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之星》有一股子專門為了讓季度財報光鮮一些而做出來的世嘉 Dreamcast 遊戲的味道。這款第三人稱 PvP 射擊遊戲有著多姿多彩的配樂和缺乏新意的美術,它在《斯普拉遁》成功的設計公式上面加入了一些有創意的改變,但它在呈現那種歡樂活潑的氣氛時缺乏真誠感,用過去 10 年裡的幾乎所有的多人遊戲熱門氪金手段削弱了原本堅實的基礎。
每個巧妙的地圖設計或者迷人的歌曲背後,都有一個糟糕的配音或者比《泡沫之星》本體還要昂貴的皮膚包。如果你能衝進這片泡沫海洋的深處,你仍然能找到一個有趣的競技射擊遊戲,但你必須先繞過一大堆雷點才行。
簡短且容易到令人痛苦的單人劇情模式以令人失望的方式介紹了遊戲背景:你要扮演一名「泡沫之星」,利用一種可以分泌泡沫狀體液的古怪能力,在以拉斯維加斯為原型的「浴斯維加斯」市參加「泡沫亂鬥」比賽。
遊戲中一直沒有好好解釋這個聽上去有點噁心的設定,不過你能用泡沫子彈覆蓋地面,從而改變每張地圖的地形,你可以藉此實現一些很酷的效果,例如用泡沫造一座山然後從高處襲擊對手,或者是把對手擋在目標點之外。泡沫和《斯普拉遁》的墨汁很像,但你可以把泡沫堆疊起來。
此外,與《斯普拉遁》相似,你的角色可以掏出「滑板」在己方的泡沫上面滑行,從而以更快的速度移動。這提供了一種令人愉快的速度感,讓玩家能夠以創造性的方式與隊友合作。
《泡沫之星》甚至將衝浪變成了武器:在你給對手造成了足夠的傷害、用泡沫將其覆蓋之後,他們會陷入幾乎無法移動的狀態,然後你需要踩著滑板撞向他們,這樣才能將其擊倒。另一方面,如果你的隊友被泡沫包裹,你可以用滑板撞擊拯救他們。
這個小機制通過鼓勵和獎勵進攻對玩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突然之間,一個渾身泡沫的對手或者隊友就變成了所有人的目標,一切的策略都要圍繞他們展開,尤其是在「摘星生死斗」模式中,這個模式會在每個隊伍中指定一名「明星選手」,玩家需要保護己方的明星選手,同時努力擊敗對手的明星。
摘星生死斗的定位是《泡沫之星》的核心模式,所以它隨時都能玩,而另外兩個標準模式——「浴缸躲避球」和「橡皮鴨派對」——則是按時輪換。
「浴缸躲避球」是我最喜歡的模式,也是《泡沫之星》最有特色的模式:每個隊伍分為兩組,兩名玩家在一個簡化版的摘星生死斗中對抗,其餘兩人在戰場上方的高處向地圖裡面塗抹泡沫。
把死斗縮減成有著更長復活時間的 2v2 對抗,這將「摘星生死斗」的快節奏樂趣很好地提煉成了更加凝練的形式,帶來了更加扣人心弦的對抗,與此同時,讓隊友不斷向戰場噴泡沫也為這個模式增添了有趣的新層次,你可以干擾對手、加強防守,或者阻止對方占太多地。
「橡皮鴨派對」這個名字聽上去有些幼稚,但不要被它的名字迷惑了:這完全就是《斯普拉遁》中極具吸引力和對抗性的「真格塔樓」模式。它將占點和奪旗玩法融為一體,你和隊友們需要控制一隻巨大橡皮鴨頭頂的一片小區域,然後乘著它向對方的基地移動。
為了占領橡皮鴨,你需要站在鴨子頭頂的一個小高台上,這是一個很有風險的位置,你會將自己暴露在整張地圖中最顯眼的位置,很容易承受大量火力。如果你不怕再增加一些風險,在你的隊伍掌控著鴨子時,按住 PS5 手柄上的圓圈鍵,可以跳一段短暫的舞蹈來加快鴨子的移動速度。雖然這個模式缺乏原創性,但這畢竟是一個久經考驗的經典模式,它在這裡也同樣有趣。
和《泡沫之星》的魷魚前輩不同,排位中可以選擇全部三種玩法。不過單排和組排不在同一時間開放,這讓排位成為了一種相當令人迷惑的體驗,即便我已經打了很多個小時的排位也難以理解。
例如,每場定級賽的賽後評分似乎並不取決於你的表現,而是整個隊伍的勝敗。在我輸了的比賽中(有時候是因為隊友 AFK),儘管我一直帶領隊友完成目標,但我得到的評分全都很低。而在勝利的場次中,不管是我抱隊友大腿,還是我 carry 全場,我的評分全都一樣低。這令人相當沮喪,也打擊了我繼續爬天梯的積極性。
地圖方面,《泡沫之星》並沒有選擇先做出一堆地圖,然後再根據模式進行微調的做法,而是每個模式都有一批專用地圖,而這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一方面,它保證了每場比賽都是在專為這個模式設計的環境中進行——例如在「Fusion Coaster Kingdom」這張圖裡,橡皮鴨停在高高的過山車軌道上,這迫使玩家們為了獲取優勢而在平台跳躍時發揮創意。
但另一方面,每個模式只有三四張地圖就導致很容易玩膩。那些較大的地圖也會顯得比較空曠。在「占地」不是目標的情況下,過寬的道路和開闊的空間高估了泡沫的堆積速度,使得「Aqua Blast Adventures」等地圖的中間部分變成了無人區而非充滿泡沫的戰場。
角色陣容也有些單薄,目前僅有 8 個角色可用,但至少他們都有各自的強項和弱點,為角色陣容增加了多樣性,並且可以滿足不同的玩法風格。例如「享愛」是《泡沫之星》的愛豆吉祥物,她的跳躍技能可以當成閃避來使用,這為她提供了優秀的機動力,也讓她可以更加安全地發起進攻。
「通寧」的機動性較差,但她可以布下大量泡沫,幫隊友創造更好的制高點,還可以布置炮塔來支援隊友。目前我最喜歡的是「ΔGITO」(對,他名字里有個三角形),他是一個沉迷鯊魚的「職業玩家」,使用霰彈泡沫槍和鼓勵完成擊倒的高機動技能。
如果不想打 PvP,你也可以與最多三名玩家一起在任務模式中保護浴斯維加斯。你需要在一張打靶射擊式的地圖中擊退一波又一波氣泡怪獸。有趣的是,在多人聯機時,任務模式還會添加一個 Roguelike 式的成長系統,讓玩家可以根據角色特點加強優勢或者彌補劣勢,這提供了非常令人滿意的體驗,既讓人覺得自己強到超模,同時戰鬥也依然具有挑戰性。
儘管任務模式的設定很簡單(你要在一個無聊的方形場地上擊退一波又一波朝你飛來的怪獸,場地始終都是同一個場地,只有玩家和怪獸噴出的泡沫能給它帶來些許變化),但多人版本玩起來出人意料地有趣。不過單機的時候就是另一種情況了,作為《泡沫之星》的劇情模式,單人任務過於簡單,導致我以為我在《泡沫之星》緩慢的菜單中看漏了難度設置。
無論是哪種模式,參加比賽都能獲取用於提升通行證等級的經驗值。付費通行證不算貴,價格是 6 美元。以多人遊戲的通行證來說,《泡沫之星》的通行證不算新穎,獎勵基本上都是皮膚類,但它還有另外一個作用:直接解鎖賽季新角色。如果不想買付費通行證,就只能慢慢解鎖了。
通行證包含不同角色的專用皮膚、表情、武器、滑板外觀和經驗值加成道具。都是些挺標準的東西,但與許多遊戲不同,通行證的獎勵中並沒有付費貨幣,所以我們無法利用獎勵購買下一個通行證,每個賽季都要重掏一次通行證的錢。即便是在完全免費的遊戲中,這麼幹都會讓人覺得過分,更不用說還是一個需要花錢購買的遊戲了。
不過《泡沫之星》中的大部分皮膚並不是通過通行證獲取,而且也不是用遊戲內獲取的貨幣來解鎖,而是需要氪金。有些皮膚是 4 美元,雖然令人不爽但還算合理,但商城中也有很多價格離譜的東西,有一些套裝的價格高達 45 美元。更令人惱火的是,除了給「噴射英雄」穿一件太空衣這種並非單純換色的皮膚之外,大部分東西都既不有趣也不炫酷。
即便如此,在《泡沫之星》充滿活力的戰鬥中滑行也依然令人愉快,泡沫的機制也為每張地圖帶來了令人著迷的多變性。然而,儘管瘋狂、歡樂的泡沫對戰有許多優點,但這很難抵消其他方面的諸多問題。
從 AI 做的歌曲 CD 封面(完全配不上那些優秀的歌曲),到可笑的「微」交易和短小的首發角色名單,我很難說服自己無視這些東西、單純地享受戰鬥。Square Enix 承諾定期更新競技和合作模式,但似乎是「擠牙膏」式更新。每個賽季持續 5 周,有些太長了,尤其是在前三個賽季沒有任何新地圖或者新模式的情況下。五月中旬的第 4 賽季有新地圖,但現在就已經很需要新內容了。
雪上加霜的是,《泡沫之星》還專挑不好的學,效仿了任天堂以令人困惑和不可靠而著稱的在線多人模式。《泡沫之星》中的幾乎所有模式都只在特定時間段開放,它們以固定的時間表輪換,或者在一個星期中的特定日子裡開放。
如果首發時能有更多地圖和模式,那倒是問題不大,但現在玩家只能在一個模式里玩三四張圖,然後這個模式還會毫無意義地被禁用上一個小時。原本只要在匹配的時候允許玩家勾選自己想玩的東西,就能輕鬆地解決很多問題,但《泡沫之星》非要學一個已經快 10 歲的遊戲的糟粕,別的地方又達不到那個遊戲的高度。
此外,它總是會讓你覺得所有東西都慢得一塌糊塗,每次結算之後都會把你踢回主城,逼你再操作一遍它那慢到令人費解的匹配菜單。
總結
《泡沫之星》是個自相矛盾的遊戲。它那出奇有趣的戰鬥機制、快節奏的比賽和精彩的配樂全都吸引著我,但是無聊的單機內容、激進到令人擔憂的盈利手段、慢到讓人抓狂的菜單,則讓《泡沫之星》在我 PS5 硬盤中的日子進入了倒計時。我覺得我已經見識到了它能提供的一切,而且現在公布的更新計劃過於緩慢,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優秀的多人遊戲的情況下,它很難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中脫穎而出。《泡沫之星》的排位模式和地圖在比賽途中令人興奮且巧妙細膩,但是令人費解的限時匹配讓我失去了爬天梯的動力,也讓我失去了繼續在這些泡沫上滑行的理由,無論它多麼有趣。
優點
新奇有趣的戰鬥機制
出色的遊戲配樂
缺點
無趣的單機內容
激進的盈利方式
後續更新計劃過於保守和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