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前幾天的你還在《戰地風雲6》裡面扮演著和平軍團於布魯克林或者解放峰中用TR-7、SCW-10和M250狠狠地上市北約的朋友們,但到了11月中旬,是時候投身狂潮,去參加另一場規模更小、距離更近、火力更密集的戰鬥了。是的,我說的正是《決勝時刻》系列的最新作《決勝時刻:黑色行動7》。
本作仍然由我們熟悉的T組,也就是Treyarch主導開發,並和Raven Software、High Moon、Beenox和動視上海等一系列工作室協力打造。說真的,讓一間工作室連續主持兩部作品在《決勝時刻》系列歷史上並不是首次,只是上一次還得追溯到Infinity Ward做《決勝時刻》和《決勝時刻2》的時候,但這兩款遊戲中間也隔了2年——而現在的《決勝時刻》是純純的年貨,再加上現今的《決勝時刻》已經發展成了集戰役、多人遊戲、戰區還有殭屍於一體的龐然大物,開發難度並不可同日而語。就算戰區部分主要還是Raven Software來負責,也有其他工作室打下手,你也不得不承認T組這一次玩得真的很大,堪稱史無前例,勞模中的勞模。

在早些時候的訪談中,T組表示《黑色行動6》和《黑色行動7》是同時開發的,而且開發周期也延長到了4年。平均2年一部作品?這也足夠有挑戰性的。從我這兩天排除了測試環節的遊玩體驗來看,《黑色行動6》和《黑色行動7》的優缺點剛好處於一種「互換」的狀態——《黑色行動6》的劇情戰役不錯,繼承了《黑色行動冷戰》的諜戰片風格,而多人遊戲部分很一般,一些地圖格局過於抽象而且部分武器的設計太搞笑了(說的就是你,LW3A1,沒見過白叉那麼多的狙擊槍);而《黑色行動7》的多人遊戲其實還行,幾張新地圖我在B測時就已經感覺比前作有條理得多,而且狙擊槍的手感終於回到了應有的水平,但劇情戰役就一言難盡了,特別考慮到這部作品從故事上來說還是傳奇作品《黑色行動2》的直接續作的話就更是這樣:我只感覺到T組在非常用力地致敬自己以前創造過的優秀劇情,但是用了一種略微無趣的方式,整個故事說到底也很一般,一句話概括大概就是艾瑪·凱根鬧麻了——哦正好,我剛好知道一款有艾瑪、有心理創傷、有地下監獄、有狙擊槍和左輪,也有神秘怪力女等《黑色行動7》要素的遊戲,而且它的故事還好多了。

不過平心而論,這合作戰役和最終任務的關卡設計倒是挺優秀的,特別是這個最終任務,可重玩性確實很高,有種《命運2》公共地圖的感覺。如果你多人打累了但還不想下線的話,可以來這個最終任務耍一耍,有挑戰性之餘壓力也不會太大,我昨晚就是這樣在裡面泡了幾小時。

至於喪屍模式我就不說了,因為我真的不玩,甚至連內容包都沒安裝,這方面講多錯多就不太好了。
《黑色行動7》所用的引擎跟前作乃至前前作相比可能是沒有太大變化的,就都是IW引擎,不過一些升級肯定是有的,而且T組也會加入自己的東西。就個人感覺來說,本作的敵我識別度可以說是近幾年的《決勝時刻》里最好的,角色也很難和地圖融為一體,很多地圖的色調比較清爽,明暗對比也是很舒服,總的來說是個非常適合多人快節奏FPS的畫麵塑造。再加上這種近未來的美術設計,有種讓人夢回《黑色行動3》多人的感覺——畢竟《黑色行動2》還是主機720P時代的作品,而《黑色行動3》推出時已經有1080P的PS4和Xbox One了,這樣對比著看才合適。

《黑色行動2》的經典地圖車站,另一張經典地圖遊艇也被復刻了

有一說一,本作首發時的敵我識別度比《戰地風雲6》好多了

依舊出色的武器檢視動畫

系列玩家們非常熟悉的幹員界面
本作的畫面設置菜單雖然是一如既往的難用,但是就功能的齊全度和可調節選項的詳細度這兩點還是非常優秀的。在超解析度和幀生成方案上,《黑色行動7》一口氣為我們帶來了DLSS 4、FSR 4、FSR 3、XeSS等多種選擇,甚至還有FSR 1這種初代的技術,只為了儘可能地提高兼容性,這點值得表揚。另外,它還提供了兩種DLSS超解析度模型可選,真的相當細心了。

提供新舊模型切換
由於《決勝時刻》到現在已經是一個以多人對戰為重心的遊戲,因此光線追蹤對於它來說其實意義沒那麼大,也許實際遊玩中99%的玩家不會去想「要是能光線追蹤會怎麼樣」這種問題。不過話雖如此,但T組還是很令人意外地為遊戲提供了光線追蹤反射選項,而且會在多人遊戲和喪屍模式中生效。而光線追蹤降噪器這一塊,T組更是給了秘密驚喜——除了默認的降噪器和已經被廣泛應用的DLSS光線重建之外,還有一個名為「FSR光線再生」的選項,這是以前沒見過的。

FSR光線再生,是FSR Redstone的一部分
毫無疑問,該功能就是AMD在Computex 2025上提到的FSR Redstone更新中的一部分組件。FSR Redstone由神經網路輻射度緩存、機器學習光線再生和機器學習幀生成這三大部分構成,看來《黑色行動7》率先用上了其中的機器學習光線再生一項。說起來AMD說過FSR Redstone會在2025年下半年到來,現在都11月了...
算了,還是先來看看光線追蹤下的畫面吧。正如選項描述所示,它提供了更為準確的反射效果,截圖中的金屬表面、水面和玻璃能比較明顯地體現這一點。下面3組圖片都是使用GeForce RTX 50系列顯卡截取的,光線追蹤反射等級是高,降噪器則是DLSS光線重建。

RT ON

RT OFF

RT ON

RT OFF

RT ON

RT OFF
最後我們還簡單測試了一下幾張顯卡在2K解析度中啟用光線追蹤的成績。因為DLSS光線重建和FSR光線再生都需要對應的超解析度功能開啟才能用,所以下面的測試都是啟用DLSS Transformer和FSR 4超解析度質量模式的。從這個幀率不難看出目前GeForce和Radeon的中高端顯卡在應付光線追蹤上還是稍顯吃力的,這時候超解析度和幀生成,尤其是多幀生成就很有必要了。

測試平台和測試方法

本次的測試平台還是那套銳龍7 9800X3D和X870E主板構成的平台,另外加一顆銳龍7 9700X用於CPU部分的測試。這次的GeForce RTX 50系列顯卡全部來自索泰,包括最高級的索泰RTX 5090 D v2 SOLID OC和入門級的索泰RTX 5050 8GB 月白OC等,其中的很多顯卡我們都評測過,大家可以通過搜索功能找到它們對應的評測內容。

索泰RTX 5090 D v2 SOLID OC

索泰 GeForce RTX 5080 16GB AMP EXTREME INFINITY

索泰 GeForce RTX 5050 8GB 月白 OC
和前作一樣,《黑色行動7》擁有一個非常好的跑分工具:它的數據記錄非常詳細,看幀率這塊就知道了,有總體、CPU和GPU三個部分,能幫你快速找到配置的瓶頸在哪。區域詳情則展示了戰鬥、潛水、爆炸等不同場景下的幀率,可以幫助玩家進一步細調畫面設置。因此我們也沒必要折騰太多,直接看這個跑分工具的數據就完事了。然後,考慮到絕大部分玩家不會在這種快節奏的多人遊戲中開啟光線追蹤,因此下面的顯卡需求測試環節裡面我們將不會討論光追時的情況。

測試結果首頁

測試結果詳情

先來看4K原生解析度下的結果吧。《黑色行動7》的配置要求相當友好,直到RTX 5070/RX 9070 GRE這一個級別的顯卡都有70FPS以上的平均幀率。因此我們加測了RTX 5060 Ti 16GB和RX 9060 XT 16GB這兩張顯卡,它們的表現也不錯,不過我還是建議被測的這些顯卡啟用超解析度進行遊戲,除非你用的是RTX 5090系列顯卡。

主流的2K解析度自然也算不上什麼事,RTX 5050都有60FPS,高一級的RTX 5060則接近80FPS。同樣引人注目的則是RX 9060 XT的兩個版本,8GB和16GB的差異可以說是非常小。不過在這裡我需要說明一點,對於8GB顯存的顯卡,最好在圖像設置菜單裡面把顯存比例目標調高一點。至於x070級別的顯卡,這裡倒是沒什麼好解說的,因為它們的幀率都足夠高了。

1080P就非常輕鬆了,這點看RTX 5050就知道了,它已經到90FPS這條線了。而幾張x060級顯卡也是在110FPS以上。英特爾銳炫B580在這裡倒是一張比較特別的顯卡,它其實沒辦法啟用所有的畫面效果——水體質量這一欄始終是灰色的,和前幾作一樣。不過就幀率來看,它也沒什麽問題,比銳炫A系列時好多了。
考慮到《黑色行動7》提供了非常多的超解析度選項,且每個選項都有幾種模式,在這部分把它們全都跑一遍似乎不太現實,內容量都夠單開一篇文章或者影片了。因此在這個環節裡面,我們會挑那些大家比較感興趣的,也經常用的選項來測,它們分別是DLSS的兩種模型、FSR 4、FSR 3以及XeSS——就算只測那麼多那圖表也相當長了。

高達7種選擇,即便其中的有些你可能從來不用





在這裡我們會用銳龍7 9700X來完成大部分的測試,當然也會放銳龍7 9800X3D的幀率。因為遊戲的跑分工具提供了CPU一側的幀率,所以我們就直接放這個數據了。得益於3D V-Cache技術,銳龍7 9800X3D跑出了一個非常恐怖的CPU幀率,而剩下的設置也不賴,6c12t@5GHz的平均幀率就能達到300FPS。不過無論什麼設置,瓶頸都是在顯卡一邊。也就是說,以下所有測試的總體幀率都是在163FPS上下,畢竟這張RTX 5070可沒被換掉。

說真的自從《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 2022》誕生以來,《決勝時刻》的配置需求就變得相對固定了——不是說它沒有變化,而是說提升的幅度太微小了,《黑色行動7》也是這樣:如果你的顯卡一直在推薦配置以上(比RTX 3060或RX 6600 XT更好),那就沒什麼可擔心的,1080P@60FPS以上包有的。像我們這次測試的最新一代顯卡,就算是RTX 5050這種入門級型號都能在極致畫質下達到2K@60FPS、1080P@90FPS(這同時意味著RTX 4060也會有這種表現),比它性能更好的顯卡就更不用說了,像x070級別的顯卡還能直接開4K。對了,以上還是基於原生解析度測試作出的結論,《黑色行動7》的多種性能增強工具我還沒說呢,反正,顯卡不會是什麼問題。

接下來說一說光線追蹤,這不是《決勝時刻》系列第一次加入光追,《現代戰爭 2019》、《黑色行動冷戰》和《現代戰爭3 2023》等都有,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像《黑色行動7》這樣首發可用,且能在多人遊戲中體驗的光追是相當難得的。和所有我們已經測試過的光追遊戲一樣,這個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畫面的真實感,並同時重擊了幀率。老實說,《決勝時刻》的老玩家們應該不會對光追太感冒,但對於把畫面擺在第一位的玩家來說,我的建議是:把DLSS和FSR給的東西全用上吧,無論是超解析度還是幀生成。

開火的時候你不會注意到水面上的倒影的...
CPU的話確實不用多慮,6核心12線程加上儘量高的頻率就可以了。實際測試中,瓶頸都落在了顯卡身上。
總的來說,得益於《戰區》還在運營和遊戲要登陸PS4、Xbox One這些因素,《黑色行動7》的PC配置要求是說不上高的。不過這一切也許會在明年改變,畢竟2026年就是Infinity Ward工作室的周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