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上,我駕駛著 2017 霍頓 V8 Supercar,周圍蘭博基尼、法利里和奧迪 R8 雲集,不得不承認,我感覺自己不是他們的對手。《極限競速》線上多人模式中的「參數競賽」(暫譯)理應將所有賽車的性能調至同一水平,但我還是不由自主地覺得自己是帶了根棒球棍去和別人比拼劍術。
正常發揮跑了幾圈後,我和麾下的 VF 海軍准將都能跟上大家的時間,完賽時的排名只比開始落後一名。但我暢爽淋漓地笑了起來。無論是體量巨大的新多人模式,還是車輛操控感方面的改進,2023 年的《極限競速》方方面面都有所創新。但是要排除升級系統,這方面反而有所退步。你問為什麼?我也不清楚。
《極限競速》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系列中操控感最佳的一作。本作沒有完全重寫系列傳承至今的公式,依然保留了熟悉的容錯度,讓玩家能在失控的邊緣略微試探。《極限競速》系列一向讓我們能自信滿滿地握住方向盤,大腳猛踩油門而無需擔心經常失控打轉,本作也依然如此。而在失去抓地力前,我們能感受到所有改進。
如果系列上一作《極限競速 7》,在操縱感方面有任何瑕疵,那麼一定是抓地力的少了點什麼感覺。6 年之後,在這部續作中已經不存在這個問題。《極限競速》的抓地力要逼真得多,本作中的車輛比以往任何一部前作都能更真實地緊貼地面。如果轉向超過輪胎的極限,現在打滑的效果會慢慢減弱,而不會立馬失控。意味著你的賽車現在會更頻繁地擺動,漂移則更少,這是一個很好的改進。
輪胎模型改進帶來的副作用不僅能讓賽車操控感更精確,更讓高速駕駛更簡單了。「簡單」在電子遊戲中絕大多數時候是個貶義詞,這就要提到那些除了 FromSoftware 遊戲之外感受不到任何難度的玩家們。但是我可以向大家保證,在賽車遊戲中「簡單」不是一個蔑稱。像職業車手一樣保持極速跑圈,去爭取一分一厘的優勢?不,這一點也不簡單。
如果真的那麼輕鬆,我們大家應該名下都在摩納哥有遊艇了。但是在賽道上呼嘯飛馳,對駕駛的車輛性能充滿自信?這就是車手該有的樣子。老一派的賽車模擬遊戲普遍認為「如果遊戲不夠難,那麼就不夠真實」,現在大部分優秀的賽車模擬遊戲已經告別了這種理念,《極限競速》也不例外。本作之所以更簡單,是因為它更貼近現實了。
手柄的控制感也調校得非常舒適。雖然不錯的手柄體驗一直以來都是該系列的招牌,但我還是很高興告訴大家手柄駕駛體驗依然無可撼動,並且適配了車輪的物理更新。Turn 10 的團隊和往常一樣,在快速重量轉移等軟化的元素和特定的轉向輸入之間實現了不錯的平衡,讓手柄小小的搖杆也有很好的手感。不過想要在駕駛過程中保持高速,依然需要靈巧的控制。
使用方向盤來遊戲,我的體驗僅限於圖馬思特 TS-XW Racer,這款方向盤的初始手感特別沉。這讓我甚是驚訝。上一次我開車盤子這麼沉是因為交流發電機故障了,導致動力輔助轉向失靈。不過這款方向盤的自定義空間很大,所以我最終調鬆了點,享受了我體驗過的最好用的《極限競速》方向盤。可能有的時候猛打方向盤輸入會有些延遲,但整體的穩定性和響應度都非常不錯。
車輛的重量感同樣很棒,特別在一些起伏的賽道,比如拉古納塞卡就能上坡後騰空一段距離後掉回地面。對方向盤玩家,本作也加入了一些很小但討喜的調整。那些喜歡駕駛座視角開車的玩家應該很開心見到方向盤動畫不再左右鎖定 90 度。屏幕上的方向盤現在能夠旋轉 360 度,比原來真實很多。本作的調校菜單中還加入了每輛車的力反饋以及轉向鎖定設定。能夠讓玩家更方便調節車輛的駕駛手感,而不用頻繁去改動全局設定。
升級之痛
在調校方面還有更多好消息,包括全新的懸掛設定以及添加配重的能力。配重顯然會增加車的重量,一定程度上降低性能,但它會自動放置在不同地方,讓前後重量接近完美的平分。現在不可能馬上對比出配重對競賽調校有何影響,不過以後看別人的設定再自己實驗,看看在可接受性能犧牲範圍內,在特定賽道上使用額外的配重是否是可行的策略還挺有趣的。
很不幸,在車輛調校,或者說是車輛自定義方面的好消息只有這麼多了。因為車輛的升級不再像《極限競速 7》和《極限競速 5》那樣是原廠開放的。在本作中,你必須駕駛一輛車才能獲得該車的經驗。升級不用花貨幣購買,而是每輛車都有特定的「性能點數」,用來解鎖各項升級。每輛車的性能點數取決於這輛車的等級,滿級是 50 級。升級配件的順序每輛車都是一樣的,但是需要你開上一段時間才能解鎖引擎(40 級)、車體改件(45 級),和傳動系統(50 級)的改裝選項。
升級系統從設計上來看,大體上接近 RPG 遊戲,意在鼓勵我們與總量更少的車輛建立個人感情,而不是玩膩了就換。但實際的遊戲體驗卻有點麻煩。誠然,這套系統不像《酷飆車神》系列和《極品飛車:復仇》在街機賽車遊戲表象下,主要看臉的升級系統那麼無聊,我們依然能選擇「購買」安裝的哪一項升級。
當然了,車輛升滿 50 級,解鎖了所有部件改裝後,《極限競速》的升級系統本質上和系列之前的作品沒有區別。問題在於需要意料之外的重複活動才能達到這個狀態,而且每輛車都得升級(包括同一輛車的換皮載具)。
我喜歡《極限競速》中這種「親手打造,不去購買」的改裝理念,但升級系統的新玩法真不是我的菜。「性能點數」系統本身問題不大,我覺得類似這種需要一定時間投入的系統是值得誇讚的。自己動手倒騰過車的人都知道,配件不能一下全換了,「性能點數」意味著和現實生活一樣,你要一步步地慢慢改裝這輛車。
我不明白的是按特定的順序排列可解鎖升級,特別是一些常見的部件。為什麼我們非得達到一定的車輛等級才能換上備用輪胎來減掉幾公斤重量呢?前作中我們能夠專注於那些對性能提升最明顯的改裝,而本作的升級系統削弱了這個自由。如果我在一個甚至需要考慮燃料負載來爭奪分秒優勢的比賽中,還只能更換輪胎,顯得我像個傻子。
還好,無論遊玩生涯模式、自由模式還是多人模式,任何模式中駕駛車輛都能升級,你的進度永遠不會停下來。生涯模式由不同等級的主題車賽組成,一如既往地以不同類型的車輛分級。比賽前會進行強制性的練習賽,因此每場比賽都需要較長時間完成。我花了不少時間遊玩生涯模式,未來也將繼續。在每場比賽之前可以選擇發車位置,用它來代替資格賽可能會有些奇怪。但它實際上意味著你能在每場比賽中獲得最想要的體驗。
如果你想要《GT 賽車》那種更傳統、更偏挑戰的體驗,在幾圈內從最後一名不斷超越對手至第一名,完全可以這麼設定。如果你對車技更好的 AI 感興趣,希望整場比賽都在為特定排位勾心鬥角,同樣可以實現。這個設計相當巧妙,總體來看打造出一個比《GT 賽車 7》要更豐富多彩的單人賽車體驗。
我們對《極限競速 7》的評價
微軟對《極限競速 7》的定位是終極賽車遊戲,確實很難反駁。憑藉足夠裝滿幾個博物館的車輛收集,和系列迄今為止收納最廣的賽道場地,本作中可供駕駛、改裝和賽車的玩法不計其數。一如既往地對新玩家友好,又為那些愛車發燒友們提供了巨量內容。無論你說什麼語言,《極限競速 7》都是 Turn 10 在本世代寄給賽車遊戲粉絲們最華美的情書。
9.2 分
Luke Reilly,2017 年 9 月 30 日。
話雖如此,我發現這些賽事的介紹稍微有些誇張,或許有一種汽車製造商們會喜歡的莊嚴肅穆感,但比起我經常看的那些汽車節目,整體還是太刻板拘謹了。還有某些種類的車輛在生涯模式中的登場率不太夠,不過我期望生涯模式能夠隨著《極限競速》這個平台的發展而得到更多補充。
與此同時,本作中同樣包含了自由模式,你可以在 500 多輛可玩車輛中任選一輛來進行快速比賽。不過我喜歡生涯模式那種更簡單直接地在選定好的比賽中與 AI 一較高下的體驗。自由模式中光是選定對手車輛就有太多可以調節的選項,想要精挑細選出 23 輛特定的對手幾乎是不可能的。通常情況下遊戲會直接忽視掉我的客制設定。為什麼不能像《極限競速 4》一樣,讓 AI 來駕駛我們選擇的車呢?
我的車呢?
《極限競速》 500 輛車的陣容比《極限競速 7》和《極限競速:地平線 5》的要少,後兩者均擁有超過 700 輛車。這裡面說法比較多,比如越野車全被砍掉了,導致 GMC Syclone 和 HSV Maloo 等皮卡似乎也連帶著沒了。藍旗亞雖然上個月剛在《極限競速:地平線 5》中回歸,但在本作中卻不知所蹤。過段時間後我們再看看會有什麼新車。
不過實話說,《極限競速》這 500 輛車的數據沒有像許多同類遊戲,把同一輛車的不同顏色都算在其中。本作的車輛選擇依然是旁人無法比擬的,得益於出色的音效設計,所有這些車的轟鳴和震動都非常悅耳。更錦上添花的是,所有這些車輛都無法花真錢提前解鎖,聽到沒有,《GT 賽車 7》。
車輛在駕駛時同樣保持著銳利而精美的外觀。我在 Xbox Series X 上大部分時間使用性能模式 RT 遊玩。這個模式會降低解析度,在車輛光滑的平面上加入光線追蹤反射,能夠反射出周圍物體和附近車輛的倒影,不過幀數從未跌下 60。我可能錯過了絕大部分視覺盛宴,因為我玩賽車遊戲一般不會用第三人稱。如果你追求的是 4K 解析度,那麼開啟性能模式就能在比賽中停用光追(依然以穩定 60 幀運行)。
第三個模式加入了更多周圍物體的光線追蹤倒影,但是幀率只有 30fps。但先別笑話,《駕駛俱樂部》也是鎖 30 幀的賽車遊戲,它的畫面甚至在 10 年之後依然不俗!選擇什麼模式進行遊戲最終取決於個人喜好。我不知道《極限競速》跟《GT 賽車 7》比會怎麼樣,但是在下著大雨的午夜賽車,那畫面驚為天人。
《極限競速》中的 20 個賽道都支持動態時間和天氣。這些地點的細節也是前所未有地豐富,加入了 3D 觀眾和更多賽道旁的零碎物體。雖然比《極限競速 7》中 30 個賽道要少一點,開發商已經確認後續將免費加入更多地點。亞斯碼頭賽道將在下個月回歸,12 月將加入另一個未公布的賽道。著名的紐博格林北環賽道據稱將在明年春季推出。
本作另一個不足之處在於缺少雙人分屏模式,我和孩子們平時最愛一起玩這個模式了。他們特別喜歡組織一些稀奇古怪的比賽,比如讓老爺車先跑一段後再用超跑去追趕。類似的實驗性玩法,正是像《極限競速》這種有著龐大車輛庫的沙盒賽車遊戲最賴以成名的特色。我猜分屏合作模式在 2023 年已經過時了,可能 Xbox Series S 的機能無力支持。不過看到現在的遊戲退化還是有些難過。要知道《GT 賽車》在 1997 年就有分屏合作!
獻祭分屏合作,換來的是顯著改進的線上多人內容。每周更新的精選賽事,需要進行三場資格賽,然後才會根據你的水平來匹配比賽。還有「參數競賽」模式,Turn 10 將把所有參賽車輛的性能自動調校至同一水平;以及開放競賽,玩家用自己改裝調校的車輛來比拼。我過去一周都在遊玩房車賽和 GT 參數競賽,遊戲體驗極為舒適,服務器也非常穩定。
特別是考慮到,我匹配的玩家都是來自全球各地的開發者以及其他媒體的評測員。現在沒法預知遊戲發售後的比賽會有多和平,本作中的安全等級應該能把那些愛小動作的車手隔離開來。我現在遇到的惡劣玩家非常少,無法評價新的懲罰系統在規範玩家行為方面能夠多有效。目前我匹配到的比賽大家都很文明,賽車體驗很好。
可能我在多人遊戲中最喜歡的新機制,就是能夠在準備賽階段,或者在和對手幽靈競速的勁敵模式中跳至最後一圈開始。某個彎道沒過好?跳圈的選項將讓你在始發線幾個彎後的地方刷新。這個巧妙的設計節省了不少時間。
總結
六年的等待後,《極限競速》終於要和我們見面。本作的畫面、駕駛體驗和音效都非常出色,並且帶來了系列最棒的線上多人模式。首發 500 輛可選賽車和 20 個賽道已經不少了,不過這一代《極限競速》作為一個賽車遊戲平台,有著相當的潛力在未來數年將內容擴展得更為豐富。如果他們計劃帶來的是一個賽車版的《微軟飛行模擬》,我舉雙手贊成。Turn 10 需要優先改進的就是新的 RPG 向升級系統,這套系統毫無意義地拖長了每輛車的升級時間;或許他們可以加回分屏多人模式,讓本就上乘的線上模式如虎添翼。
優點
首發車輛以及賽道數量十分良心
畫面水準依舊保持業界頂尖
全新多人模式體驗出眾
缺點
新的車輛升級系統繁瑣且拖慢遊戲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