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交流是人際互動的重要方式。語言和文字表達的背後是思維和認知。隨著網絡媒介的發展,依靠流行語、表情包就能「直抒胸臆」,但這種淺白直接的輸出方式,讓一些複雜深邃的表達逐漸被遺忘。
在離開網絡環境、需要進行規範化表達時,一些年輕人只剩下了乾癟的文字和磕絆的語言。
近日,一項調查顯示,超半數受訪青年感覺近幾年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下降,47.1%的受訪青年感覺自己詞彙量匱乏、表達單一。
對於上述現象,有專家表示,過於流行的短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對年輕人表達產生了很大的阻礙。
此外,重慶大學教授表示,現在不少年輕人迷戀短影片,習慣了用淺白的網絡語言進行表達。網絡語言的複製模仿、隨意改編、混亂使用可能會重塑青年群體的語言,進而影響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習慣。
久而久之,「短平快」取代深度思考,「感官刺激」取代「理性思維」。因此,短影片語言取代文字表達,不僅會帶來「詞窮」問題,還可能導致個人邏輯思維的破壞和理性思考的缺失,這是值得我們警惕和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