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重新設計 UI 外,新作還增加了用於培育輔助角色的「輔助連結」系統,以及類似天賦樹的「STG 記憶開放」系統,進一步加強玩家的養成體驗。原本在「30」中就已存在的關卡分支路線選擇機制依舊存在,但「Y」會變得更加線性,避免出現選擇困難症。最後是調整 AUTO 戰鬥的 AI 行動邏輯,比如快要被擊墜的機體會使用「自動閃避」等精神指令。
不久前,我們與幾位同行一同對《超級機器人大戰 Y》製作人戶澗宏太(Kota Toma)先生進行了一次線上聯訪,就新機制和新參戰作品等方面進行了討論。以下為整理後的訪談內容。

本作製作人戶澗宏太
Q:新作中的「Y」代表了什麼含義?
A:一是本作距離上一部作品「30」已經間隔了 4 年,我們希望選擇單獨的字母來讓玩家意識到這是一款完全新作;第二是字母「Y」是一個擁有分歧形狀的字母,與本作的劇情設定有很強的關聯。
Q:輔助角色在遊戲中是固定以輔助身份登場,還是根據作品有機會切換成普通的駕駛員?
A:這個身份是鎖定的,輔助角色就會一直是輔助角色。

Q:這次的 UI 中角色立繪比例和以往相比不太一樣,角色立繪變得更大,對話框比例 變小,請問為什麼變更了設計?
A:整體而言還是更希望通過立繪展現出角色魅力,擴大比例之後能呈現出一些肢體動作,更清晰地呈現角色情緒。
Q:輔助系統的資源與上限有什麼限制?是否會有與之相關的全新的精神指令?
A:會隨著進程逐漸解鎖名額上限。是有對應的精神指令。隨著輔助角色階級的提升,會追加新的被動技能和可使用指令。另外,不同的輔助角色編隊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比如特定組合會讓出擊時的氣力變高等等。希望大家多多嘗試。

Q:機戰系列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類似《超級機器人大戰 Z》《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 Z》這樣帶有續作的作品了,請問是怎樣的考慮?
A:本作依舊會是一部完結的作品。至於之後是否會有新的系列化作品,目前來講是沒有計劃的。
Q:新作似乎有很多新系統,是否擔心老玩家無法接受?
A:這依舊是一款老玩家都熟悉的、針對家用主機的機戰新作,目前的一些修改也都是經過很多對老玩家進行問卷調查之後進行的調整,並不是只照顧新玩家。輔助連結系統也是基於系列「養成」要素為基礎開發的,希望讓非戰鬥角色也能充分發揮作用。

Q:每次參展作品公開後都有粉絲留言為什麼沒有某某某,選擇參戰作品是有什麼準則嗎?
A:這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基礎準則是問卷調查,選擇近期的人氣作品,或有周年節點的作品等;第二是根據遊戲的世界觀、故事角度考慮,選擇符合這次設定的作品;第三是考慮全新作品,以及它是否有機會在之後的系列中同樣也能參戰;最後,機戰是個時間跨度很廣的系列,希望儘量照顧更多的用戶。在初篩之後,再痛苦地進行篩選、刪減,最後形成了如今大家看到的「Y」的陣容。
Q:一些基於保密關係沒能呈現的內容,現在有什麼能公布的嗎?
A:我們會逐步公開這些資訊,今天就稍微透露一個小細節吧:蓋塔機器人 ARC 在正式版會有更多形態,蓋塔 KIRIK、蓋塔 KAN 都會登場,更多機體的技能和武器也會陸續公開。

Q:有很多原本就是 3D 的作品加入,比如《哥吉拉 奇異點》等,這些新作和原本的 2D 老動畫是如何統一風格的?製作人希望呈現怎樣的效果,是儘量還原原作特色,還是統一成「機戰」系列獨有的風格?
A:我們非常重視作品原有粉絲的期待,希望在儘量統一風格的前提下保持原作的特色,確保留下不同作品的特徵。
Q:請對期待本作的玩家們說點什麼吧!
A;本作是暌違四年的新作,希望系列玩家都能安心期待,「Y」會保留機戰系列的傳統魅力,還請玩家多多支持。機戰系列的一大魅力之一就是,既能在遊戲中看到喜愛的作品,又能喚起大家對機器人動畫的喜愛,同時還能在遊戲中認識新的機器人作品,進而更加喜歡相關題材的作品。希望新作能拓展更多新玩家,請多多推薦給朋友,讓機戰粉絲更加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