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不少相機鏡頭漲價,幾大廠家輪番漲。是買還是等?這個問題被很多人問過,其實這個問題就不用糾結。從目前的情況看沒有必要等。倒是有些問題需要考慮清楚,不要買錯了,比如遇到下面的問題,我們該如何選擇?
先買廣角還是長焦?
許多新手想拍風光,在廣角和長焦的選擇中糾結。很多人選擇了廣角,廣角取景範圍大,拍得是個全面,強調的是氣勢,但一個場景,幾張拍下來,就會發現大差不差,畫面變化不大。用了一段時間覺得難出片,鏡頭就放在家裡吃灰了。
如果你只有一支鏡頭的預算,建議選一支大變焦,比如18-200mm這樣的鏡頭,廣角和長焦都能兼顧,雖然畫質差點,但省心。通過一段時間的拍攝,你會發現,最終長焦用得最多,廣角用得少。
所以當你在猶豫先選廣角還是長焦?不願意妥協畫質的情況下, 我的建議是先買長焦。拍風光同樣長焦要比廣角用得多,還能拍人像和小品,使用率高。廣角不能缺,預算不夠可以往後放?長焦可以快速找到攝影的感覺,這個順序是沒有錯的。
拍人像35mm、50mm、85mm、
135mm怎麼選?
人像焦段,討論得最多,因為選擇面也多。35mm、50mm、85mm三個焦段怎麼選?
從實戰中,最常用到的是50mm、85mm。50mm可進可退,85mm拍人的黃金焦段。35mm能把人景結合做到最好。135mm呢?就有較強的壓縮感,做很好的做到人景分離。
對這幾隻鏡頭,如果你很猶豫,我建議首先考慮50mm,以後你有16-35mm、70-200mm,這支鏡頭正好在中間,不可替代。
如果你很明確喜歡拍唯美的人像,那麼考慮85mm,或者135mm。如果你喜歡帶點環境的人像,那麼35mm最佳。
有人問廣角能不能拍人像?其實廣角,甚至是超廣角,也可以拍出的不錯的作品,通過邊緣較強的拉伸感,加強近大遠小的透視,尤其適合拍大長腿。人像鏡頭選擇也可以參考《都2023年了!拍人像還是不會選鏡頭?》
微距鏡頭能不能拍人像?
一些人想拍小物件,小昆蟲等這一類的小東西,首先考慮微距鏡頭,但又想拍人像,微距和人像鏡頭之間糾結。這個完全不用糾結,微距鏡頭可以拍人像。你可以放心選微距鏡頭,它不會讓你失望。
微距鏡頭之推薦過不少,有預算肯定上原廠,副廠可以考慮老蛙100mm F2.8或者騰龍SP 90mm F2.8,這兩支都是我用過還不錯的微距頭。
有人說微距鏡頭的使用範圍不大,其實微距鏡頭使用範圍非常大。近距離的東西,其它鏡頭拍不了,只有微距鏡頭可以拍,遠距離的東西,微距同樣可以拍。微距、小品、人像、風光它都能拍。不過需要提醒拍人像,微距鏡頭的銳度高,皮膚毛孔過於清晰,景深效果沒有人像鏡頭那麼自然。拍妹子你一定要後期了再發給她,不然就沒有下次了。
選定焦還是選變焦好?
定焦好是變焦好?這個問題一直飽受爭議。其實關鍵是看需要,誰都知道定焦畫質好,但是必須強調的是,買鏡頭,要先看焦段,再看畫質。
定焦強調的是畫質,那麼變焦強調就是是靈活性,如果是工作,24-70mm或者24-105就是你最好的選擇,如果是出門旅遊,選28-200這一類的天涯鏡,顯然要更好,帶個定焦去旅遊?構圖都不方便,畫質再好,焦段不方便也是白搭。
F1.8和F1.4的光圈只差一點,為何價格差距這麼大?
定焦鏡頭選F1.4和F1.8的時候還在糾結,畢竟光圈很接近,只差一點。然而售價卻差了一大截!
要明白,F1.8是用來走量的,並不是真的就差一檔光圈,做工和用料的差別就很明顯。而F1.4的鏡頭光圈葉片數量更多,焦外光斑會更圓。至於畫質,一般的攝影愛好者通過照片可能一眼觀察不出很大的差距,但放大就會發現焦內更銳利,焦外虛化也更柔和。
當然如果你能買得起F1.2的更好,反正最後你會買到最好的哪只鏡頭。實在預算有限,買只F1.8先玩起來,最後二手出也虧不了多少。
買鏡頭要看MTF判斷鏡頭好壞?
MTF圖是將鏡頭解析度反差等數據量化,無論是什麼鏡頭,曲線都是會以類似於拋物線的情況展現,所以當人們討論鏡頭的時候會說到中心畫質以及邊緣畫質,MTF圖可以從數據上給予科學的支持。
然而一枚鏡頭不只是畫質重要,還要看對焦流暢度、對焦速度和對焦精度,這是會直接影響到最終拍攝效果的,防抖效果、畸變、抗眩光性能沒有定量分析,定量的數字也並不能代表藝術表現,有些MTF較低的鏡頭實際成像卻有特點。所以,買鏡頭不能唯MTF論,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