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將是令人興奮且太空任務多產的一年,光上半年就有四場登月挑戰,歐洲亞利安六號火箭、美國火神火箭準備首度亮相,NASA斥資巨額的歐羅巴飛船也即將發射。
這些令人驚嘆的追求將進一步推動人類宇宙探索。
今年上半年登月挑戰火力全開,美國、日本、中國即將履行各自登月任務,分別為美國兩次、日本一次、中國一次。
1月8日,Astrobotic Technology為NASA商業月球酬載服務(CLPS)計劃開發的Peregrine月球著陸器,即將搭乘ULA新一代火神半人馬座運載火箭(Vulcan Centaur)升空,這也是火神火箭首次執行太空任務。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Peregrine著陸器將於2月23日降落月表並運行八天,配備不同政府、私人機構共21個有效載荷,將成為第一個研究Gruithuisen Domes神秘區域的探測器。
美國今年第二場登月為Intuitive Machines的IM-1任務,預定2月中旬發射,將把Nova-C著陸器運送到月球南極附近的馬拉柏特環形山A坑邊緣。
1月20日,日本SLIM月球著陸器於月球Shioli隕石坑軟著陸,如果成功,日本將成為繼蘇聯、美國、中國、印度之後,第五個太空船順利登陸月球的國家。
中國今年的月球任務為嫦娥六號,預計5月發射,前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精確著陸地點尚未透露)採集岩石並返回地球。該區土壤岩石認為是從月球地函噴出,可能蘊藏月球、地球甚至太陽系早期演化線索。
拖延已久的亞利安六號重型火箭6月15日至7月31日打開的窗口期間首次起飛,由於亞利安六號火箭的前身亞利安五號2022年7月退役,另一枚較小火箭Vega-C因技術問題處於停飛狀態,目前歐洲沒有獨立進入太空能力,因此亞利安六號若成功首飛對歐洲來說意義重大。

亞利安六號火箭示意圖。(Source:歐洲太空總局)
2022年9月,NASA的DART飛船成功撞擊當時離地球1,100萬公里遠的小行星Dimorphos,確認縮短Dimorphos繞行母小行星Didymos的軌道32分鐘。
為多加研究此次碰撞後果,歐洲今年10月將啟動Hera小行星任務,目標2026年底或2027年初與Dimorphos會合,研究DART飛船撞擊留下的坑洞並記錄物理數據。

Hera小行星任務概念圖。(Source:歐洲太空總局)
我們知道火星有兩顆衛星,但一直不清楚火衛一和火衛二的起源,可能只是被火星引力捕獲的小行星?或很久以前小行星撞擊火星後噴出、重新整合的碎片集合體?
為解開謎題,日本計劃9月啟動火衛一樣本返回任務(Martian Moon eXploration,MMX),先抵達火星軌道後再進入火衛一軌道,樣本收集艙降落衛星幾小時,收集約10g表面材料,之後MMX太空船帶著樣本返回地球,2029年降落澳洲一軍事場所。

MMX太空船概念圖。(Source:JAXA)
NASA耗資50億美元的木衛二快船(歐羅巴任務),10月搭乘SpaceX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升空,這是1970年代Viking火星探測器後最貴行星科學任務。
木衛二是木星數顆巨大衛星之一,表面冰殼僅幾公里厚,下方蘊藏一片巨大海洋,是生命潛在溫床。木衛二快船將在太空巡航六年,直到2030年4月才抵達木星系統,它不會直接著陸木衛二海洋,而是環木星軌道飛越木衛二50次,掃描衛星表面收集內部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