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編程火了這麼久,無論是開發者還是我們普通人,都能讓 AI 來幫忙做個小遊戲、搗鼓點小工具。
有時候還真別說,那些 AI 做的小玩意,的確能起到點作用。很多讀者也經常在留言區評論,現在最好的編程模型是什麼?
Claude 4.5 Cursor
自一直是很多開發者的首選,但它們由於種種原因對中國用戶都不太友好,結果是花同樣的錢開會員,有可能很多模型都用不了。
好消息,這次我們不會被「卡脖子」了。

昨天,字節發布了他們的編程工具,TRAE 3.0,我們體驗了一下,在某種程度上,TRAE 可以說就是一個國產版 Cursor,甚至部分功能做得比 Cursor 還要好。

其中,最核心的功能 SOLO 模式,是之前所有同類產品,沒有探索過的 AI 編程工具形態。它提供了 SOLO Coder 和 SOLO Builder 兩個智能體,一個針對專業的開發者用戶,處理複雜的項目開發問題;一個針對個人和小團隊,真正做到一句話做個產品,能上線發布的產品。
這兩個 SOLO 智能體,把過去傳統軟體開發,涉及到的全部工作基本都包攬了。目前 SOLO 模式正在限免期,前往 trae.ai 下載安裝,登錄之後就能免費體驗到 15 號。

限免期之後,SOLO 模式僅支持會員用戶,TRAE 的會員計劃也比 Cursor 更良心,首月是 3 美元,次月開始 10 美元。和免費用戶的最大區別就是 SOLO 模式的使用權限,此外還有在模型調用、快速響應上的額度分配不同。
SOLO 模式,讓編程更加 Vibe
SOLO 模式其實最早是在 TRAE 2.0 的時候推出的,當時只是用來快速生成一個應用。而更新的 TRAE 3.0 版本中,是把快速生成的應用,能做到直接發布,還給專業開發者帶來了更高效的功能。

之前,我們使用大多數的編程產品,或者就是要 ChatGPT、Gemini 這些通用助手,來進行 vibe coding。
本質上還是,我們單純地跟模型進行對話,解決某一個具體的問題,最後的產出也比較有限,一般就是一個我們看都看不懂的代碼文件,點個預覽就夠了。
但現在,TRAE SOLO 模式改變了過去傳統的開發工具、或者 AI 聊天編程產品的形態。它整體的布局更像一個大模型助手的智能體界面,沒有了中間的代碼編輯器,最左邊也不是文件管理器,而變成了任務列表。
SOLO Coder:面向複雜項目開發
TRAE 提供了 Coder 和 Builder 兩個選項,SOLO Coder 主要是針對複雜的項目開發,更專業的應用場景。一般是我們有現成的項目,可以通過 Coder 來完成一些項目疊代、Bug 修復和架構重構等。

我們選擇了一個 GitHub 上的開源項目,動輒上千上萬行的代碼,根本看不懂。然後直接問他有沒有什麼更好的網路結構等組件,可以讓這個方法的效果更好。

▲ 指令下達後,直接開始執行,幫我完成各種包的安裝,實時跟隨會自動切換不同的工具面板。
前幾天我刷社交媒體,看到有人在問,大家在 vibe coding 等結果的過程中一般做什麼。
有人說真正的 Vibe 是應該打開手機開始刷影片,也有人說會盯著 AI 的每一步操作,防止它莫名其妙刪庫跑路,還有說再開一個 Agent 來執行其他任務。
SOLO 模式似乎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在任務處理過程中,是可以多任務並行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同時執行多個項目。同時,SOLO 智能體在調用不同的工具過程中,會可視化全部的工具調用流程、自動切換不同的工具面板,TRAE 把這一點叫做「實時跟隨」。

和 TRAE 2.0 會顯示當前使用的模型不同,在 Claude 徹底斷供之後,TRAE 3.0 在 SOLO 模式下,只會顯示 Max 模型,且不能自定義選擇模型。
SOLO Builder:從零構建一個應用
SOLO Coder 還是有點太專業了。另一個智能體,SOLO Builder 在某種程度上,則是一款很典型的 vibe coding 產品,和我們之前分享過的 Lovable 一樣,它主打的是從零開始,一句話構建一個產品。
但不同的是,SOLO Builder 能憑藉 TRAE 自身強大的開發環境,真正做出一個大規模可用的產品,不會停留在做一個小玩意路線上。

一款應用從構思到最後真正上架到 App Store,中間要完成的需求分析、UI 設計、系統環境等等,都可以在 SOLO Builder 中,通過 AI 來完成。TRAE 提供了包括編輯器、文檔、終端、瀏覽器、Figma、智能體、MCP
在內的多個工具。

▲ 開始寫項目需求文檔和技術架構文檔
通過調用不同的工具,仿佛真的有一個助手在操作我們的電腦:在寫清楚產品需求文檔後,默默地又開始寫代碼來實現,最後再自己測試代碼、部署整個項目;把產品經理、程序員、測試、運維的活全乾了。
我們輸入了一個需求,是讓它做一個摸魚 APP。得到了對應的文檔之後,SOLO Builder 不會立刻執行,而是讓我們先確認這個計劃是否可行。此刻我們就是項目經理,告訴 AI 來 Align(對齊)一下顆粒度,不行就要 AI 再回去修改文檔。
在 SOLO Coder 智能體,同樣有「Plan 計劃」的開關,先讓模型規劃怎麼做,我們再確認。

一切順利,我們得到了最後的摸魚 App,TRAE 還貼心的提供了一個推薦操作,讓我們把項目部署到 Vercel(託管網站的平台)上,而不僅僅是本地訪問。

不過,SOLO 模式目前還只在國際版推出,國內版本可以通過加入候補名單,等待上線。

▲候補鏈接:https://www.trae.cn/solo
豆包編程模型,TRAE 的國產版核心
雖然國內版本還沒有 SOLO 模式,但是字節最新的豆包編程模型,已經在 TRAE 國內版上線了。

▲Doubao-Seed-Code 生成的技能五子棋頁面截圖
Doubao-Seed-Code 是字節這周二發布的一款全新模型,它專門在 Agentic 智能方面,進行了深度優化;在多個編程相關的基準測試中,表現結果全面領先國產的同類模型;此外,它的輸入輸出還做到了國產模型的最低價。
用直觀的例子說明,在相同 Tokens 數量的任務下(0-32k 輸入區間),Claude Sonnet 4.5 完成需要約 4.05 元,GLM-4.6 要 0.77 元,而 Doubao-Seed-Code 的成本是 0.34 元。


▲配合字節的 TRAE 編程產品,在 SWE-Bench 上的得分更高;以及使用成本更低
Doubao-Seed-Code 的亮點還包括,它支持最高 256K 的上下文長度,能應付一般的長代碼文件。它也是國內第一個支持視覺理解能力的編程模型;通俗點講,就是不用自己口頭描述做什麼,一張設計稿、截圖,就能自動生成對應的內容。
模型提供的 API 調用,支持在 Claude Code 中使用,也對字節跳動自家的編程開發工具 TRAE,Cursor、Codex CLI、Cline 等主流的開發生態,實現了全面的兼容。
目前,Doubao-Seed-Code 可以在火山方舟大模型體驗中心、TRAE 中國版直接使用,也可以透過平台的 API 調用。

▲ https://www.volcengine.com/experience/ark?model=doubao-seed-code-preview-251028
在 TRAE 中國版,還提供了 Kimi K2,GLM 4.6,以及 DeepSeek、Qwen 等常見國產編程模型。

▲ https://www.trae.cn/
我們也在火山引擎官網、TRAE 、以及 API 調用幾種方式里,體驗了這款全新的編程模型,不能說吊打 Claude,但是配合自身的編程開發環境、和超低的費用,很難不讓人心動。
模型能力實測,一張草圖生成一個項目
視覺理解是 Doubao-Seed-Code 的一大亮點,但其實從圖片複製網頁,甚至是在 AI 大語言模型流行之前,就已經有類似的應用。而多模態的能力,現在也基本上成為了每個模型的標配。
我們從網上找了一張手繪的網頁布局圖片,直接讓它根據這張草圖,生成對應的前端頁面。

還原度還是很高的,複製代碼拿過來直接用作自己的項目,或者再要它添加一些處理的邏輯,神筆馬良的即視感。
除了這種照搬圖片的內容,我們還找了一張大家熟知的遊戲截圖,Flappy Bird,但是截圖裡面就是幾根柱子。上傳截圖並提問,你認識這個遊戲嗎?用一個單頁的 HTML 實現它。

雖然簡陋了一點,但是 Douban-Seed-Code 在深度思考的過程,一眼就看出來這是 Flappy Bird 的遊戲。最後的實現,把小鳥直接換成了一個原點,但確實是一張圖就能生成遊戲。
火山方舟的模型體驗中心更多是一種 Playground 的存在;Doubao-Seed-Code 的發布,就是為了字節的 AI 編程工具 TRAE。

字節也專門為 Doubao-Seed-Code 在 TRAE 中的表現進行過優化,與 TRAE 深度結合的豆包編程模型,在對應的編程基準測試中,甚至拿到了超過 Claude 4.5 Sonnet 的成績。
和網頁版處理不同,在本地使用,意味著我們的主動權更大。我們直接把過去幾篇 APPSO 的文章放到項目文件夾,然後在 TRAE 里和模型對話,要它根據這些文件,幫我製作個人作品集。

在豆包編程模型的介紹資料里,我們看到字節用了一套大規模的 AI 強化學習系統,來完成智能體的學習訓練。
- 覆蓋十萬個不同環境的數據集,讓 AI 見識各種複雜任務。
- 不需要老師手把手的教,而是完全依靠端到端的強化學習,模型自己總結經驗。

在 TRAE 中運行了一會兒了,就得到了最後的個人作品集網頁,說實話總結得很不錯,在精選文章那一部分,都是 AI 自動幫我配的圖片。
除了直接使用,豆包編程模型還提供了 API 的方式,能夠配置到 Claude Code 之類的工具中。
我們之前在介紹 Google 全家桶時,分享過 Gemini CLI(和 Claude Code 類似的命令行終端工具)的使用體驗,基本上能省去我們找各種第三方工具的繁瑣。
在火山引擎的官網,字節更是直接給出了完整的將 Doubao-Seed-Code 配置到 Claude Code 的詳細步驟,我們只需要照著教學走,就能得到一個不會被斷供的 Claude Code。

▲ https://console.volcengine.com/ark/region:ark cn-beijing/model/detail?Id=doubao-seed-code
簡單配置之後,我們就可以進入到 Claude Code 的頁面,並且顯示當前的模型是 doubao-sseed-code-preview-251028。

字節這波發 Cursor 平替 SOLO 模式,又發 Claude 4.5 平替 Doubao-Seed-Code,能看出來是真的很想把 AI 編程做到極致,畢竟這是現在的大熱門。
有多熱,代表性產品 Cursor 在最新一輪融資後,估值來到了 300 億美元,並且它幾乎可以確認,將是歷史上最快達到 10 億美元 ARR 的公司。

▲圖表由 GPT-5.1 生成,顯示這些公司從成立到實現 10 億美元的 ARR,需要多長時間。圖片來源:X@Yuchenj_UW
而前些天,柯林斯詞典也宣布,把 Vibe Coding 作為 2025 年度詞彙;這一年來,無論是不是學電腦專業的,多多少少都已經接觸到了 AI 編程。
簡單的「幫我生成一個貪吃蛇的遊戲」、到複雜的大型項目管理,代碼完全變成了面向 AI,而更少面向開發者的語言。
這種趨勢也在大多數的基礎模型,把編程能力作為主要賣點的背景下,變得越來越流行。如果在去年問一個 AI 編程的用戶,他會選擇什麼模型,毫不猶豫地說,一定是 Claude 3.5。

到了今年這個時候,Claude 斷供看起來反而是倒逼了我們一把。國產的編程模型有了智譜的 GLM 4.6、阿里的 Qwen Coder、Minimax M2、月之暗面的 Kimi K2 Thinking,個個都榜上有名;今天又多了一個選擇,Doubao-Seed-Code。
模型之外,工具的演變也沒停下來,從只是生成代碼然後預覽,到現在 TRAE 要把軟體開發一條龍全面服務到位。即便現在說 AI 編程,要全面取代程序員還不太可能,但讓 AI 手搓一個微信,未來三五年說不定真的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