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馬拉松》項目總監透露,他曾極力推動為這款遊戲創造全新的類型名稱,並直言「撤離射擊」這個分類標籤「非常愚蠢」,認為這是唯一以玩法機制命名的遊戲類型。

儘管Bungie開發的科幻射擊遊戲《馬拉松》尚未正式發售,但憑藉《逃離塔科夫》等作品迅速走紅的「撤離射擊」類型正成為熱點,使得該項目成為當前最受討論的作品之一。Embark工作室新作《ARC Raiders》更以46.2萬Steam同時在線人數打破預期,發售一周即創歷史紀錄,這既印證了市場對該類型的強烈興趣,也預示著廣闊前景。

然而業界對類型命名方式存在分歧。曾直接參與《馬拉松》開發的Bungie前成員克里斯·賽茲就公開表達了對「撤離射擊」這一術語的不滿,認為它未能準確傳達這類遊戲的核心體驗。
克里斯·賽茲於2020年6月至2024年7月期間擔任《馬拉松》產品管理總監,透露曾與Bungie市場團隊竭力推動重新定義類型名稱。

談及《絕地戰兵2》與撤離射擊類型時,賽茲表示:「問題在於,《絕地戰兵2》雖可被稱作撤離射擊遊戲,實則截然不同。這個類型名稱糟糕透頂,我深惡痛絕。在開發《馬拉松》時,我曾與市場團隊反覆磋商,渴望能創造新類型名稱,因為『撤離射擊』這個說法愚蠢至極——這是唯一以機制命名的遊戲類型。」
他進一步闡釋道:「《絕地戰兵2》因存在撤離環節就被歸為此類?但它與《逃離塔科夫》毫無相似之處。這種滯後的術語體系已嚴重影響遊戲間的合理比較。」

「《競技場突圍》與《逃離塔科夫》尚可類比,因其同屬傳統撤離射擊框架。但將《ARC Raiders》與《逃離塔科夫》對比則完全不妥,或許與《Rust》相較更為合適?而《Rust》又是否算撤離遊戲?它本質是生存類。」
「這根本癥結在於…類型自身都尚未釐清本質。作為玩家,你該如何預知體驗內容?我認為這正是該類型面臨的核心困境。」
賽茲同時透露,Bungie團隊始終密切關注同類競品,包括Embark的《ARC Raiders》:「我們數年前就已關注這款作品,它的進步速度令人驚嘆。」

儘管存在批評聲音,Bungie仍將《馬拉松》定位為「團隊撤離射擊遊戲」。遊戲已於2025年10月底完成封閉技術測試,預計未來數周或數月內將公布官方進展或開發者日誌。
據悉,自四月封閉測試以來,遊戲已進行多項更新,包括新增跑者角色、終局地圖「馬拉松號」及其運行機制、法典系統等詳細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