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EmbarkStudios公開了介紹《ARC Raiders》開發幕後故事的紀錄片系列《The Evolution of ARC Raiders》的第一集。本集中講述了本作玩法為何從最初的PvE大幅轉向PvPvE的過程。

《ARC Raiders》是一款PvPvE形式的撤離射擊遊戲,支持單人遊玩或最多三人組隊。遊戲舞台設定在被名為ARC的神秘機械摧毀的未來地球,玩家將扮演名為「Raider」的亡命槍手,在地表與ARC以及其他敵對Raider交戰。通過戰鬥和探索獲得的珍貴物資,需要帶回地下居住區「Esperanza」。
本作於10月30日發行後立即獲得巨大人氣。11月16日於Steam創下48萬1966人同時在線的紀錄。並且在11月11日,官方還宣布本作全球銷量突破400萬份,全平台同時在線玩家突破70萬人。
「純PvE」的難題
如今的ARC Raiders以PvPvE撤離射擊遊戲為人熟知,但在開發初期,它是以大型合作PvE作品的形式公布的(相關文章)。而這之後,遊戲設計進行了重大轉向,本次紀錄片詳細介紹了其中的具體過程。
最初的《ARC Raiders》是操作固定英雄角色,在廣闊開放環境中與隊友協力對抗巨大機械的街機式PvE Raid遊戲。開發團隊當時將目標描述為「處於《旺達與巨像》《求生之路》《PUBG》三者之間的遊戲」。
然而雖然常能生成宏大而精彩的戰鬥場面,但這些場景大多是偶然發生的,難以作為「可被穩定提供的體驗」。玩家在遼闊地圖中跑上很久可能什麼都遇不到;巨大機器人行為難以控制,有時戰鬥瞬間就結束;不同回合的體驗落差極大。再加上疫情導致遠程辦公增加,團隊難以實時共享「操作手感」,項目逐漸失去凝聚力。
面對瓶頸,EmbarkStudios啟動了名為「Pivot(轉折)」的6個月重構階段——這是原本預計需要兩年規模的工作,被壓縮為半年完成的「起死回生」計劃。團隊縮小世界範圍,聚焦於部分區域,試圖先打磨「絕對好玩的體驗」。測試中雖然再次出現精彩瞬間,但能促使玩家持續遊玩的元遊戲結構、推進動力依然薄弱,導致「有好瞬間但玩不久」這一根本問題未解。這一階段讓團隊逐漸明確,純PvERaid遊戲的完成度將很難令人滿意。
引入PvP的決定
在Pivot階段之後,工作室創始人PatrickSöderlund自早期便提出的「應加入PvP」建議,終於成為現實選項。此時擺在團隊面前的只有三條路:照現在的狀態發行並接受嚴苛評價;乾脆中止項目;或者在保留資產的前提下重構遊戲。最終他們選擇重構,進入名為「Reset(重置)」的階段。
Reset階段不是簡單加入PvP,而是將遊戲類型徹底重定義為PvPvE撤離射擊。藝術風格、關卡設計、AI機器人動作等「ARC Raiders的味道」得以保留;但英雄動作玩法、大型Raid Boss主導的PvE循環、以免費遊玩為前提的設計等則全部捨棄。結果,《ARC Raiders》從「跳上巨大機器人並把它錘爆的遊戲」,變成「在巨大機器人威脅下帶著資源逃回基地的遊戲」,最終走向如今的PvPvE系統。
在第1集紀錄片中,團隊講述了初期概念如何演變至如今的形式,揭示了關鍵轉折點。影片15分12秒附近還能看到諸如「噴射跳躍靴」之類的被棄用內容,對玩家來說頗具趣味。該紀錄片系列共3集,將每周更新一集。下一集將討論「為何放棄免費遊玩模式」等重要主題,對理解開發方針同樣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