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app 是 macOS 上的一個軟體訂閱集合服務,每月支付一定的費用即可使用 Setapp 所包含的上百款應用,相信已經成為了不少 Mac 用戶的裝機必備。一直以來,Setapp 提供相對比較寬鬆的家庭訂閱政策,每個家庭組最多可以有 4 個成員,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在 2 台 Mac 設備上下載和安裝 Setapp 裡面的 app,而且似乎也沒有 IP 或者地點方面的驗證限制 —— 因此也有無數 Setapp 車,可以用相對低廉的價格享受 Setapp 的服務。
不過,今年 3 月,Setapp 發布博客文章,宣布後續將 取消家庭訂閱計劃。從 3 月起,Setapp 已經不再接受新的家庭訂閱;從 4 月 26 日起,現有的家庭將不能添加或移除任何成員;同時,對現存的家庭計劃用戶,價格為每個月 19.99 美元(或每年 215.88 美元),每個用戶可以在 1 台 Mac、1 台 iOS 設備上使用 Setapp,並獲得每月 50 個 AI 點數。
政策一經推出,不少網友直呼「這下車門焊死了」—— Setapp 不再接受新的訂閱,也不再支持現有家庭組成員發生變化,還降低了每個家庭組成員的可以同時登錄的設備數量,頗有種要「減存量」的即視感。

看了上述嚴苛的條件,你在考慮跳車嗎?不如看看本文 —— 我們挑選了一些熱門 Setapp 上的 app,看看它們有沒有平替你可以考慮。此外,考慮到即將發布的 macOS 26 Tahoe 也融入了不少從第三方 app「借鑑」過來的新功能,一些 App 的「平替」我們也會幫你看看 macOS 相應新功能到底能不能「殺死」這些第三方 app。
截圖:Cleanshot X
Cleanshot X 包括在 Setapp 中的時間已經比較久了,它可以方便地實現系統截圖,並通過各種工具進行截圖標註。Setapp 之外,這款 app 的價格是 29 美元(已經是比較難得一見的非訂閱制 app),基本功能可終生使用,並獲得 1 年的免費功能更新,少數派站內同樣有售。
如果你還想找別的替代方案的話可以試試下面這些工具。
替代方案 1:系統原生截圖
macOS 的系統截圖在 macOS 10.14 Mojave 中獲得了更新,現在可以在啟動台(或者 macOS 26 Tahoe 的聚焦搜索)中直接找到「截圖」app。打開後,將在螢幕中間下三分之一位置顯示一個工具欄,可對截圖進行設置。macOS 系統截圖後,會有一個小窗口在螢幕的右下角,右鍵點擊,可以在預覽中打開並對其進行標註。「截屏」app 還可以對默認截圖和影片保存位置加以更改。默認情況下,會保存在桌面。

此外,macOS 系統截圖的快捷鍵為 Command-Shift- 數字:3 代表全螢幕截圖、4 代表窗口或部分區域截圖、5 代表打開「截屏」app 工具欄、6 代表為觸控欄截圖。快捷鍵可以在系統設置中進行修改。更多的設置方式,可以查看 Apple 支持官網。
相比 Cleanshot X,系統原生截圖的主要優點是響應速度快、簡單清晰,缺點則是標註工具相對較少,且缺乏直接上傳圖床的功能(不過實際上都是可以搭配 Automator 操作來實現的,但還是要折騰)。此外,系統截圖也無法直接將截圖貼在別的窗口上。
替代方案 2:Snipaste
Cleanshot X 畢竟只有 macOS 支持,且官方也沒有提供 Windows 支持的計劃。如果你日常同時使用多個作業系統,想要體驗一致,那可以試一試 Snipaste,支持 Windows、macOS 和 Linux。Snipaste 也是老牌的螢幕截圖和標註工具了,最先有的是 Windows 版本,因為輕量快速、可自定義功能極多,且可自動檢測界面元素,特別是支持截屏直接貼圖在螢幕上而廣受好評。

(來源:Snipaste 官網)
Snipaste 基礎版本是免費下載使用的,如果需要可以購買功能更多的專業版,價格為 99 元 / 3 設備。可以到 Snipaste 官網了解更多。
替代方案 3:Shottr
如果你只用 Mac,想獲得與 Cleanshot X 近似的體驗,但又覺得 29 美元的費用只是為了截個圖有點貴,那不如試試 Shottr。Shottr 是一款 macOS 上的免費截圖、錄屏軟體,在整體功能和易用性上和 Cleanshot X 完全不相上下,但在應用體積上比 Cleanshot X 輕量很多。Shottr 也支持對截圖文字進行 OCR 識別等功能,方便在一些情況下快速提取截圖中的文字。

如果你想支持開發者,可以付 12 美元升級到基礎版,付費後的版本可以使用在截圖中新增其他截圖等高級功能,且不會一直彈出勸人購買的彈窗提示,就算是支持開發者啦。可以在 Shottr 官網上了解它的更多功能。
https://shottr.cc/
剪貼板歷史記錄:Paste
Paste 是 macOS 上的剪貼板管理軟體,可以在螢幕下方顯示當前保存的剪貼板項目,對剪貼板歷史進行搜索,並靈活選擇粘貼形式。此外,Paste 還支持給剪貼板項目加上標籤進行分類,並且在 iCloud 進行同步,將項目同步給 iPhone、iPad 等其他 Apple 設備。Setapp 之外,這款軟體也採用訂閱方式進行收費,Mac iOS 通用訂閱在 App Store 中是 29.99 美元 / 年。
替代方案 1:Spotlight 搜索(macOS Tahoe)
Apple 終於在 macOS 26 Tahoe 的 Spotlight 聚焦搜索中集成了剪貼板歷史記錄功能(想想隔壁 Windows 10 開始就有了),可以直接通過快捷鍵 Command - 空格鍵喚出聚焦搜索後,再按 Command - 數字 4 打開剪貼板歷史記錄。macOS Tahoe 的剪貼板歷史記錄功能支持圖片、文本等格式,可以單獨刪除某一個剪貼板項目,也可以顯示來自 iPhone 的剪貼板項目。相對於 Paste 這類更加專業的 app 來說,還是稍顯簡陋,但後續的系統更新或許會納入更多功能也說不定。

替代方案 2:PasteNow
國人開發的 PasteNow 則是 Paste 的另一種替代方案。除了提供剪貼板歷史記錄等功能,PasteNow 也可以方便地管理剪貼板中的內容、在 iOS 和 macOS 之間同步(在 iOS 上採用第三方鍵盤的方式進行同步),還可以根據篩選條件創建剪貼板智能列表,例如篩選出上周複製過的、帶有「XX」字樣的文件或文字。

PasteNow 可以在 Mac App Store 、官網或者少數派站內購買,提供 14 天試用,正式版價格為 50 元。

菜單欄系統監控:iStat Menus
儘管劉海的加入讓 macOS 的狀態欄空間變得越來越寶貴,iStat Menus 還一直是我的「裝機必備」軟體之一。誰不想知道自己電腦當前什麼狀態呢?菜單欄上瞄一眼就能看到網速、CPU、內存等等情況,十分方便。當然了,macOS 的更新(終於)帶來了菜單欄天氣,可以不用再花錢訂閱 iStat Menus 的天氣服務了。
替代方案 1:Stats
Stats 作為免費開源的軟體,在功能性上和 iStat Menus 並沒有太大差異(甚至在安裝相關插件後還可以控制風扇速度),只是在可自定義的樣式上有一些差別,還是十分令人驚喜的。此外,和 iStat Menus 類似,Stats 還支持針對達到閾值的系統指標發送通知。例如,可以在系統消耗功率大於 10W 的時候發出通知,不過相比 iStat Menus 可以支持更高級的通知條件自定義功能還是略顯遜色。

Stats 可以通過 GitHub Releases 免費下載。
https://github.com/exelban/stats/releases
你也可以通過終端,使用 Homebrew Cask 來安裝:
brew install --cask stats
替代方案 2:Sensei
這個替代方案其實沒有那麼純粹。Sensei 並不僅僅有系統監測一項功能,而是 macOS 的一個「工具箱」,可以查看當前系統狀態、為系統清理大文件和緩存、測試內外硬盤速度、清理 app 卸載後的殘餘文件,當然 —— 還有菜單欄狀態監視。

如你希望在 Setapp 自帶的 CleanMyMac 之外再找一個類似的工具箱,或許 Sensei 也是一款不錯的替代方案。不過對於 Mac 而言,清理空間相關的需求,系統設置中的相關部分已經可以解決不少。
Sensei 是收費軟體,你可以在官網下載,提供 14 天試用,可以選擇訂閱或者一次性購買。
https://cindori.com/sensei
菜單欄項目管理:Bartender
上面已經說到,隨著 MacBook 劉海螢幕的普及,系統菜單欄的空間可謂是越來越緊張了。況且,macOS 26 Tahoe 好像還不太知道這塊「風水寶地」資源到底有多緊張似的,進一步加大了菜單欄項目之間的間隙,甚至還要在這裡顯示 iPhone 上的實時活動。難道下一代 MacBook Pro 終於要用挖孔屏了?
再加上,macOS 一直沒有像 Windows 那樣,採用托盤形式對多出來的顯示不下的菜單欄項目進行管理,Windows XP 時代任務欄圖標就可以隱藏;Windows 7 時代引入任務欄托盤,這可都是快 20 年前的功能了。
更讓 Bartender 這類軟體有了市場。Bartender 經歷了幾次大版本更新,幾乎每次 macOS 系統更新就會讓它暫時不可用一會兒;還經歷了一些開發者更換的輿論風波 —— 不過至今應該還是不少人在 macOS 上管理菜單欄項目的首選吧。
Bartender 的核心功能主要是,隱藏系統菜單欄中的圖標項目,可以設置僅僅在有關 app 執行狀態更新的時候顯示(有點類似 Windows XP 和 Vista 中的任務欄)。
替代方案 1:macOS Tahoe 可自定義的菜單欄項目
Apple 在 macOS Tahoe 中可終於對菜單欄項目做了可謂是「大刀闊斧」的改變:一是在系統菜單欄中顯示的第三方 app 現在可以直接在系統設置中選擇開啟和關閉,而不需要開發者把選項做進 app 里;二是控制中心中的控制項可以直接顯示在菜單欄(這一點之前的 macOS 版本僅限部分項目);三是菜單欄現在還會根據系統連接配件、狀態更改(例如亮度、音量等)動態顯示一些項目,也包括 iPhone 上的實時活動。
因此,如果你用 Bartender 僅僅是為了把一部分項目隱藏掉再也不想找到它們,那麼 macOS Tahoe 的更新想必已經十分夠用了。但如果你想要動態顯示這些圖標,那麼可能系統能夠自定義的項目目前還比較有限,僅有部分系統狀態項目可以打開「啟用時顯示」。


替代方案 2:Hidden Bar
曾獲得 App Store 官方 Stories 推薦的開源免費小工具 Hidden Bar 可以實現 Bartender 類似的效果。Hidden Bar 在菜單欄上會顯示為一個「|」豎線,按住 Command 鍵拖動菜單欄上的圖標,並把它們拖移到菜單欄的左側,即可隱藏這些圖標,直到你點擊箭頭,它們才會出現。

你可以從 App Store 下載 Hidden Bar,或者到 GitHub 頁面查看源代碼。此外,App Store 中也還有一些大同小異的收費 app 方案,期待一個有緣人測試一下,然後在少數派主頁來個 Mac 菜單欄整理軟體大橫評吧?
https://apps.apple.com/cn/app/hidden-bar/id1452453066
下載和轉換網路影片:Downie & Permute
來自同一開發者的 Downie 和 Permute 可謂是「天生一對」,一款負責從影片網站扒影片,另一款則負責對影片進行後期處理。儘管經常被吐槽為 ffmpeg 的 GUI 版本,但畢竟整體來說還是簡單易用的。
如果你對上面的操作有一定需求,不如看看下面的兩款開源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 1:yt-dlp ffmpeg
只需在命令行敲一行代碼,yt-dlp 和 ffmpeg 就可以幫你搞定下載和轉換格式兩件事。如果記不住 ffmpeg 複雜的指令系統,那麼請 AI 代勞無疑是個好辦法。在 macOS 上安裝 yt-dlp,只需要一行 homebrew 命令,它會自動幫你下載好包括 ffmpeg 在內的所有的依賴包:
brew install yt-dlp
替代方案 2:HandBrakeHandBrake 是開源免費的影片格式轉換軟體,支持 Mac、Windows 和 Linux。HandBrake 支持一般影片格式轉換軟體的常見功能,包括轉換隊列、詳細的質量設置、字幕嵌入等等。不過,它僅僅是一款影片格式轉換軟體,無法直接幫你從網際網路上下載影片(也就是說,只能用來替代 Permute)。通過 Homebrew 可以很方便安裝 Handbrake:brew install --cask handbrake-app

影片播放:Movist Pro
macOS 上的 QuickTime Player 似乎越來越沒存在感(除了一些奇妙的用法,例如給 Apple TV 截屏),大家一般都會用第三方軟體來播放本地影片。Setapp 提供的解決方案是 Movist Pro,也是一款十分強大的多格式影片播放軟體。不過,如果僅僅是日常播放一些本地影片的話,下面兩款替代方案也完全可以滿足需求,而且都是免費開源軟體。
替代方案 1:IINA
IINA 是一款高顏值的 macOS 開源音影片播放軟體,基於 mpv,支持常見影片格式的同時,還支持自動查找影片字幕等功能,非常適合播放本地影片使用。安裝 IINA 也很容易,一句 homebrew 命令即可解決:
brew install --cask iina

替代方案 2:VLC Media Player
既然是影片播放器,那麼老牌的 VLC Media Player 這個開源、跨平台的方案那就必須拿出來一說啦~ 這款軟體也是我之前在 Windows 上必備的影片播放軟體,響應速度快、支持格式多,可能在 macOS 上的顏值比不上 IINA(你可以使用皮膚編輯器發揮個人創意),但勝在跨平台體驗一致 —— 也支持 Android、iOS 乃至 Apple tvOS。你可以使用 homebrew 安裝 VLC Media Player:
brew install --cask vlc

✍️寫作:Ulysses
Ulysses 是 macOS 上比較老牌的寫作軟體了,轉訂閱制之後也加入了 Setapp。Ulysses 的主要優點就是顏值高、一定程度上支持 Markdown 語法(Ulysses 默認使用一種名為 Markdown XL 的拓展語法)、主題非常多且自定義程度高、支持字數統計和字數目標進度,還附帶語法檢查工具,並且可以通過類 CSS 樣式表的樣式語言(Ulysses 也提供不少模版可供下載)自定義輸出格式,支持 HTML、PDF 乃至 Word 文檔等多種常見文檔格式。之前用過一段時間 Ulysses 寫各種文檔,確實還是比較舒服的 —— 如果不是售價太貴的話。
替代方案 1:Typora
Ulysses 畢竟僅支持 Apple 平台(包括 macOS、iOS 和 iPadOS),如果你需要一個跨平台的方案,並且沒那麼貴,那麼 Typora 值得考慮。Typora 是一個「所見即所得」的 Markdown 編輯器,指定主題後,就會自動使用該主題對 Markdown 語句進行渲染,後續導出格式也都會使用類似的格式。除此之外,Typora 就是一款純淨的 Markdown 文字編輯器。

目前,你可以在官網或者少數派購買 Typora 3 設備授權出售,售價為 89。

▍替代方案 2:飛書文檔
目前,不少在線文檔工具也支持 markdown 語法來進行文件編輯。不過,從我個人使用習慣來說,還是最喜歡 飛書文檔,整體給人的感覺最為流暢,而且個人版免費使用也非常夠用。我在少數派的稿件,目前大部分是使用飛書文檔完成的。不過使用此類在線文檔工具的一大弊端就是隨時開著瀏覽器,有些時候對於系統資源的耗費,會比傳統的桌面原生 app 更大一些。

圖片壓縮:Squash
Squash 如其名,就是用來壓縮圖片用的。說實話,我更喜歡它尚未更新前,就是一個大大的壓縮機的界面,圖片拖進去、壓縮️,就完成了。現在的軟體默認有了一些設置,反而沒有那麼直觀了。
替代方案 1:ImageOptim
https://imageoptim.com/mac
我的首選免費替代方案 ImageOptim 的功能很簡單,只需要打開軟體之後設定好各類參數,然後把圖片拖進去(一次拖批量的圖片也是沒問題的),軟體就會自動幫你批處理壓縮圖片。

替代方案 2:Tiny Image
https://github.com/kyleduo/TinyPNG4Mac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tinypng 這個以智能有損壓縮技術而聞名的 web 在線圖片壓縮工具。它能夠在最大限度保持視覺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減少 PNG 與 JPEG 圖片的文件體積。但每次都打開網頁轉換也太麻煩了,所以我這裡推薦 Tiny Image 這個開源方案。

申請好 TinyPNG 的 API,填入 Tiny Image 以後,就可以像其他圖片壓縮軟體一樣,拖拽放入圖片壓縮;如果你習慣 TinyPNG 的話 Tiny Image 是個不錯的選擇。
批量文件重命名:Renamer
面對一大批需要重命名的文件不知道該不該一個個手動命名?類似 Renamer 這樣的 app 可以幫你迅速重命名一批文件或文件夾,只需要設定固定的修改模式即可。例如,為文件添加上最後修改的時間;或者批量替換文件的編號。Setapp 的解決方案 Renamer 儘管看起來更加 macOS,但是在我看來似乎還是少了一些比較關鍵的功能,而且其「預設」的這些模式,常常讓人覺得沒那麼直觀。
替代方案 1:macOS 的 Automator 自動操作
macOS 其實自帶對於文件名稱進行批量操作的 app,那就是圖標是一個機器人的「Automator」自動操作 app。你也可以把它想像成 macOS 上一個稍微古老一些的快捷指令。當然了,它的功能不僅僅是重命名,凡是在支持的操作,都可以在這裡創建工作流程,然後批量進行處理。
Automator 可以對文件名添加日期或時間、連續編號、替換文本等操作,功能還是比較強大的。在此之前,你可以使用內置的其他操作,對文件進行排序,或者查找文件的相關內容來對文件進行重命名……等等,這就是發揮想像力的時候了。

替代方案 2:Advanced Renamer
Advanced Renamer 支持許多高級功能,包括導入 csv 文件並把其中的欄位作為重命名文件的依據、使用正則表達式匹配原文件名中的部分片段並進行替換,等等。Advanced Renamer 同時也是跨平台的軟體,同時支持 macOS 和 Windows。首次使用它可能會被它有點古老的界面嚇到,但其實整體操作來說還是很有直覺性和容易上手的。

Advanced Renamer 個人使用是免費的,並且在功能上並無太大差異(除了會出現希望讓你付費的提示)。如果你覺得軟體很好很常用,那麼還是值得支持一下開發者的。可以從官網下載 Advanced Renamer。
https://www.advancedrenamer.com/
⌨️快捷鍵修改:Keysmith
通過鍵盤快捷鍵來提高電腦的操作效率,從最普及的複製、粘貼、截圖,到一些小眾的用法(例如在 macOS 中 option 鍵通常能夠打開的一些新天地)—— 找到適合自己和鍵盤習慣的鍵盤快捷鍵還是相當重要的。Setapp 中就有一款 Keysmith,可以幫助你錄製宏操作,並給這些操作賦予鍵盤組合快捷鍵;它還可以通過瀏覽器插件(支持 Chrome 和 Firefox)錄製網頁 app 上的宏操作。
替代方案 1:系統設置
如果你跟我差不多,對於鍵盤快捷鍵的需求並不是很高,同時也還是更習慣鼠標進行操作,只是希望對有限的系統操作的快捷鍵進行修改以便符合個人使用習慣或者鍵盤配列,那麼或許系統設置裡面對鍵盤快捷鍵的修改操作就已經可以滿足你。

此外,如果你知道 App 菜單項的準確名稱,系統設置 app 也可以直接為 app 的相關操作加上快捷鍵。

替代方案 2:CustomShortcuts
如果你覺得每次設置一個快捷鍵就要記住菜單項的準確名稱很麻煩,況且還需要逐個 app 進行設置 —— 不妨試試 CustomShortcuts 這款 app。它可以幫助你在菜單項層級間準確找到你在某個 app 中想要執行的命令,並且給這個命令添加你認為合適的鍵盤快捷鍵。更方便的是,如果不同的 app 之間有類似的菜單項(例如 iWork 或者 Microsoft Office 套件常常有一些菜單項是類似的),還可以在 app 之間複製粘貼這些菜單項。

你可以在 app 開放上 Houdah 的官網下載 CustomShortcuts 這款小工具,是免費的。
https://www.houdah.com/customShortcuts/download.html
Setapp 作為一個整體訂閱制的軟體包,對我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使用 macOS 工作、生活、娛樂的各種需求,基本上都能找到一個 app 來滿足,而不需要在網站上大海撈針一般搜索,或者問 AI 什麼軟體好用;app 的維護成本也更低,卸載、更新、重裝,都可以一鍵操作)。但易用的背後確實是存在機制上的限制:當軟體功能都採用訂閱制的時候,我到底是購買了軟體,還是只是購買了它的一部分呢?這種對擁有感覺的不確定性,可能恰恰是許多人反對訂閱制軟體的底層原因吧。
無論你決定跳車與否,我都還是希望你可以嘗試嘗試這篇文章中的 app,它們大多數都是免費的,或者至少提供一定時長的試用期。希望能夠為你使用 Mac 帶來一些新鮮感,也說不定你試完就發現自己好像不一定需要 Setapp 了。
最後,也希望大家能在留言區分享自己在用的 Setapp 里的平替軟體,幫助別人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軟體。畢竟,效率提升不單純是靠工具來實現的,適合自己節奏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