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模型和AI的熱潮似乎讓人們感覺元宇宙已經是一種過時的說法,直到最近工信部等五部門印發了《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元宇宙又重新被拉回大眾的眼前。
眾所周知,2021年國外知名社交媒體Facebook改名Meta後,徹底將元宇宙推向高潮。大量的熱錢投資流入元宇宙領域,帶來的是各種元宇宙概念股的身價倍增。而在資本快速獲取利潤的同時,元宇宙中的泡沫也誕生了。
彭博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元宇宙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市場規模,普華永道預計元宇宙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達到1.5萬億美元。
元宇宙中的這場泡沫是幾乎每個新興產業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正如曾經的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技術,在初期掀起一股熱潮之後,也回歸冷靜期,穩定發展。
在這兩年間國內外許多大廠紛紛試水元宇宙,元宇宙的發展與建設開始注重核心技術的落實,像國外的微軟、Meta、谷歌等,國內的百度、電信、騰訊等龍頭企業,在進軍元宇宙時,都是從技術與產業出發,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
如今無論是政府還是市場,也都在讓元宇宙產業回歸理智。
2023年9月18日,工信部科技司對外發布《工業和資訊化部元宇宙標準化工作組籌建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加快研製元宇宙術語、參考架構等基礎通用標準,元宇宙身份體系、數字內容生成、跨域互操作等關鍵技術標準,進一步推動元宇宙的發展步入正軌。
就地方城市而言,上海作為國內第一個公開陳述元宇宙發展思路的省級地區,近日發布了首批元宇宙重大應用場景,這表明上海政府和企業在推動元宇宙發展時,重點並非要建構一個純粹的虛擬世界,而是希望將元宇宙作為虛實鏈接的節點,作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作為「以虛強實」的放大器。
就元宇宙場景而言,工業元宇宙被看做是智能製造的「未來形態」。作為工業網際網路更高級的形態,可以在工業網際網路市場持續發力和滲透。「元宇宙 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場景,無疑為元宇宙的發展指出一條方向。
工信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發展虛實融合互促的工業元宇宙,將進一步加速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是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要發力點之一。
但作為一種新技術,元宇宙的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技術成熟和商業價值的爆發還需要一段時間,業界普遍預計,相關技術至少還需要10到20年的積累才能逐漸實現元宇宙這個概念。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認識不統一、應用不規範、倫理問題突出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左鵬飛認為,技術局限性是目前中國元宇宙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尤其是移動通信、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底層架構性資訊技術亟須提升。應加大基礎資訊技術研發投入,鼓勵和支持相關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高技術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