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價格和數量之間在經濟意義上並非完全彈性相關,而是存在一定線性關係,但人們普遍認為IT基礎設施的價格與其成本之間遵循合理的彈性關係。
亞馬遜雲科技(AWS)在過去十五年間一直踐行著這一原則,而如今面對全球經濟衰退引發的廣泛影響,這一判斷正在經受考驗。為了度過難關,AWS必須在不想降價時被迫降價,以防止客戶出於對經濟形勢的擔憂而大幅削減基礎設施容量和相應預算。
亞馬遜先是作為大規模計算設備用戶,之後才總結經驗並發展成一家IT設施供應商,這樣的經歷對於審視其在經濟蕭條時期的表現非常重要。總之,亞馬遜從未忘記一個基本原則:人們永遠對單位計算、存儲和網絡的成本抱有隨時間推移而不斷下降的期望。
也就是說,按照經濟規律來看,像亞馬遜雲科技這樣的IT基礎設施租賃商必須不斷擴大業務規模、降低設施使用成本,這樣才能在不斷降低服務價格的同時,依靠規模經濟效應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
這一點在某些季度體現得尤其明顯。2023年第一季度就表明,要想以AWS預期的方式開展雲業務,則需要幾十億美元以上的資金。幫助客戶排憂解難,則意味著服務商當前可能賺不到能夠維持長期運營的充足利潤。亞馬遜CEO兼前AWS部門總經理Andy Jassy對此直言不諱,公司CFO Brian Olsavsky也表示認可。
在面向華爾街分析師的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Olsavsky表示「考慮到經濟的持續不確定性,各行各業、不同規模的客戶在繼續尋求節約業務成本,這一點在亞馬遜這邊也有所體現。根據預期,客戶正繼續評估優化雲支出的方法,以應對第一季度艱難的經濟狀況。我們看到這種優化思路將持續到第二季度,今年4月的收入增長率比第一季度又低了約500個基點。需要提醒大家,我們不會針對任何特定一個季度或者一年做優化。我們正努力建立客戶關係,維持住比任何一名高管都更加長久的業務穩定性。因此,我們的AWS銷售和支持團隊將繼續投入大量時間幫助客戶優化其AWS支出,確保他們能夠更好地度過這段經濟不確定性時期。這種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根植於我們的DNA當中,也是我們長期以來審視客戶關係與業務運作的一貫方式。」
也就是說,今年4月AWS的收入增長率大約在15.5%,不知道5月和6月能否保持穩定。或者,也許接下來兩個月會逐月下降5%,最終來到14.5%。
我們可以建立一個AI模型,使用上面顯示的季度增長率做出預測;但哪怕只是簡單觀察一下,我們也能得出不少結論。首先就是增長率確實出現了斷崖式下降,而且這種下跌之前曾經出現過四次。坦率地講,AWS保持高增長、蓬勃發展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但對一家在IT領域保持著850億美元年化運營率的公司來說,逐步回歸中低增長也屬於意料之中。亞馬遜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計算和存儲直接供應商,規模超過HPE和戴爾。我們認為,AWS很可能重複2015年、2016年、2018年至2020年曾經出現的幾波增速縮水。
在截至3月的當季度內,AWS報告的收入為213.5億美元,同比增長15.8%,但尚不及上年同期增長率的一半,也是亞馬遜雲業務歷史上增速最慢的階段。
鑑於AWS已經成為亞馬遜零售及媒體母公司的全部利潤來源,所以更令人擔憂的跡象在於,AWS的經營收益下降了21.4%來到51.2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4%。2023年第一季度在本質上直接複製了2022年第四季度的情況,這很不尋常,恐怕反映出了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不確定性。
母公司亞馬遜本季度銷售額為1273.6億美元,增長9.4%,經營收益增長30.1%至477萬美元。而如果剔除AWS,那麼亞馬遜其他部門的銷售額剛剛超過1060億美元,增長8.2%,但經營虧損卻達到3.49億美元。總而言之,在計入對電動車品牌Rivian Automotive投資而造成的4.67億美元損失之後,亞馬遜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淨收入僅為31.7億美元(由於並非獨立廠商,所以找不到關於AWS的淨收益數據)。
亞馬遜並沒有提供資本支出的詳盡賬目,這顯然是有意為之。對於那些在雲計算領域與AWS競爭的廠商來說,亞馬遜還是想保持一種「未知的恐懼」,讓其他人假定亞馬遜把大部分資金都用在了數據中心和其他內部領域。至於零售領域的競爭對手,亞馬遜則希望對方能高估自己在倉儲和運輸網絡方面的資本投入,特別是認為他們正在努力改進並擴大Prime配送業務。AWS和亞馬遜零售都擁有龐大規模,也都設置了極高的資本准入門檻。但規模到底有多大、准入門檻到底有多高?亞馬遜不說,而且希望能靠不說來嚇退一些對手。
Olsavsky還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亞馬遜正在削減對零售配送網絡的投資,但會繼續向AWS投入資金。
「對於2023年全年,我們預計資本投入將低於2022年590億美元的水平,這主要是由於配送網絡的投資預期同比有所下降。我們將繼續投資於基礎設施以支持AWS客戶的需求,包括支持大語言模型和生成式AI。」
Jassy也現身此次財報電話會議,並對AWS的情況作出了說明。
「在AWS,我們發現企業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確實對支持抱有愈發謹慎的態度。客戶正在尋求一切能幫助省錢的方法。客戶們表示,主要手段包括成本優化和成本削減。二者其實是有區別的,客戶正通過成本優化對資源做重新分配,藉此創造新的客戶體驗。雲計算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可以要求需求做無縫化向上或向下擴展,而本地基礎設施卻不行。客戶需要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期,在外部協助之下找到減少支出的辦法。考慮到這從長遠角度確實對客戶有益,所以我們一直在積極幫助客戶進行調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分析觀察到的客戶與自身狀況,並繼續推行AWS的基本原則。新的客戶渠道看起來表現不錯,越來越多的工作負載被遷入AWS,我們的產品創新和交付速度也令人印象深刻。」
華爾街可能對目前的動盪也並不擔心。儘管相對較低的增長率令亞馬遜的股價下跌了3.5%,但AWS之前也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階段。其雲業務增長必然放緩,否則AWS的業務規模在短時間內就會超過整個IT市場,甚至在未來衝破全球經濟體量上限。
在我們看來,AWS正在向客戶返回部分利潤以削減使用成本。如果AWS還有閒置的計算、網絡和其他設施容量,並願意以更低的價格和利潤率交付,那麼客戶的總體支出反而可能比以往更高。但無論如何,15%左右的增長率很可能成為新的常態。從300%到200%,再到100%、75%、50%和30%,雲計算市場也終於進入了穩定的成熟期。
這種情況將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競爭的升溫而出現。從長遠來看,如果行業和各廠商都足夠幸運,那麼雲計算市場的體量有望增長至全美中國大陸生產總值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