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2025年09月12日 首頁 » 遊戲速遞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本文不含《魯特里一家死了》劇透

「家族中第一個人被綁在樹上,最後一人正被螞蟻啃咬。」

在馬爾克斯的名作《百年孤獨》結尾,羊皮卷上的預言道盡了一個家族的百年興衰,也成為了我對家族敘事著迷的起源之一。

還記得當年,不少讀者被眾多的「阿爾卡蒂奧」和「奧雷利亞諾」繞暈了,於是紛紛開始繪製族譜來輔助理解人物關係。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而在前段時間,我體驗了年初頗受好評的解謎遊戲《魯特里一家死了》。這款遊戲就以拼湊出完整家族樹為主要玩法,揭開了一個魯特里家族掩藏多年的秘密。

家族姓氏Roottree玩了個雙關梗,遊戲裡的中國分公司也被直譯為「根樹」,因此也有玩家親切地稱其為「根樹一家」

遊戲的時間設定在1998年,一個雨夜,你看到了電視裡播報的新聞:魯特里集團的一架私人飛機墜毀,「魯特里三姐妹」與她們的父母均不幸遇難。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遊戲的美術也相當有90年代的氛圍,讓人夢回《深紅色房間》

 

這時,一個神秘人敲響了你的門,告訴你魯特里姐妹的高祖父伊萊亞斯,制定了一項特殊的遺囑:遇難者留下的十億美元資產,必須重新分配給家族裡所有有血緣關係的成員。因此,她委託你找到所有的家族血親。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軟木板上,光是家族血親就有47位,關係錯綜複雜。除了神秘人提供給你的證物,你手頭上可以依靠的工具,只有一台配著CRT顯示器的老式電腦。在接入網路時,還會能聽到撥號上網特色的滋滋呀呀聲。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據開發者說,這種復古風格的檢索玩法,靈感主要來自《Her Story》——這款被稱作「無法漢化」的解密遊戲至今未有中文版本。不過好消息是,雖然《魯特里一家》的本地化難度也很大,但簡中版本已經在製作中。

現在遊戲的英文版玩起來在做英文閱讀理解題,但在初步體驗後,我還是被遊戲碎片化解密玩法深深吸引了。

在最開始,這款遊戲讓我聯想到了《奧伯拉丁的回歸》:同樣是碎片化解密,同樣需要邏輯縝密的推理和排除,同樣會在每正確填入三名人物的全部資訊時驗證並鎖定他們的資訊。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不過在收集證據的環節,《魯特里一家》中的這台老式電腦並不能像魔法懷表一樣回溯時間、回放場景。因此,在茫茫網海中搜集、檢索資訊,也成為了遊戲的一大樂趣之一。

和任何一個真實的家族一樣,魯特里家族中不光有在報刊和網路中拋頭露面的公眾人物,也有汲汲無名的普通人。而在第一章主線結束後,還將開啟尋找家族私生子的第二章,這種除當事人外沒人知道的不光彩的關係,更是把推理拔高了一個難度。

他們的資訊往往無法通過直接檢索出現,而是隱藏在另一人的日記、採訪或是著作的扉頁致辭中。這就需要在海量文本中仔細打撈關鍵詞,或是進一步推測人物之間的關聯。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為了簡化操作,遊戲還在界面里加入了類似OneNote一樣的便簽功能

 

親緣關係在這裡也成為了重要的推理依據。例如推理到最後,名單上剩下的名字都無跡可尋時,還可以利用「隨父姓」的慣例進行排查。而發色、服飾等外型特徵,也可以用來進行定位。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作為個人獨立開發遊戲,《魯特里一家》在初期的網頁版里使用了AI生成照片,而在Steam版則替換成了人工繪製的版本

在《魯特里一家》中,線索最豐富的資料可能要數一名作家成員出版的日記。但這樣的主觀敘述總是帶有誤導性的——或是真相被當年寫下日記時的資訊差或情感遮蔽,或是某個被習慣以男性名字暱稱的人物,其實是女性。

這樣的主觀因素,構成了敘事裡最「峰迴路轉」的一環,直指家族最核心的謎團:一個被從族譜中刪掉的人物。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法國作家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就在自己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世界迷宮」中精準地捕捉了這種不可靠性

在遊戲裡,家族敘事並不罕見。例如在《鏽湖:根源》中,於血脈與記憶的迷霧中不斷追尋永生與救贖的Vanderboom一家,或是在教科書級別的「步行模擬器」《伊迪·芬奇的秘密》中,在恐懼中無法改變命運悲劇的芬奇一家。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而有些時候,這種家族敘事也體現在遊戲機制中。例如《十字軍之王3》里的繼承人系統——有段時間,我就很喜歡看up主把整局遊戲過程,講成一部波瀾壯闊的皇家野史。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記得有段時間,《模擬人生4》中「改造伯爵血脈」也很流行,玩家會嘗試不斷用mod捏出好看的角色,洗掉初代伯爵尖嘴猴腮的遺傳特徵——當年孟德爾種豌豆的時候,可能也差不多這麼陶醉。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家族敘事的魅力,或許首先可以用「樹」的意象本身蘊含的張力來解釋:根出同源的一代代人,出於遺傳或是養育方式的因素,不管血緣的距離乃至物理距離有多遠,總能體現出某種相近之處,卻又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讓家族開枝散葉。

《魯特里一家》的「現實模擬」玩法,在講述家族內部的宿命感之外,也帶上了一抹時代的刻痕,遊戲中,同一個性格特質出現在90年代的家族成員身上,會被視作一種可以在競選時打出的宣傳牌,但在50年代,卻會被視為家族之恥。

相隔幾代的人,往往同命不同運。家族的故事,折射出了時代的變遷。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遊戲的成就設計也帶著鮮明的時代特徵

 

回到現實,我對家族敘事的迷戀,也來自親身經歷。

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回到祖籍,遠方堂叔騎著電動車帶我在江城閒晃,忽然在一個路口停車,揮手一指:「從這裡到前面那個街,以前都是我們家的祖宅。」

然而現在,除了一張掛在巷口的文物標牌,祖宅再沒有一絲痕跡。後來,從長輩的口中,我得知了一個有點像《活著》的曲折故事。

抗戰年代,祖上舉家遷往四川避難,只剩下三個抽大煙的登徒子不願離開。他們在把家中財物變賣殆盡後,乾脆拆了宅子的白磚青瓦賣錢,全換成了大煙。

後來等家族再遷回原籍,眼前只有一片廢墟。但也正是因為沒了地產,後來也少吃了不少苦。而當年還有一批留在四川生活的親屬,到了爺爺那代,也就淡了聯繫。

更大的震撼出現在我「足夠大」時,父母告訴我說,家中也有一個極少被提起的「隱藏人物」。在了解她之後,我發現,自己在對這些事尚且無知無覺時做出的選擇,無意間正與她短短27年的生命遙相呼應。回想起來,她過早的缺席也給我的成長遺留下了巨大的影響。

 

一台老式電腦上的百年孤獨

 

 

Arcade Fire的一首歌就描繪了這樣的情緒:童年就像坐在后座平靜地看著風景倒退,而家人的離去就像車禍般劇烈地到來,讓人不得不坐到駕駛員的位置上

現實里,我也曾經嘗試像玩《魯特里一家死了》一樣,在網際網路上尋找家族存在的證據,但幾乎一無所獲。

就像遊戲裡那樣,家族的記憶往往殘缺而荒誕,被缺席、斷裂與沉沒填滿。我們能觸碰到的,往往只是廢墟間留下的碎片,但正是這些碎片,拼湊出了一張命運的地圖,也開啟了那些只能靠自己繼續書寫的章節。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