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Pro 3 是 AirPods 系列有史以來最大的升級,對我而言。
外觀設計
讓我們開門見山,先從 AirPods Pro 3 的設計開始說起。
將 AirPods Pro 3 與 AirPods Pro 2 的充電盒放在手上,能夠明顯看出前者整體要比後者大了一些,這也與官網列出的尺寸及重量資訊相吻合。當然,對於這樣一款集成度足夠高、也足夠輕便的產品而言,這樣的改變無傷大雅;更何況 AirPods Pro 3 的充電盒在體積略微增加的同時,比 AirPods Pro 2 的輕了將近 7 克,重量上反而有了能夠感知的變化。

下:AirPods Pro 3
其它方面,兩代產品的充電盒均保持了一致設計:側面具有掛繩孔,底部有 USB-C 接口及用於查找功能的揚聲器。AirPods Pro 3 充電盒正面的指示燈也用上了與 AirPods 4 類似的隱藏式設計,在燈未亮起時,整個充電盒正面看起來像是一個完整的表面,沒有指示燈的開孔隔斷,顯得更加簡潔和好看。

如果你嘗試將 AirPods Pro 3 放進 AirPods Pro 2 的充電盒中,則會立即發現兩者耳機本體的設計不同。由於耳機柄的長度和寬度都略有增加,二者的充電盒並不通用,這樣的調整或許與 AirPods Pro 3 新的定製驅動單元及放大器有關。在 AirPods Pro 3 的耳塞部分一側,我們能夠看到全新加入的心率監測傳感器。

佩戴體驗
為什麼說 AirPods Pro 3 對我而言是這一系列產品有史以來最大的升級,佩戴體驗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

我曾不止一次地提過,不論是 AirPods 還是 AirPods Pro,我的左耳都無法稍微長時間地佩戴,總要時不時注意才能避免耳機從耳道滑出。雖然嚴格來說這大概率可以歸為與我耳道形狀有關的個例,但我還是相信這樣的個例並非「萬里挑一」——所以此前為類似問題所困擾的朋友更應該格外留意一下 AirPods Pro 3。
在美國參加發布會期間,我有機會試戴了 AirPods Pro 3,戴上耳機的那一刻我立即意識到,這個問題也許被徹底解決了。回國之後,再次連續的長時間佩戴讓我印證了這個結論,AirPods Pro 3 的佩戴穩定性讓這副耳機陌生得不像是 AirPods。

據 Apple 介紹,AirPods Pro 3 的工業設計經過了上萬次耳內掃描和逾 10 萬小時的用戶研究,並以超過 3 億個數據點為基礎構建。AirPods Pro 3 的耳塞也與自家品牌 Beats 最新的旗艦產品 Powerbeats Pro 2 一樣,提供了多達 5 種尺寸可選。
毫不誇張地說,我在試過了 AirPods Pro 2 的所有耳塞組合併通過耳塞貼合度測試後,該戴不穩還是戴不穩;但 AirPods Pro 3 隨手一放就能穩入耳中,不管是騎行還是跑步都不用擔心耳機回掉落。
根據設計調整來看,我認為 AirPods Pro 3 能有如此明顯的佩戴穩定性提升,原因有二:一是因為耳機整體的寬度減小,讓耳機機身前側的貼耳部分能夠更好地塞入耳道並停留;二是從觸摸手感判斷,AirPods Pro 3 的機身內側有明顯的內收角,這也與官方描述「內旋設計」相吻合,耳塞部分得益於這一輕微角度的調整能夠更貼合耳部曲線探入耳道,以此達到更加穩固的佩戴體驗。

右:AirPods Pro 3
心率監測
從年初在自家旗下產品 Powerbeats Pro 2 中加入心率傳感器之後我們就知道,AirPods 何時支持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毫不意外,作為旗艦型號的 AirPods Pro 3 在系列中率先登陸,推出全新心率監測功能。
Apple 將 AirPods Pro 3 中的心率傳感器稱為「迄今最小的心率傳感器」,此言一點不虛,將 Powerbeats Pro 2 與 AirPods Pro 3 放在一起就能看到,後者的心率傳感器部分確實小了不少,更何況 AirPods Pro 3 的整體尺寸本就已經更為緊湊。

在美國參加發布會期間,我向 Apple 的產品經理諮詢得知,AirPods Pro 3 與 Powerbeats Pro 2 採用了同一個 API 適配心率監測功能。而在此前詢問首批適配 Powerbeats Pro 2 心率監測功能的應用之一 YaoYao 的開發者後我們了解到,這一 API 實際上就是 Apple Watch 上應用獲取心率數據的接口;因此第三方開發者依然可以輕鬆地適配這一能力,讓自己的 app 通過調用 HealthKit 接口獲得 AirPods Pro 3 監測到的心率數據。
在未開啟運動的情況下,Powerbeats Pro 會在播放音頻或查看健康 app 內心率數據時開始高頻實時地獲取心率數據,AirPods Pro 3 的策略則要保守許多,僅在健身 app 或其它已適配的 app 內開始運動之後,才會開始監測心率。這種「按需工作」的觸發方式毫無疑問是為了確保不影響 AirPods Pro 3 的續航水平。
經過多次對比測量之後,AirPods Pro 3 的心率數據與 Apple Watch Series 10 的測量誤差大致能穩定在 1-2 次 / 分鐘,作為對比此前 Powerbeats Pro 2 與 Apple Watch Serirs 10 的誤差大約為 2-3 次 / 分鐘。如果以 Apple Watch 的測量數據作為基準,兩款耳機的數值相差不大,都能提供比較準確的數據參考。

極為出色的穩定性、準確可靠的心率數據,加上史上最強的 IP57 級別防塵、抗汗、抗水能力,小巧的 AirPods Pro 3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適合運動,更能勝任運動。
功能聽感
AirPods Pro 3 的降噪能力比 AirPods Pro 2 提升了 2 倍之多,在後者已經擁有相當出色的降噪效果之後,我對 Apple 的這一結論其實懷有一絲疑問。
最初戴上 AirPods Pro 3 後,我的聽感確實與這一結論相悖,與 AirPods Pro 2 相比,前者開啟降噪之後總還是能聽到更明顯的環境音,但很快我就發現了問題。由於 AirPods Pro 的佩戴穩定性實在是太好了,隨便往耳朵里一塞就能穩固不掉,導致我最開始的時候實際上並沒有將 AirPods Pro 3 完全戴緊。

由於 AirPods Pro 3 在耳塞部分的設計調整,這代產品的可入耳深度比之前更深了不少,我推測這樣的變化也讓耳機本身與耳道的貼合度能夠更加緊密,進一步提升了降噪效果,前提是佩戴時一定要旋轉調整角度,儘可能地將耳機戴進耳道內。
我分別在行駛的高鐵車廂內和安靜的室內測試了 AirPods Pro 2 和 AirPods Pro 3 的降噪表現,其中在面對火車轟鳴這類持續且低頻的噪聲時,AirPods Pro 2 的降噪效果已經很出色了,但 AirPods Pro 3 依然更勝一籌;能夠明顯察覺出後者在轟鳴聲方面更加微弱至幾乎聽不見的程度,周圍嘈雜的人聲也明顯更輕了不少。
在安靜的室內環境下,我用 Billie Eilish 的《bad guy》這首歌測試了兩款耳機的降噪表現。這首歌里含有大量的低頻鼓點、次低頻合成貝斯以及近距離的敘事化人聲,在戴上 AirPods Pro 2 並開啟降噪模式聽音時,雖然樂聲已經很微弱了,但歌曲整體的低頻和人聲在仔細聽的時候依然可以完整辨別;而在戴上 AirPods Pro 3 後,音頻的削弱還是很明顯的,極為仔細地聆聽也只有若有若無的低頻鼓聲依稀能被聽到。
有意思的是,從 watchOS 7 開始,Apple Watch 上的噪聲 app 能夠通過加權的方式,計算出 AirPods 耳機內的聲音分貝;雖然這種測量結果肯定不能保證數據準確性,不能衡量降噪實際效果,但在儘可能控制變量的情況下 (同一時刻同一地點分別佩戴耳機長時間觀察測試) 用於對比不同耳機的降噪表現,應該還是能提供一定的參考性。

在我的實際測試中,不論是在嘈雜的馬路環境、人聲鼎沸的咖啡館內,還是如上所述處在安靜的室內,即使 AirPods Pro 3 的降噪聽感已經明顯好於前代產品,AirPods Pro 2 在 Apple Watch 上測出的分貝數值都始終處於更低的狀態,在與其他擁有耳機的朋友討論之後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我猜測是因為 AirPods Pro 3 的全新低噪聲麥克風有著更好的環境收聲效果,被加權算法計入了計算結果中;而另一方面又是得益於新的低噪聲麥克風配合相應算法,讓 AirPods Pro 3 有了更好的降噪表現。

另一方面,新的多孔聲學架構及低噪聲麥克風也讓通透模式效果更加好了。尤其是在馬路上行車的複雜環境中,AirPods Pro 3 的通透模式音頻都要更加通透,環境聲音的效果更加接近不戴耳機時的真實聽感,不同聲音的方位感也更加具體和明晰。
音樂聽感方面,AirPods Pro 3 的低頻提升還是挺明顯的,鼓點和貝斯都有更深的下探,二者的銜接也相當不流暢而不會溢出,整體的低頻聽感與 Powerbeats Pro 2 比較接近;而在人聲方面,在聆聽像是《bad guy》《xanny》這類歌曲中比較「貼面」的人聲唱法時,雖然 AirPods Pro 2 的人聲表現已經足夠前置並且「乾淨」了,但 AirPods Pro 3 還是能夠聽出更清晰的咬字和唇齒氣息,與高頻合成器的聲音層次也更分明。
總的來說,AirPods Pro 3 的音樂聽感我認為綜合了 Powerbeats Pro 2 和 AirPods Pro 2 各自的優點,在低頻和人聲的表現提升較為明顯,整體的空間通透感都會比前代產品略好一些。
續航表現
從實際測試來看,AirPods Pro 3 在半小時降噪聆聽之後耗電 4%、一小時聆聽之後耗電 10%、三小時聆聽之後耗電接近 40%,基本符合官方宣稱的 8 小時續航水平。 AirPods Pro 3 與 AirPods Pro 2 使用的都是 H2 晶片,在多了心率傳感器、有了更強的降噪能力之後,續航水平卻能比前代產品高出不小的 33%。
雖然目前還不得而知 AirPods Pro 3 耳機本體的電池容量,但是除了心率監測能夠按需開啟之外,新的多孔聲學架構和定製驅動單元及放大器對於整體功耗的貢獻也一定功不可沒;我還在美國現場從 Apple 產品經理處獲知,AirPods Pro 3 採用了新的電池架構與軟體算法,這些最先進的聲學及電池科技都讓 AirPods Pro 3 的續航再進一步,能夠從早到晚「聲聲不絕」。
AirPods Pro 3 的充電盒就沒那麼「幸運」了,耳機搭配充電盒使用的續航時長從此前的 30 小時下降到了 24 小時,少了有 1/5 之多。雖然充電盒的尺寸有所增加,但從比上一代明顯更輕的重量參數可以看出,增加的體積並沒有用在電池上,電池甚至可能變得更小了,更不用提能夠精確查找的 U2 晶片功耗也會更高。

對於 Apple 的這一選擇,我倒是認為也能理解。一方面耳機本體的續航時長基本能夠應付一天外出、或是完成一場馬拉松比賽而不需充電;另一方面在保持售價不變的前提下,還可以繼續加入心率傳感器豐富功能,結合產品的核心體驗和製造成本考慮,AirPods Pro 3 都能毫不遜色地完成各種日常任務不斷電。
選購建議
在聊選購建議之前,我們還需要了解的是,由於 Apple Intelligence 遲遲未能在大陸地區落地,我認為 AirPods Pro 3 中最重要的新功能之一——實時翻譯——不出意料無法與我們見面。雖然 Apple 已經表示這一功能會在年底支持中文翻譯,但要想用上它,依然需要依賴 iPhone 中的 Apple Intelligence。不可以忘記的是,AirPods 4 和 AirPods Pro 2 上也會支持實時翻譯功能。
現在可以聊聊選購建議了。目前來看,對於大部分國內用戶而言,AirPods Pro 3 的主要升級有:運動能力,包括心率監測功能與更強的抗汗抗水等級;日用能力,連續使用時長更久,降噪和通透效果都更好,還有 U2 晶片這樣的加分項;娛樂能力,在有完整 Apple 生態體驗的前提下,這應該就是聽感最好的無線藍牙耳機了。
因此,對於 AirPods Pro 2 用戶而言,如果沒有強烈的運動需求、或者像我一樣有佩戴不穩的特殊情況,我會建議再等一等,不論是等更好的價格,還是說等下一代產品。當然,對於一款三年一更新的產品而言,即使你現在選擇立即升級,我覺得也是不會錯的選擇,AirPods Pro 3 從工學設計到聲學架構里里外外都煥新,可以與音樂一起陪你再度過下一個三年,甚至更久。
對於其他 iPhone 用戶來說,不管你已經擁有還是正在考慮 AirPods,最強的功能、優秀的續航,更方面表現都相當均衡地出色,AirPods Pro 3 肯定是當下最合適的選項。
最後,不管怎麼說,對於所有 Apple 用戶而言,選擇 AirPods Pro,從來都會是不出錯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