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芯』係數醫融合 『智』創健康未來」2023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暨英特爾智能醫療健康創新合作論壇在京舉行。在醫療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攜手「醫產學研用」合作夥伴,共同探討如何推動數醫融合創新,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並分享技術解決方案和相關落地實踐。
科技革命重塑醫療結構體系
首都醫科大學急診醫學系主任、北京朝陽醫院急診中心主任郭樹彬表示,科技革命正在重塑整個醫療結構體系。醫院所面臨的巨大挑戰是,如何快速認識和了解科技革命對醫療帶來的衝擊,把科技的最新成果應用於臨床實踐。
「新醫科」是國家的「四新」戰略之一,新醫科就是科技革命與IoT、網際網路等各類技術,與傳統專業的深度融合,進行全面的轉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是推動轉型的源動力。
在未來的健康醫療體系下,我們每一個人能夠藉助於網絡實時連接解決醫療相關的問題。在實現連接的基礎上,如何形成院前、院中、院後連續的醫療體系構建,這是目前比較迫切的問題。
去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和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基於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提供的新型傳感技術,交互技術及CPU、GPU、AI和FPGA等計算平台,以急診醫學需求為切入點,以智能機器人為載體,將健康管理、急救及康復應用延伸至家庭、社區、機構、高校等場景。
科技賦能醫療,替代醫生進行那些重複性工作或者是模式化的工作。英特爾研究院副總裁、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表示,在過去這十來年,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每一個階段都在用相對最新最可用的技術賦能醫療健康行業。
在硬體層面,英特爾醫療信息領域的技術方案提高整個部署的性價比,也降低能耗。英特爾構建未來數字化轉型的數字化底座,包括各種各樣類型的晶片。未來,類腦計算、量子計算是新的計算形態,它會帶來新的算力的能效比的發展以及各種新的計算範式的轉變。
在軟體方面,英特爾提供混合智能的框架,包括分布式的異構計算系統、異構計算編程框架、人工智慧管理框架,結合邊緣計算和客戶端計算,oneAPI軟體框架讓異構編程向未來兼容,降低軟體的投資,避免重複開發。
混合邊緣智能把AI的能力通過邊緣計算的方式,軟硬結合地進行部署。例如「無界」醫療技術平台實現了數字人、生成式AI、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技術融合。
宋繼強說,院內院外,跨越不同時間地域的診療不是某一個技術點的問題,而是一個整體方案,包括端到端的延遲、數據隱私的保護、用戶體驗,乃至讓解決方案的整個開發能夠面向未來兼容,這些問題都要解決。「英特爾的優勢在於多維度上的技術積累,實現面向現在和未來的硬體發展、系統演進和軟體兼容。」
「無界」醫療技術創新平台
產業需求與先進技術形成一個完整的,端到端的概念驗證的原型,如何把它變成一個可以工作的系統,並且滿足系統的實時性等要求,這個相對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它不只是一個技術點。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聚焦視覺理解與視覺合成,應用英特爾軟硬體,從雲到邊緣,包括新的傳感器的引入和智能算法的加持,搭建基於數字人、虛擬現實、生成式AI技術的遠程醫療系統。
在活動上,英特爾中國研究院,聯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同濟大學數字創新中心、泰安市中心醫院和英麒智能發布了新一代「無界」醫療技術創新平台。該平台聚焦防診治康能力,覆蓋診前診中診後多領域,在數字人、數字孿生、自由視角影片等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先進技術,和英特爾異構硬體強大算力的支持下,提供端到端系統方案,為醫生和患者帶來便捷、高效、沉浸式的遠程溝通體驗。
郭樹彬表示,「無界」診室是朝陽醫院和英特爾合作的一個方面,「無界」診室的意義讓醫患之間的聯繫更緊密,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藉助無界診室觸達醫療體系,「無界」診室可以幫助進行院外的諮詢、隨診甚至是初診。這改變了現有的醫療診斷模式,開啟了一個新的居家診療、線上診療的模式。
「無界」診室可以使診室開到千家萬戶,開到每個人身邊,時時刻刻都有診室,這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現在到醫院掛號看病難和看病不方便的情況。「未來的醫療可能會是無差別醫療,即使是位於偏遠地區的患者,只要網絡所及、軟體裝上,醫療資源發達地區的專家教授就可以為他們診斷。」郭樹彬說。
除了這些工作之外,「無界」診室還將引入數字分身,基於數據模型和資源,對患者建立預警模型和預診模型,這可能給醫療的效率、體系、能力、結構帶來巨大的改變。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數字醫療健康實驗室總監王鵬表示,在英特爾搭建的框架、體系之中,各個合作方之間可以形成一個閉環,促進整個智能醫療生態的發展。
智能醫療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技術與生態。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將繼續秉持英特爾中國「植根中國、服務中國、共同發展」的理念,發揮在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推進整個醫療生態的更廣泛合作,與各界夥伴一起打造本地化的數醫融合解決方案,讓醫護服務更人性化、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