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卓廠商已經實現摺疊屏手機商業化整整 6 年之後,蘋果入場的消息終於傳出來了。
有媒體援引供應鏈消息指出,一向以「後發制人」聞名的蘋果,正在加速推進其首款摺疊 iPhone 的開發進程。
根據《電子時報》(DigiTimes) 的供應鏈信源,蘋果已經於 6 月啟動了摺疊 iPhone 的初步原型 1(Prototype 1/P1)階段。
如果按照蘋果的傳統產品開發時間表,這台摺疊屏手機預計將在 2025 年底完成主要的原型測試階段,隨後進入工程驗證測試 (EVT) 階段。發布目標預期最早可能在 2026 下半年。
十五年磨一劍的技術布局
至於這是一台小摺疊(豎折)還是大摺疊(橫折),原報道並未提到。
蘋果對摺疊屏技術的探索,其實比外界想像的更早。早在 2011 年,蘋果就申請了第一項名為「柔性顯示設備」的摺疊手機專利 US8787016B2,主要涉及摺疊鉸鏈技術。
此後,蘋果陸續在 2014 年、2016 年、2018 年等多個時間節點申請了摺疊螢幕設備專利。2024年,蘋果甚至申請了一項「自癒合」螢幕專利,能夠自動修復摺疊螢幕的摺痕
但專利歸專利,產品化又是另一回事。多年來,業界對蘋果何時推出摺疊 iPhone 的猜測從未停止,時間點從2020年推遲到2022年,再到如今的2026年。這種「一推再推」可能是蘋果對產品完美主義追求的體現,但也彰顯了在蘋果標準下量產摺疊屏技術的複雜性。

供應鏈全面就位,但挑戰依然巨大
供應鏈人士告訴《電子時報》,蘋果的 P1 階段將持續約兩個月,隨後將依次進入 P2 和 P3 階段。蘋果的供應鏈合作夥伴將進行小規模試產,隨後富士康、和碩這兩家主要 iPhone 代工廠將會接手 (EVT) ,驗證生產良率和可製造性。
通常,P1 到 P3 會在大規模生產 (MP) 之前約一年進行。這也是為什麼行業估計這台新設備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上市目標會在 2026 下半年。
不過,蘋果在摺疊屏產品線上仍然面臨不小的挑戰。原報道指出,蘋果已經擱置了了原本計劃與摺疊屏 iPhone 同期推出的摺疊屏 iPad 項目。擱置的理由包括製造困難、柔性顯示技術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以及消費者對大屏摺疊設備的需求不足。
2026 年的蘋果,將面對一個已經相當成熟的摺疊屏手機市場。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 等主要競爭對手早已打磨了多年摺疊屏技術。其中三星已經做了 6 年,國產廠商更是加速追趕。
如今,大摺疊手機已經比旗艦 iPhone 直板機更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蘋果準備在今年推出超薄直板機的 iPhone 17 Air,從而讓直板機產品線和未來的摺疊屏產品線之間形成足夠的區別。

蘋果一貫的策略是「雖遲但到」,也即等待技術成熟後再推出產品。從音樂播放器到智慧型手機,蘋果從來都不是相關品類的開創者,但都成功打造了足以定義品類的標杆產品。
當然,即便原型和試產流程順利,一切也還要等到 2026 年才能見分曉。在此之前,蘋果需要解決的技術挑戰和產品定義挑戰還有很多。
比如,人們會對蘋果有這樣的期待:摺疊 iPhone 不應該只是「又一款」摺疊屏手機,它必須要有足夠的創新點來證明蘋果「遲到」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