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深度研究系統能自我進化,谷歌發布基於擴散的TTD-DR系統

2025年07月25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2025年2月2日,OpenAI發布了一個名叫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的功能,相當於一個能多次調用搜索工具進行報告撰寫的智能體。後來,國內外AI公司也推出同類深度研究產品,包括谷歌、Anthropic、xAI、Perplexity、秘塔AI、智譜、阿里、字節等。

但谷歌認為現在市場上的深度研究產品存在明顯的局限性。

深度研究系統能自我進化谷歌發布基於擴散的TTDDR系統

2025年7月21日,谷歌雲AI研究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名為TTD-DR(Test-Time Diffusion Deep Researcher)的AI系統,能夠像人類研究員一樣,自主完成複雜的研究報告撰寫工作。系統採用創新的擴散模型和自我進化算法,在生成研究報告的質量上超越了現有頂尖AI系統。

當我們寫一篇深度研究報告時,通常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先在腦海中構思大綱,寫出初稿,然後不斷查找資料、反覆修改,直到滿意為止。谷歌的研究團隊發現,這個看似簡單的人類寫作過程,其實蘊含著深刻的智慧。他們成功地將這種智慧教給了AI,創造出一個能夠自主完成高質量研究報告的智能系統。

這個系統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是簡單地搜索資訊然後拼湊成文,而是真正模仿人類的思維過程。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研究員,它會先構思整體框架,寫出初步草稿,然後有針對性地搜索缺失的資訊,不斷打磨完善。這個AI研究員在多項測試中的表現,已經超越了包括OpenAI在內的多個頂尖AI研究系統。

像畫家創作一樣的AI寫作過程

傳統的AI寫作系統就像流水線工人,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先搜索資料,再整理資訊,最後生成報告。這種方法雖然能產出內容,但往往缺乏深度和連貫性。谷歌團隊提出的新方法完全不同,他們讓AI像畫家創作油畫一樣工作。

深度研究系統能自我進化谷歌發布基於擴散的TTDDR系統

畫家創作時,會先勾勒輪廓,然後逐層上色,不斷調整細節,直到作品完美呈現。TTD-DR系統正是採用了類似的創作方式。它首先生成一個"粗糙的草稿",就像畫家的初步素描。這個草稿可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資訊不夠準確,論述不夠深入,但它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

接下來,系統會審視這個草稿,識別出哪些地方需要更多資訊支撐,哪些論點需要更有力的證據。然後,它會有針對性地搜索相關資料,就像畫家為了畫好某個細節而仔細觀察參考物一樣。獲得新資訊後,系統會對草稿進行"去噪"處理,其實就是去除不準確或模糊的內容,加入更精確、更有價值的資訊。

這個過程會反覆進行多次,每一次都讓報告變得更加完善。研究團隊發現,經過20次這樣的疊代修改,AI生成的研究報告質量會顯著提升,甚至超越許多人類研究員的作品。

自我進化的智慧組件

深度研究系統能自我進化谷歌發布基於擴散的TTDDR系統

如果說疊代修改是TTD-DR的第一個創新,那麼"自我進化"就是它的第二個秘密武器。

想像你在組建一個研究團隊,團隊裡有負責制定計劃的策劃師、負責提出問題的提問專家、負責尋找答案的調研員,以及負責撰寫報告的寫作高手。傳統AI系統中,這些"團隊成員"的能力是固定的。但在TTD-DR中,每個"成員"都能通過自我學習不斷進步。

具體來說,當系統需要生成一個搜索問題時,它不會只生成一個版本,而是會同時創造多個不同的版本。然後,系統會評估哪個問題最有價值,能獲得最有用的資訊。通過這種方式,系統逐漸學會提出更好的問題。

同樣的進化過程也發生在其他環節。在尋找答案時,系統會嘗試多種搜索策略,保留最有效的方法。在撰寫報告時,它會生成多個段落版本,選擇最清晰、最有說服力的表達方式。這種自我進化機制確保了系統的每個組件都在不斷優化,最終產出的報告質量自然水漲船高。

超越人類效率的智能協作

深度研究系統能自我進化谷歌發布基於擴散的TTDDR系統

研究團隊通過大量實驗驗證了TTD-DR的效果。他們設計了多個測試場景,包括撰寫長篇研究報告、回答需要深度調研的複雜問題等。在與OpenAI Deep Research的對比中,TTD-DR在長篇研究報告任務上的勝率達到了69.1%,在商業諮詢類報告上的勝率更是高達74.5%。

怎麼理解這個數字呢?簡單來說,如果讓100個評審員同時閱讀TTD-DR和其他AI系統生成的報告,大約有70個人會認為TTD-DR的報告更好。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內容的準確性上,更體現在報告的全面性、邏輯性和可讀性上。

更重要的是,TTD-DR展現出了驚人的效率。傳統的研究報告撰寫可能需要人類研究員花費數天甚至數周的時間,而TTD-DR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完成同等質量的工作。說明AI可以成為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幫助人類更快地獲取和整理資訊,讓研究員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創造性思考中。

突破性的技術創新

TTD-DR的成功並非偶然,背後有著多項技術創新的支撐。研究團隊巧妙地將"擴散模型"的概念應用到文本生成中。擴散模型原本是用於圖像生成的技術,就像將一張模糊的照片逐步變清晰的過程。谷歌團隊創造性地將這個概念用於文本,把初始的粗糙草稿看作"模糊的圖像",通過不斷的資訊補充和優化,讓它變成"清晰的報告"。

這種方法的妙處在於,它允許AI在寫作過程中保持全局視野。傳統方法往往是線性的,寫完一部分再寫下一部分,容易失去整體的連貫性。而TTD-DR始終將整個報告作為一個整體來優化,確保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緊密,論述層次分明。

研究團隊還解決了一個關鍵的技術難題:如何讓AI知道什麼時候該搜索新資訊,搜索什麼資訊。他們設計了一個智能的反饋機制,讓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報告中的薄弱環節。比如,當系統發現某個論點缺乏數據支撐時,它會自動生成相關的搜索查詢,尋找合適的證據。這種主動性和針對性,使得TTD-DR的資訊搜索效率遠超傳統方法。

至頂AI實驗室洞見

TTD-DR的出現,為許多領域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在學術研究中,它可以幫助科學家快速整理文獻、撰寫綜述,加速科研進程。在商業領域,它能夠協助分析師撰寫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分析,提供決策支持。

但是,TTD-DR主要依賴文本搜索工具,還不能像人類那樣瀏覽網頁、查看圖表或運行代碼。對於需要深度技術分析或視覺資訊處理的任務,它的能力還有待提升。

人類發明創造時,不少靈感來源於「仿生」;設計AI時,很多時候都是在「仿人」。

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最好的AI系統不是那些試圖用蠻力解決問題的系統,而是那些能夠理解和模仿人類智慧的系統。通過學習人類的工作方式,AI可以變得更加智能、更加有用。

論文地址:https://www.arxiv.org/abs/2507.16075

END

本文來自至頂AI實驗室,一個專注於探索生成式AI前沿技術及其應用的實驗室。致力於推動生成式AI在各個領域的創新與突破,挖掘其潛在的應用場景,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Q&A

Q1:什麼是Test-Time Diffusion Deep Researcher (TTD-DR)?

A:TTD-DR是一種基於大語言模型(LLMs)的深度研究代理框架,將研究報告生成模擬為擴散過程。它通過初始草稿(「噪聲」起點)和疊代的「去噪」機制,結合檢索工具動態整合外部資訊,逐步優化報告質量。核心設計包括報告級去噪和組件級自進化算法,顯著提升了複雜研究任務中的資訊整合效率和連貫性。

Q2:TTD-DR相比其他深度研究代理有哪些優勢?

A:TTD-DR通過「草稿中心化」設計解決了現有代理的局限性(如資訊丟失、缺乏全局上下文)。如圖3所示,傳統代理(如Huggingface Open DR)採用線性搜索流程,而TTD-DR通過疊代去噪和自進化算法,在長報告生成和多跳推理任務中實現最優性能。實驗顯示,其在LONGFORM RESEARCH等基準上的勝率超過OpenAI Deep Research達69.1%。

Q3:TTD-DR如何通過自進化算法提升研究質量?

A:自進化算法優化代理工作流的每個組件(如計劃生成、搜索問題、答案合成)。如圖5所示,每個組件生成多個變體,通過環境反饋(如LLM評分)和疊代修訂提升質量,最終合併為高質量輸出。例如,搜索答案的複雜性(圖9)和查詢新穎性(圖10a)顯著提高,從而增強最終報告的全面性。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