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台積電N2製程SRAM單位密度優於Intel 18A,實際量產結果有待比較

2024年12月05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台積電N2製程SRAM單位密度優於Intel 18A,實際量產結果有待比較


英特爾即將推出Intel 18A製程要挑戰同樣2025年台積電N2製程,雖然英特爾宣稱Intel 18A超越N2,使英特爾重回製程領先。但鑑於現代設計SRAM電晶體密集度,考量單元尺寸大小,先進制程主要比較基礎,根據ISSCC 2025先期計劃,Intel 18A節點製程(1.8納米級)SRAM密度仍遠低於台積電N2節點製程,更接近台積電N3。但與N2製程相較,Intel 18A還是有其他優勢。

Tom′s hardware報道,英特爾Intel18A節點製程有0.021µm² 高密度SRAM位元單元尺寸尺寸高,但與N3E和N5單元尺寸大致相同。台積電N2將HSRAM位元單元尺寸縮小至0.0175µm²,SRAM電晶體密度達38Mb/mm²。

台積電N2製程SRAM單位密度優於Intel 18A,實際量產結果有待比較


雖然Intel18A和N2都是GAA電晶體架構,但與英特爾不同的是,與依賴FinFET電晶體架構上代相比,台積電成功大幅縮小高密度SRAM單元尺寸。除了SRAM單元大小,SRAM的關鍵特性是功耗。但還不知Intel18A和N2差距。

英特爾Intel18A比前代有兩大優勢,首先是GAA電晶體架構和背面供電網路 (BSPDN)。BSPDN不僅有望改善電晶體的功率傳輸,進一步提高某些設計的性能效率,而且還使設計人員能夠縮小電晶體的尺寸,進而提高邏輯電晶體密度。

儘管晶片設計使用大量SRAM,且密度對每時代發展至關重要,但邏輯密度比HDC SRAM密度更重要。還無法比較Intel18A和N2,邏輯密度也很難估計,因每種製程都有高密度、高性能和低功耗結構設計,通常單一設計混合和匹配,最後落實量產產品。處理器邏輯密度,英特爾和台積電也未透露。

現代製程最難擴展問題之一是SRAM密度,因設計複雜、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以及較小節點可變性增加。與其他生產節點相比,現代技術可能有更大SRAM單元尺寸,但這方面來說不奇怪。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