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主機行業的「虧本賺吆喝」模式,似乎正在索尼身上迎來微妙的變化。據業內消息人士Kepler透露,目前PS家族裡唯一能實現盈利的機型只有PS5 Pro,因為它定價高達700美元,在硬體成本高漲的當下,能實現微利:而普通版PS5和2023年推出的PS5 Slim,仍在以蝕本價(因定價低於成本或預期收益導致的本金損失)銷售。
這背後藏著主機行業的老規律:新機型上市初期往往靠硬體虧本換市場,再通過遊戲銷售、配件等後續業務賺回來。PS5自2020年推出後就遵循這個邏輯,索尼曾在幾年前宣布它已實現收支平衡,但隨著內存和晶片的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再次壓過利潤,讓普通版PS5重新回到虧本狀態。即便PS5 Slim數字版把價格微調至450美元,也沒能扭轉局面,有分析認為,索尼堅持使用舊有製程技術,可能加劇了成本壓力。
相比之下,PS5 Pro的高定價成了關鍵。700美元的售價雖然讓不少玩家咋舌,卻為硬體盈利留出了空間。這種「高端機型賺錢、基礎機型鋪量」的策略,正在被行業悄然驗證——隔壁微軟的Xbox Series X也因晶片尺寸優化和近期調價,開始出現小幅利潤。
不過對索尼來說,主機本身的盈虧並非全部。即便PS5仍在虧本,靠著遊戲軟體分成、手柄等配件銷售,整體業務依然能保持盈利。但值得注意的是,行業風向似乎在變:任天堂前不久給上市近十年的Switch漲了價,這或許會讓索尼重新掂量定價策略。畢竟當內存、晶片這些核心部件的成本持續走高,「硬體虧本」的老路子可能越來越難走通了。
對玩家而言,這意味著未來的主機定價可能更「實在」——想買到性能升級的機型,或許要接受更高的價格;而基礎款機型的降價空間,也可能比以往更有限。畢竟對廠商來說,在成本壓力下,「不虧太多」 或許已經成了新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