肯定還要與現有平台展開一番爭鬥,畢竟這些平台既沒有動機、也不提供能把數據發布至廣泛網絡的工具選項。然而,有些技術人士表示自己應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Mullenweg就認為,在維護多種不同網絡時,POSSE實際充當的就是統一的用戶界面,而且這個問題並非無法解決:「我一直在思考怎樣設計出合適的用戶界面,我覺得未來的設計應該大體如下:第一步是把內容發布到自己的博客,第二步是針對不同網絡平台對內容做定製和調整。」截至目前,POSSE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想對所有環節做自動化處理。「在我看來,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還是需要兩到三步式的發布流程。」

當然,POSSE實際還只是難題中的一小部分。不久之後,市面上可能會出現大量新型閱讀工具,分別以不同的顯示和組織方式呈現帖子內容。屆時估計還會有各種新型內容審核系統,甚至有可能催生出新的算法產業——人們關心的不是發布質量最好的帖子,而是用種種技巧讓自己的帖子顯示在推薦列表的前位。現代社交網絡早就不屬於單一產品,而是一種巨大的功能組合,而下一代工具的主旨就是將其拆解開來。

當我詢問Doctorow為什麼要力挺POSSE時,他說他對現代網際網路上的分布系統都不滿意:「我想找到一種方法來建立新的平台,保證除了極少數例外,每個人都能獲取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並打破不同平台孤島之間的隔閡。這些孤島仍然可以存在,繼續吸引受眾並承載交互,但我不希望真實受到它們的影響。」要想在繼承原有優勢的同時開拓出新的跨平台交叉方式絕非易事,不過樂觀點看,發布系統的新形態似乎已經為期不遠。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4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