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hesda在被微軟收購之後的第一次款3A大作《紅霞島》最近就是終於推出了。那這款經過了幾次跳票之後的遊戲之前也是被不少玩家奇於厚望,畢竟這款以吸血鬼為背景的作品是由Arkane工作室開發,而這個工作室就曾經開發過非常著名的《羞辱》系列遊戲。不過在推出之後,這款遊戲就迎來了不少負評,除了是因為遊戲性一般般之外,還有性能方面的一些問題,例如說每隔一段時間會出現的卡頓等等。那麼這款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紅霞島》,它對於硬體的需求到底是怎樣的呢?
遊戲畫面賞析
作為一款以虛幻4引擎開發的遊戲,《紅霞島》的畫面其實就是和它的整體成品一樣,屬於是中規中矩的水平。遊戲的美術風格是帶有一種濃厚的《死亡循環》味道,後者也是同屬Arkane工作室的作品,即是偏向現實之餘也有那種美漫的感覺,而畫面的色調也是比較鮮艷的。
超採樣面畫對比
《紅霞島》不僅僅支持DLSS以及FSR這兩種較為常見的畫面拉伸功能,而且連Intel隨著Arc系列獨顯一起推出的XeSS都有支持,那就當然是要測試一下這幾個功能在這款吸血鬼遊戲裡面的幀數表現以及畫面質量是怎麼樣的了。畫面是會在顯示生辨率為4K的情況下截取。
原生
DLSS質量模式
原生
DLSS 質量模式
這裡是截自遊戲當中8號消防局地下室、也就主角的重生點的圖。可以看到DLSS對於畫面細節的還原是相當到位,在原生畫面當中那面牆上的石磚紋路是比較模糊的,同時間磚旁邊的陰影以及邊緣也是不怎麼清晰。而在開啟了DLSS之後,石磚就變得更加清晰,並且因為陰影豐富了的關係,所以磚牆也不會像是原生畫面當中那麼,過渡更加自然。
不過在有的地方DLSS所帶來的畫質提升雖然同樣明顯,但是由於遊戲內打開DLSS之後不能夠調整其銳化的程度,所以就會顯得有些突兀。例如第二組對比圖當中的那些箱子以及柱子上的紋理,那一堆箱子盒子在開了DLSS之後,邊緣位置都是會出現一些白邊,而這些白邊還是呈鋸齒狀的,因此整個箱子看上去就會有一種抗鋸齒沒做好的感覺。而柱子上的紋理在開啟DLSS之後自然是要清晰一些,但是顆粒感就會有點重。
不過總的來說,DLSS對於《紅霞島》畫面方面的加成還是要大於其debuff了的地方,因此畫質整體也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測試平台說明
接下來就是幀數測試的環節了。這次我們所使用的測試平台仍然是由Core i9-13900KS以及一塊Z790主板加上6600MHz 16GB*2 DDR5內存組合而成。在顯卡方面,這次我們是選擇了總共7張顯卡來測試《紅霞島》對顯卡的需求,分別是有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4080 Vulcan OC、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Advanced OC、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iGame GeForce RTX 3070 Ultra W OC 8G LHR、iGame GeForce RTX 3060 Ti Vulcan OC、XFX RX 7900 XT 海外版OC以及XFX RX 6750 XT 海外版OC。
iGame RTX 4080 Vulcan OC
iGame RTX 4070 Ti Advanced OC
iGame RTX 4070 Vulcan OC
iGame RTX 3060 Ti Vulcan OC
由於《紅霞島》並沒有一個官方的Benchmark,因此我們是選擇了從地圖中央那個餐廳外面,一直跑到寺橋邊盡頭跳下去為止的一段路,而這段路也恰好是遊戲當中一個會有卡頓發生的地方,因此是可以從1%低幀率上看得出來。測試的畫質是會以最高的史詩Epic預設來進行。
1080P解析度
先來看看1080P解析度下面的表現。在這裡所有參測的顯卡都差不多達到了120幀的平均幀,數,特別是RTX 4080這個級別的顯卡,甚至都快達到160幀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那可以說是非常流暢了。
只可惜的是,看一下1%低幀率就可以發現有個問題,那就是這個遊戲會頻繁出現突然間頓卡一下的情況,而這個頓卡基本上是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每次都是會在半秒之內結束而且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畢竟附近也沒有刷出來敵人什麼的。不過除了這種卡頓之外,我們在測試時倒也沒有遇上別的問題,像是掉幀之類的,基本上是沒有碰上。但是由於遊戲本身的優化還是有些問題,因此1%低幀率的成績也不是那麼穩。
2K解析度
在比較主流的2K解析度之下,所有顯卡也是通過了60幀的平均幀大關,最低的RTX 3060 Ti也可以有著平均80多幀,而最高的RTX 4080則仍然是在150幀左右徘徊,因此可以推斷《紅霞島》這款遊戲對於顯卡性能的利用,可能在150至160幀左右就是頂峰了。
而2K下面的1%低幀率就比1080P要更加低一些,當然這是因為幀數本來就低一些的關係,不過這也說明了《紅霞島》的卡頓是與解析度無關,應該是與遊戲本身的優化欠佳所導致。
4K解析度
至於最吃性能的4K解析度,就基本上需要一張RTX 4070才可以滿足到史詩畫質下平均60幀的需求。當然了,像是RTX 3070的幀數也很不錯,56幀也可以給到不錯的流暢度,而RTX 3060 Ti雖然只有不到50幀,但是如果加上DLSS那麼要達到60幀也不是什麼難事。而如果是想在4K之下獲得原生的高刷體驗,那麼一張RTX 4080就已經可以滿足到需求。在1%低幀率這邊,得益於會復現的卡頓,所以幀率也是維持在20幾到40幀左右。
超採樣幀數測試
接下來就是超採樣功能的幀數測試了。這裡會把NVIDIA DLSS、AMD FSR 2.1以及Intel XeSS的成績都放進來一起比較,測試時也是會同樣的用4K解析度以及曼高的史詩畫質進行,考慮到DLSS 3目前只支持RTX 40系顯卡,所以這裡的測試都是會用RTX 4070來進行。
可以看到,DLSS對於幀數的提升幅度也是相當大的,單單是在DLSS質量模式之下,幀數就已經獲得了50%的增長,而如果是設至性能模式,那麼還可以增一步提升到120幀。不過可能是由於《紅霞島》對於幀生成功能的支持還不夠完善,因此打開了這個功能之後,幀數甚至是降了一點的,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之下,幀生成這個功能可能是不開的會比較好。而AMD FSR 2.1的幀數表現也是差不多,幀數提升幅度比NVIDIA DLSS小一點,但是已經很接近。
CPU需求測試
最後就是《紅霞島》對於CPU需求的測試。這裡筆者會從4核4線程以及4.0GHz開始測試,直到找出最穩定的頻率以及核心數目為止。除了平均幀數外,筆者也會把1%低幀率(1% Percentile)包括進來。
測試下來可以發現,在達到6核12線程之前,各種核心數和頻率組合的平均幀數差別都是挺大的,簡單來說就是超線程和高頻率對於這款遊戲都有不少的影響,像是4核4線程@4.0GHz和4核8線程之間,幀數就相差了20幀有多,而從4.0GHz提升到5.0GHz之後,幀數也是有著20幀左右的升幅。這樣的增幅一直持續到6核12線程為止,因為在這之後就只有由於頻率不同而帶來的幀數差別,更加的核心及線程數也基本上不會再影響到遊戲的平均幀數。
而在1%低幀率這邊,雖然是會有卡頓,但是整體的趨勢也是和平均幀數差不多的,丈蚊是在6核12線程之後就基本上穩定下來,不會再有提高,因此可以說,一個6核12線程的CPU會是《紅霞島》的最具性價比配置。
總結
《紅霞島》很顯然就是一款對於硬體需求配置不算是高,但是有待優化以及修BUG的遊戲。在1080P下面即便是RTX 3060 Ti這樣的主流級別顯卡都可以做到120幀,那麼更加甜點級的RTX 3050之類的,要達到60幀也不是什麼難事,而想要在2K下面暢玩這款槍戰吸血鬼遊戲,也只是需要一張RTX 3060就可以了。在CPU方面,一個現在很主流的6核12線程CPU就可以滿足需求,能夠達到5.0GHz就最好,達不到那麼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當然,想要以這些硬體獲得良好遊戲體驗的前提是遊戲要做好優化,《紅霞島》目前我們遇到過的是有著時不時的卡頓,結合遊戲本身玩家被抓幾下就掛、吸血鬼可以瞬移的機制,這樣的卡頓有時候是會挺讓人惱火的,再加上遊戲本身除了世界觀及背景設定外各方面都一般般,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它的評價會遇到滑鐵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