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赤道大西洋海水迅速降溫,速度史上未見

2024年08月22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道大西洋海水溫度下降太平洋反聖嬰時間延後2024年仍可能是史上最熱一年

赤道大西洋海水迅速降溫,速度史上未見


聖嬰現象與人為暖化下,一年多來全球海洋溫度已屢屢打破高溫記錄,但最近高溫現象終於有所緩解,大西洋降溫速度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讓科學家都感到困惑,若確定出現大西洋反聖嬰現象,可能會影響世界各地的天氣發展。

今年海洋溫度飆升,部分原因是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以及2023年和2024年特別強烈的聖嬰現象,但大西洋已經率先變冷。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局(NOAA)報告指出,今年到目前為止,北大西洋的大部分地區都非常溫暖,2024年初以來,赤道大西洋東部的海水也異常溫暖,但跨大西洋熱帶的水域從六月初以來已經迅速降溫。

數據顯示,從非洲海岸一直延伸到加勒比海,即赤道大西洋中部的海面溫度,比同時期平均溫度低0.5–1.0℃,如果到8月底海水繼續變冷,就符合「大西洋反聖嬰」的定義,當平均海洋溫度至少連續三個月下降至少0.5℃時,科學家就會宣布反聖嬰現象發生。

赤道大西洋海水迅速降溫,速度史上未見


赤道大西洋溫度開始大幅降溫。(Source:climate.gov)

通常6到8月,海水溫度預計會上升,但今年一反常態,而且下降幅度是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科學家不解的是,通常信風減弱會與升溫同時發展,但現在赤道大西洋降溫與信風減弱卻同時發生。科學家表示,聖嬰現象和反聖嬰現象都是由信風、太陽加熱和熱帶地區降雨驅動的複雜系統,很難預測,但大西洋氣溫的突然變化仍然令人費解,似乎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它發生得如此之快。

過去一年多來強大的聖嬰天氣事件與氣候變遷共同作用下,將全球氣溫推至新高,現已結束。NOAA觀測全球海洋溫度變化時表示,ENSO中性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持續,反聖嬰現象有66%機率會在9月至11月期間出現,11月至1月期間有74%的可能性。至於反聖嬰發展緩慢,可能是因為地球的海洋在去年飆升至創紀錄的高溫後,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冷卻。

若大西洋反聖嬰現象確實發生,可能會影響全球海洋循環,因為大西洋變冷可能會延遲太平洋向反聖嬰現象轉變的時間,科學家將其描述為兩大洋之間的「拉鋸戰」。

科學家還是對反聖嬰現象的出現相對有信心,因為太平洋表面下方有大片溫度低於平均水平的海水,這些海水「正在緩慢但肯定地接近海面」,強度尚未確定,模型顯示目前從弱到中等的各種機率。

過去12個月全球氣溫升高已超過1.5°C,賓州大學氣候科學家表示,反聖嬰現象出現將使過去一年的異常短期峰值消失。但今年仍有77%的可能性會超過2023年,成為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並且有近100%的可能性躋身最熱年份前五名。科學家呼籲人們需要做好準備,應對乾旱和其他因人為氣候變遷而變得更加常見的極端天氣事件。

(首圖來源:Unsplash)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