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2年秋天,Tecmo時任社長柿原彬人正在總部主持面試會議。會議進行到一半,一個長發飄飄,打扮的像搖滾明星的男人走進了會議室。柿原彬人拿過他遞來的簡歷,目光落在了畢業院校這欄......
「早稻田大學?這樣的高材生也願意來我們公司面試嗎?」彼時的Tecmo因為長期沒有抓到好的轉型機會,運營狀況每況愈下,如此境遇還能吸引來早稻田的高材生面試,柿原彬人心裡很高興,已經決定了要錄取這個年輕人。
可是目光下移,簡歷的入學時間一欄填的卻是【1985-1992】。「本科竟然花了7年才畢業?」柿原彬人心裡想著,這個人要麼是早稻田出名的差生,要麼就是比爾蓋茨那樣的天才。於是他對著面前的長髮男人問到:「你在早稻田的七年都幹了哪些事情呀?」
結果長發男輕描淡寫地回道:「打麻將。」

早稻田高材生
1967年,板垣伴信出生在日本東京的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是在電子巨頭東芝任職的高級工程師,所以板垣伴信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接觸到昂貴的個人電腦。並且板垣的父親還酷愛劍戟片,受其影響板垣也養成了爭強好鬥的習慣,從小就經常看特攝劇,可以說為他後來的作品打下了靈感地基。

童年的板垣天資十分聰慧,很輕鬆就學會了電腦編程。因為有和夥伴一起下兵棋的愛好,板垣還獨自開發了一個裁判程序,避免了需要人力算分的情況。可也是因為對這些棋牌遊戲的喜愛,板垣早早接觸到了他人生的萬惡之源—麻將。

於是在很小的時候板垣就開啟了每天一小搓,三天一大搓的「賭徒」生活。關鍵家裡的長輩還真願意陪他搓,因為這板垣啊就算天天搓麻將、看特攝、玩遊戲,也不耽誤他的成績依舊在班裡名列前茅,只能說這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在渾渾噩噩地結束完高中生活後,板垣順利地考上了早稻田大學的法律系。

大家看到這可能都很驚訝,就憑板垣這放蕩不羈的外表,早稻田高材生的設定姑且還能接受,可這穿搭怎麼看都不像是學法律的人,反而更像隔壁《人中之龍》里的黑道大哥啊。你別說,板垣估計也同意你的觀點,要不是家裡人的強行要求,板垣是怎麼都不會選法律系的。每次一去上課,老師講的內容就讓他昏昏欲睡。所以整個大學期間他都在幹著老本行—搓麻將,這一搓就搓掉了七年時間。中間板垣一度還考慮要去當職業麻將手,可是打聽了一圈發現打麻將的收入實在不穩定最後只好作罷。

於是心灰意冷的板垣決定還是先畢業找個旱澇保收的工作比較好,結果畢業後發現時機不湊巧。外面正值日本經濟不景氣,就業環境十分嚴峻,尤其是對於大學生,工作那更是極其難找。四處碰壁後板垣最終決定以自己的愛好入手,準備去應聘當遊戲程序員。靠著從小積累的編程能力和作品集,板垣獲得了兩家公司的面試資格,它們分別是世嘉與Tecmo。按理說板垣應該選擇規模更大、如日中天的世嘉才對,可是最後為什麼反而去了Tecmo呢?
板垣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離家近。」
「龍場悟道」
終於,來到了文章的開頭的那一幕。在聽到板垣「打麻將」的回答後,柿原彬人一下就笑了出來:「終究還是年輕人啊,麻將這種小賭局有什麼好沉迷的,敢不敢來試一試職場這個最大的賭局?」

柿原彬人當時這一番中二十足的話語,卻深深的打動了板垣伴信,以至於在很多年後的採訪中他還一直記得當初老社長的這段回應,「職場如賭場」也成為了他的人生信條。沒什麼好猶豫的了,板垣伴信當時就決定用自己的人生來一場豪賭,毅然決然的入職Tecmo。
剛進入Tecmo的那段時期,板垣也得從小員工開始做起。他聽從領導安排,被調往了《足球小將4》的製作組負責程序開發。初入職場的板垣伴信此時還帶著一腔熱血,一門心思準備搞個大作出來。可是當時的Tecmo已經遠不及FC那段如日中天的時期,也不再從事老手藝開發橫版動作遊戲,而是轉頭開發疊代快、開發難度低的體育遊戲。

這《足球小將4》作為系列續作,上面派板垣來的意思就是讓他先乾乾簡單的活,畢竟這體育遊戲的續作,只要加幾個人物,搞幾個新球場,劇情往後再推一推就可以開賣了。結果板垣偏要搞點創新,提出要給新作加入SFC的旋轉縮放功能,從而能更好的呈現比賽的畫面。製作人聽到這提議肯定是不答應,好不容易接到一個美差可以好好摸魚,你竟然想搞個新系統進來。到時候程序員跟著熬夜不說,如果搞砸了還得我來背鍋,所以一開始板垣的提議就遭到了堅決反對。

這一下反而激起了板垣爭強好鬥的牛脾氣,他在後面的開發會議上來了個先斬後奏。私下準備了份材料,在會議上突擊給宣傳部長介紹了這個新系統。這宣傳部長又不懂開發,不知道實現這個功能的難度,只是覺得畫面看著很酷就拍板決定一定要加入這個功能。製作人在會後自然是火冒三丈,告訴板垣自己捅的簍子就自己去負責,讓他一個人研發新功能。不過板垣伴信畢竟是早稻田出身,還是有著能吃苦的良好品質的。在接到任務後,板垣連續加班一個月,最後在發售前還真把這個功能實現了。就在板垣滿心歡喜覺得自己做出神作的時候,銷量卻給了他當頭一棒,《足球小將4》的銷量斷崖式下滑,遠不及預期。

雖然這次的失敗讓板垣灰心了一段時間,可是也讓他的技術力被上層看到。在之後的幾年,板垣被升職到了製作人,主導開發了多款體育遊戲。雖然最後的結局不是銷量慘澹就是被內部取消,不過這應當歸結於Tecmo的經營問題。彼時體育遊戲市場已經被EA占據,不要說Tecmo了,就連其他大廠在這個領域都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日後談及這段灰暗經歷時,板垣倒覺得收益匪淺。因為自己當時剛剛進入遊戲行業,開發中的很多東西都沒找到門道,這幾次失利反而讓他明白光卷技術力是無法吸引到玩家的,遊戲最後終歸要回歸到遊戲性上,必須要讓技術力服務於遊戲性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通俗點講,就是這段經歷讓板垣搞懂了如何做好遊戲這個理念。

然而此時,Tecmo已經陷入了財政危機,瀕臨倒閉的邊緣。社長柿原彬人正焦頭爛額,渴望找到拯救公司的方法。而另一邊,「龍場悟道」的板垣伴信也早已厭倦了製作無聊的體育遊戲,他渴望得到一個開發新作的機會來證明自己真正的能力。也就在此時,一家和柿原彬人與板垣伴信都頗有緣分的公司向Tecmo伸出了援手。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