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松下G9M2無反(微單)相機以10998元首發價上市了,足足比建議零售低了2000元,更可怕的中國大陸建議零售也比美元定價低了近1000元(),首發價相當於美元定價的八折,這波操作可以說是誠意滿滿了。
可價格再低,G9M2也是一台1W 的無反相機,不僅要與其它品牌旗艦M43/APS-C相機比拼,也要與入門級全畫幅無反相機比拼,加入了相位差對焦功能後它能夠一戰麼?
劍指盟友
松下、奧林巴斯(現奧之心)作為M43陣型的領軍人物,在很長時間內保持了微妙平衡,松下擅長影片,一直專注於影片,奧巴利用4/3小的優勢,專注打鳥。除了機身定位差異外,二者鏡頭也有錯位,松下是400定鏡頭「LEICA DG ELMARIT 200mm f/2.8 POWER OIS」,更適合體育,奧林巴斯推出的是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0 IS PRO,更擅長拍鳥。
不過從G9開始,松下開始了M43雙旗艦策略,GH傾向影片,G傾向拍照,但是缺少相位差對焦技術的G9無法撼動奧林巴斯OM-D E-M1 Mark II地位,可G9M2不同了,終於加入了相位差對焦——相位混合自動對焦。
松下G9
在S5M2上,松下已經加入了相位混合自動對焦,G9M2支持相位混合自動對焦完全是意料之中的,可採用「S5M2機身」,卻是意料之外。M43無反相機一大優勢是可以做得更小、更輕,因此難免有人會詬病G9M2太大太重(102.3mm*134.3mm*90.1mm,重658g),可一旦用於拍鳥,機身太小、太輕反而是個問題。首先是拍鳥時更強調操作性,G9M2大機身擁有更好握持感,更多操作按鍵——前後雙撥盤,機身頂部有獨立白平衡、ISO、曝光補償按鍵,背面有對焦點搖杆、對焦模式組合鍵,機身前面預留了兩個自定義按鍵。
大機身還帶來了全尺寸HDMI接口、雙SD卡槽,至於3.5mm音頻輸入、輸出、USB-C接口就不用多說。電池是DMW-BLK22,電壓7.2V、容量2200 mAh(16Wh),實測在機械快門 AF-C 高速連拍為主要拍攝模式下,在環境溫度約23℃拍攝千張RAW格式照片後,電量還有一半,非常給力,有效消除了用電焦慮。
其次安裝鏡頭後重心平衡問題,長焦鏡頭更長更重,LEICA DG 200mm f/2.8重量仍有1245g、長度174mm,新推出的EICA DG VARIO-ELMAR 100-400mm/F4.0-6.3 II ASPH/Power O.I.S.重量也有985g、長171.5mm,如果機身太輕就會頭重腳輕,瞄準目標更難了。
不過要搶奪奧巴市場並非易事,它現在有OM-1、OM-5兩台機身做高低搭配,硬傷是只有4K60P影片,G9M2不僅補上這塊短板,而且可以拍攝格式更多,拋開碼率過高的ProRes不說,它可以利用整個傳感器拍攝200Mbps碼率的4:2:0 10bit 5.8K/30P(4:3長寬比)影片,4K60P下能提升至800Mbps碼率、4:2:2 10bit,OM-1連它的車尾燈都看不見,所以G9M2能否躋身打鳥圈關鍵在於對焦。
AF能戰了
在無反時代,CMOS圖像傳感器不僅決定了畫質,而且決定了對焦天花板,同時對焦會反過來影響畫質。G9M2搭載了一塊全新2520萬像素Live MOS傳感器與全新引擎,感光度範圍是ISO 100至ISO 25600,可以向下擴展至ISO 50,比起上一代G9像素更高、原生感光度更低,還加入了相位差對焦功能,需要利用劃出一部分像素用於對焦,或是部分像素實現對焦、成像雙功能,無論那種方式會影響到畫質,所以最初對G9M2畫質是有所擔憂的。
不過在拿著G9M2在東京掃街時消除了對畫質擔憂,下圖是一張雨夜中拍攝的照片,感光度為ISO 3200、快門速度1/125s、光圈F1.4,格式為RAW JPG,後期使用Lighttroom進行處理以及AI降噪(設定值為20)。經過AI處理照片擁有更多暗部細節、更強的解析力,同時了較多的亮度噪點。JPG進行是傳統降噪,純粹考驗25MP CMOS傳感器與新引擎的硬實力,表現不如AI降噪是必然的,但整體差距不算太大,觀感依然舒服,照片質量可用,甚至覺得高感更勝20MP舊傳感器表現。
LR AI降噪
對拍鳥來說僅有更好的高感表現是不夠的,連拍速度、對焦與跟焦性能同樣重要。根據設置不同,G9M2的連拍速度差異,具體請參照下圖:
在拍鳥時,連續對焦是必須的,取景延時越低越好,照片畸變越小越好,以三點作為標準,G9M2在畫面無畸變下,極限可用連拍速度為10FPS,放鬆取景與畸變要求可以提升到60FPS,在預拍功能下也是60FPS,總體來看速度屬於中等水平,與同價位機器互有優勢。
在使用G9M2拍攝鳥類時,使用的是LEICA 228鏡頭,大部分時間搭配1.4X增距鏡(DMW-TC14),等效全畫幅560mm視角,最大光圈縮減到F4,機身設定為機械快門、10FPS,AF-C對焦模式並全屏自動對焦 動物識別功能。
G9M2目前僅可識別人物、動物、汽車、摩托車有限目標,在開闊環境拍攝鳥類時,即使鳥類占比畫面比例較小,依然能夠識別並把對焦點鎖定在鳥類身上,只要鳥類比例足夠大時,相機能夠很好鎖定在眼睛上。不過在拍攝初期,經常會感到對焦跟不上飛鳥的移動速度,會有感動一種明顯的延時,後來關閉了LEICA 228鏡頭防抖,會明顯感受到相機對焦、跟焦速度有了明顯提升,很顯然較早設計的LEICA 228已經跟不上具備相位差對焦的G9M2相機了。
使用預錄模式拍攝的白鷺,同樣能把焦點鎖定在白鷺上
不過從遠距離切換到距離拍攝時,G9M2有一種繼續對焦在遠處的傾向,很難把焦點拉近,比如拍攝下圖中的白頭鵯時,先是手動對焦把,把鏡頭對焦點拉近,然後交由相機自動對焦並拍攝,這一問題需要固件更新解決。另外取景器設置為120FPS取景時,畫面沒有變得更流暢,反而會出現明顯卡頓現象,同樣需要固件更新解決。
松下也早已經意識到問題存在,及早開始了布局,在今年初先是推出了LEICA DG VARIO-ELMARIT 12-35mm/F2.8 ASPH./POWER O.I.S.,在G9M2發布的同時推出了LEICA DG VARIO-ELMARIT 35-100mm/F2.8/POWER O.I.S. 、LEICA DG VARIO-ELMAR 100-400mm/F4.0-6.3 II ASPH/Power O.I.S.,優先更新更看重對焦性能的大三元鏡頭與長焦鏡頭,鏡頭前綴也從「Lumix G」升級到「Leica」。
在攜帶G9M2前往日本時,筆者攜帶了LEICA DG VARIO-ELMARIT 12-35mm/F2.8 ASPH./POWER O.I.S.以及更早些時間發布的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II ASPH.。在搭配LEICA DG 12-35mm F2.8時,會感到G9M2對焦快速且乾脆,抬手拍攝路上行人,或是突然出現在天空的飛機時,按下快門就有照片,絲毫不會拖泥帶水。
35mm,F4,ISO 400,1/800s,使用LEICA DG 12-35mm F2.8拍攝
即使是LEICA DG 25mm F1.4 II,在G9M2上也有更好表現,比如下圖是一張雨夜中盲拍照片,完全依靠G9M2識別人物與對焦,結果相機很好完成了任務。
25mm,F1.4,ISO 640,1/100s,使用LEICA DG 25mm F1.4 II拍攝
結語
尼康、佳能先後在2018年裡推出全畫幅無反相機,接著松下在2019年發布Lumix S,奧林巴斯變成奧之心,近幾年相機市場變動無疑打擊M43粉絲的信心。
G9M2出現標誌著松下M43相機實現全面發展,不是只有輕巧、影片,打鳥也是可以的,松下一個品牌足以撐起M43的大旗。除了針對Vlog市場的G100外,松下已多年沒有萬元以下M43相機,我們希望G9M2出現,能帶出一批中低端M43相機,給APS-C無反相機一些壓力。
G9M2樣張(RAW處理):
200mm,F3.5,ISO 100,1/1250s
280mm,F4,ISO 100,1/1600s
200mm,F2.8,ISO 125,1/1000s
200mm,F5.6,ISO 100,1/800s
25mm,F1.4,ISO 800,1/40s
30mm,F5.6,ISO 100,1/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