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摘下 VR 頭顯後,感覺現實世界有點「不對勁」?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許多VR 用戶真實體驗到的短暫後遺症。
除了廣為人知的暈動症,不少 VR 用戶還遇到了一種奇特不適,結束VR體驗後,現實世界和自己的身體仿佛蒙上了一層虛擬濾鏡。有人感覺雙手不像自己的,拿餐具都需要格外專注;有人站在真實迷你高爾夫球場,卻錯覺遊戲中的安全邊界即將出現;甚至還有人發現現實物體位置記憶被篡改,這些都不是幻覺,而是科學研究證實的「本體感覺失調」。
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 「本體感覺失調」,當 VR 頭顯呈現的虛擬手臂更長、移動延遲更高或場景被刻意調整時,我們的大腦會迅速適應這個「新常態」,重新校準身體模型。然而一旦摘下設備,大腦需要時間重新接收真實感官信號,從而導致短暫期的協調混亂和現實感錯位。
近日,芝加哥大學的最新研究,則對這種影響進行了量化。實驗中, VR 手部操控技術會導致用戶返回現實後出現動作偏差;虛擬場景的物件位置調整,竟讓部分人誤記真實世界中對應物品的位置。
儘管這些效應通常在一兩小時內消退,但研究者發出警示:若用於專業訓練(如消防、醫療),虛擬與現實的細微偏差可能導致嚴重後果。隨著 VR 技術普及,專家呼籲業界重視沉浸體驗的副作用,並加強相關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