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富士新旗艦中畫幅相機就要正式發布了,新機的影片規格根據入魔透露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那麼為什麼要拿中畫幅相機去拍影片呢?今天我來給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畫幅尺寸更大
一般來說,數字電影機的畫幅分成Super35、LF(Large Format)以及65mm(IMAX),尺寸近似的分別是APS-C畫幅、全畫幅和中畫幅相機。
其中數字電影機中傳感器最大的阿萊Alexa 65的傳感器尺寸達到了54*25mm,而中畫幅相機的傳感器尺寸則是44*33mm,雖然寬度不及但高度比Alexa 65更大。
但是阿萊的Alexa 65在中國大陸只有少數幾個頂尖劇組才能夠租用到進行拍攝,並不對外銷售。那麼如果能有一台影片規格足夠強的中畫幅相機來「平替」Alexa 65似乎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極限虛化能力更強
電影行業為了解決Alexa 65的鏡頭需求,要麼像阿萊那樣直接改裝哈蘇中畫幅鏡頭來進行拍攝,要麼像Panavision那樣現代化復刻當年的65mm電影鏡頭進行租賃,無論哪種也都是只租不賣的。相比之下,畫幅並沒有那麼寬的中畫幅相機不僅可以使用的鏡頭除了原生的一整個鏡頭組之外,還可以通過轉接環轉接其他畫幅能夠覆蓋44*33mm的全畫幅/中畫幅鏡頭使用。
在我身邊有不少人在中畫幅機身上使用105mm F1.4甚至200mm F1.8鏡頭進行平面創作,去追求最最極致的虛化。同樣的這些鏡頭也可以用來拍攝影片,影片並不像平面創作那樣需要最極致的解析度,所以依靠轉接去追求極致虛化是一件非常有利於影片創作的事情。
解析度同樣也是極致
雖然我在上面說到影片並不追求極致解析度,但如果拿中畫幅相機拍影片,那麼解析度方面應該是全行業最強。
無論是數字電影機還是全畫幅相機,8K解析度大多數都是點對點採樣,即使是超採樣也只是8.2K的超採樣。BMD確實有台12K攝像機,但因為只有S35畫幅且傳感器是RGBW排列,所以實際解析度還不如8K的佳能EOS R5。那麼中畫幅能到什麼程度呢?中畫幅是11K超採樣的......
不僅如此,如果認真挑選合適的鏡頭,有相當多原廠鏡頭能夠滿足11K的真實解析度,再壓縮到8K影片之中。雖然中畫幅在影片幀率上有局限,但解析度方面確實是沒有對手吧?
為什麼現在沒有多少人用中畫幅拍影片呢?
這個問題就像「IMAX這麼強,為什麼只有少數幾個導演拿IMAX拍電影」類似,因為中畫幅拍影片有著相當大的局限性。
首先目前在產的中畫幅相機的傳感器讀取速度都比較慢,只要拍運動畫面就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果凍效應。其次整個系統的體積尺寸也比較大,嚴肅創作還行,單兵作戰真的會很累。最後就是影片規格還是偏向於固定鏡頭拍攝,最高幀率離專業影片設備有一定距離。
或許有一部分問題會在這次的富士新機身上有所改善,但依然不會讓中畫幅成為主流影片創作的工具。畢竟它是Alexa65的「平替」,本身願意使用Alexa65的用戶就是極少的。大部分用戶還是更願意使用一些能夠輕鬆完成影片創作的產品,比如那些APS-C畫幅/全畫幅照相機,你說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