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們對使用新驅動的Intel Arc A770和A750顯卡進行重新測試,在新驅動的加持下Intel的這兩款顯卡性能明顯比剛出來的時候好了不少,其實Arc A系列顯卡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生產力工具,顯卡所用的Xe-HPG架構配備雙Xe媒體引擎,還支持Deep Link技術可與Intel核顯協同工作, 新的驅動既然優化了遊戲,影片製造方面是否也有性能優化呢?今天我們就來測試一下。
下面我們先來複習一下Arc A系列顯卡所用的Xe架構配備的媒體引擎方面的知識:
Xe媒體引擎
雖然Xe-HPG架構主要面向遊戲應用的,但在針對影片硬編解碼的Xe媒體引擎部分,英特爾在Xe-LP本來就很全面的基礎上再作加強,Xe-HPG架構現在可支持VP9、AVC、HEVC和AV1格式的硬體編解碼,最高能支持到8K60 12-bit HDR硬解碼,以及8K 10-bit HDR硬編碼。
其中AV1硬體編碼是英特爾首家提供的技術,在Arc A系列顯卡發布時NVIDIA RTX 40系和AMD Radeon RX 7000都沒出來,這種影片格式有更好的壓縮比和畫質,效率要比常見的H.264格式高了50%,即使相比HEVC也高了20%,更適合作為未來網際網路的超高清影片傳播格式,而且AV1格式是開源無授權費用的,目前HandBrake、Adobe Premiere Pro和FFMPEG等知名軟體都已經支持Intel這個AV1硬體編碼能力。
Deep Link技術
由於英特爾在自家的12代酷睿以上的CPU中還帶有Xe核顯,所以他們想到了讓Arc系列獨立顯卡可以與核顯一起協同工作,這稱為Deep Link技術,目前提供了Stream Assist、超級編碼以及XMX引擎三個功能,其中Stream Assist對遊戲直播主很友好,可以調用核顯來處理遊戲畫面的串流、虛擬綠屏以及自動捕抓遊戲精彩時刻等工作,從而讓獨立顯卡專注於提供最大的遊戲性能。
至於超級編碼,因為在Iris Xe核顯本身也是帶有硬體編解碼器,這個功能就可以讓核顯與Arc系列獨立顯卡的媒體引擎一起處理影片的編解碼工作,而類似的做法是,XMX引擎則是把Iris Xe核顯和Arc系列獨立顯卡的運算能力集合起來,加快一些AI項目的處理速度。不過目前Deep Link技術還無法用在遊戲當中,並不能讓核顯來幫助提高一點遊戲幀數。
測試平台與說明
測試平台使用目前Intel Core i9-13900KS處理器,開啟核顯,搭配華碩ROG MAXIMUS Z690 EXTREME主板,芝奇焰鋒戟DDR5-6000 16GB*2內存,測試使用的是藍戟Arc A750 Photon 8G OC W亞運聯名款顯卡,使用的是最新的4824版驅動以及首發當日推出的3490 WHQL版驅動,參照物是NVIDIA最強的RTX 4090,實際上NVIDIA RTX 4070 Ti以上都有雙影片編碼器影片處理性能相近。
所用顯卡是藍戟Arc A750 Photon 8G OC W亞運聯名款,藍戟在這張A750上確實下足了功夫,在其白色外觀的基礎上加入了亞運的設計理念,比純白配色更具美感,顯卡背板的左側上添加了由扇面、賽道、錢塘江、錢江潮頭、網際網路符號以及太陽圖形共六大元素組成的會徽,並且在右側加入了同樣以錢塘江和錢江潮頭為形象核心組成的延展設計,整體形象象徵著團結攜手、緊密相擁、永遠向前的亞運精神。
影片轉碼性能測試
測試軟體包括常用的影片製造軟體Davinci Resolve以及Handbrake Nightly轉碼軟體,兩者都支持Deep Link技術。
Davinci Resolve
先來看看Davinci Resolve Studio 18的影片導出,使用的是我們專用的測試工程,分別導出AV1、H.265、H.264格式的影片。Arc A750在使用最新的驅動後編碼轉碼速度確實明顯提升,AV1與H.265的影片導出用時降低了1/3,而H.264編碼則沒什麽變動,可以看到A750的AV1和H.265影片導出效能已經比RTX 4090要強了,而且它還可以配合Xe架構的核顯協同工作,核顯負責解碼獨顯負責編碼,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提升最大的是在導出H.264影片的時候,獨顯 核顯實現了對RTX 4090的反超。
8K影片導出沒有舊驅動的成績是因為舊驅動根本不能跑,此外由於UHD 770核顯處理不了8K影片所以Deep Link也無效,所以上面的成績是Arc A750在最新驅動下跑的,可以看得出A750無論是AV1還是H.265的8K影片導出速度都是要比RTX 4090更快的。
Handbrake Nightly
接下來是Handbrake Nightly的轉碼測試,這軟體其實是支持Deep Link的,但這東西默認是關的,需要手動打開,然而轉碼時任務管理器根本看不到核顯的負載,然而實際上轉碼速率是提高了,測試是用一個10分鐘的4K H.265影片轉成別的格式,採用H.265 QSV 2160p 4K預設確保影片質量參數一至,通過改動影片編碼器格式來導出不通格式的影片。
目前Handbrake的正式版並不支持NVEnc的AV1影片編碼,而測試版有問題無法調用NVIDIA的影片解碼器,所以RTX 4090的H.264與H.265影片是用正式版來測的,這兩個的編碼器預設選的是Fastest,AV1影片轉碼則用的測試版,由於此時CPU會負責影片解碼,CPU負載明顯比其他的要高,編碼器預設選的Medium。
Intel的顯卡用測試版還是正式版都沒區別,功能都齊全,編碼器預設是默認的Speed,從測試結果來看新舊驅動對轉碼性能影響並不大,然而3490驅動轉AV1會報錯,根本轉不了,新的驅動就沒這個問題。可以看出在使用Deep Link讓獨顯與核顯協同工作後轉碼速率是有一定提升。
如果單論顯卡轉碼性能的話,RTX 4090的H.265/H.264性能是要優於A750的,但在A750配合UHD770開啟Deep Link之後差距就縮小很多了,至於AV1轉碼,由於軟體問題RTX 4090需要使用CPU來解碼,所以速度要比使用硬體解碼的A750要慢一些。
全文總結
從測試結果來看Arc A750的轉碼性能是可與對手旗艦級的RTX 4090相媲美,其實在Arc A系列發售初期的驅動就能發揮出顯卡的大部分轉碼性能,當然那時候還說不上完美,最新版本裡面的表現確實要好一些,此外Intel的獨顯還能與第12代或更新的酷睿處理器核顯一同開啟Deep Link功能,讓轉碼效率更上一層樓,在兼容的影片格式方面,它支持AV1、H.265、H.264等主流影片格式,對於影片工作者來說是一塊效率相當高的獨顯。
說完性能再來看價格方面的因素,由於Arc A系列顯卡全系列都擁有完整的兩組Xe媒體引擎,所以理論上A380、A750、A770顯卡的轉碼效率都是差不多的,當然GPU頻率、顯存帶寬、顯存容量多少會有些影響,綜合這些東西來看,1699元的Arc A750其實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價格不高,整體性能比A380好得多,轉碼效率可與對手旗艦RTX 4090叫板,兩者的差價接近10倍,其實RTX 4070 Ti的轉碼性能也與RTX 4090相近,但價格也是A750三倍以上,可見A750作為影片加速卡來說性價比是相當高的,配合Intel自家處理器的話可以組件一套性價比以及效率都相當高的影片工作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