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好。」
在正式進入場館之前,我根本沒有想到,《碧藍航線》盛夏清涼節上海站邀請的Coser陣容會如此豪華,Coser們的實力會如此「出眾」。

當然,這都是後話。
在趕往活動現場的路上,我特意提前到達,希望能在第一時間入場,儘早開始與自己二次元老婆的邂逅。
顯然,持有這種想法的並非只有我一人。在活動正式開場前,熱情洋溢的玩家們早已守候在場外,入口處甚至已經排起了看不到尾的長龍。

沒辦法,於是我趁著這個空當,湊上前和身旁一些正在排隊玩家聊了起來,想看看大家都是出於什麼原因過來參加活動的。然後我驚奇地發現,有不少玩家是一路從廣州站追到上海站的。

今年清涼節延續了去年傳統,在全國多個城市依次舉辦了線下活動,上海站只是三站中的最後一站。
當我問他們「為什麼能夠連續參加三站活動」時,其中一位「指揮官」立刻說道:「當然是因為運氣好啊,都搶到入場資格了,而且我在重慶站抽到了這次的大獎『露營椅』。」
「難道最重要的不是因為熱愛《碧藍航線》嗎?」
回復我的是啞然一笑:「來參加活動的有哪個不熱愛啊。」
我必須承認,自己確實是多此一問——「熱愛」對於能夠放棄舒服的冷氣房,頂著炎炎夏日跑到現場的「指揮官」而言,是一個根本不需要提及的先置條件。
別說搶到票來現場的,哪怕是那些沒能搶到票,轉而在留言區「痛哭流涕」的,他們的熱愛也不會比前者差上分毫。

那麼,在隊伍長龍灼灼目光中的《碧藍航線》清涼節,能回應玩家的這份熱愛,以及由這份熱愛生出的期待嗎?
入場之後,我開始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當然,我的心裡其實早已經有答案。
先不說別的,這次《碧藍航線》港區盛夏清涼節的上海站,確實玩得很「大」,比廣州站和重慶站都大。
現場足足有40多位Coser,扮成玩家們熟悉的角色,分布在場館的各個區域,於活動全程陪伴著每一位玩家。在此基礎上,Coser們也會根據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裝束,前往對應的造景區域,和玩家們進行互動。

當然,變「大」的不止有Coser陣容。這次上海站的活動場地,同樣比去年大上不少,內容也跟著豐富了許多。場地內分布了許多互動區域,細數下來,能在手冊上進行集章的互動點,就足足有十幾處。

不過這些互動點雖多,卻不會讓人覺得混亂。玩家們能夠很輕鬆地找到集章冊上的對應地點,完成打卡任務。我覺得,這多虧了《碧藍航線》官方為了方便玩家認路,而提前在造景上設計的小巧思。
場地雖大,但其中不同區域被風格各異的造景劃分,還有著各自的標誌性建築,讓人在遠處就能一眼認出。
比如說,活動入口處的造景便充滿了「夏日風情」,地面鋪滿細沙,各處也支起了沙灘椅和遮陽傘——這一看就是「沙灘營地」。

「沙灘營地」之所以能躋身最熱鬧的區域之一,並非毫無緣由——沙灘嘛,角色的裝束自然也以吸睛的泳裝居多。

當然,其他區域的熱度也不遑多讓。比如說,往前走到場地中心,你能看到左邊區域矗立著巨大船錨,造景整體為深藍、暗紅兩色對撞,盡顯塞壬的詭譎氣氛,這裡便是塞壬以及META陣營的主場「未知海域」。

有很多玩家不惜排長隊,也要前往「未知海域」,只為仔細端詳那些幾乎一比一復刻的塞壬艦裝。

就連場地內的打卡小遊戲,也適配造景元素進行了一番精心包裝,甚至能讓人通過遊戲名稱,就聯想到其所在位置。
比如說,有個小遊戲的玩法,就是把小球從一塊彎彎曲曲的長板一端滾動到另一端,但在「破浪前行」這一概念的包裝下,很容易就能讓人猜到,它就位於離大海最近的「沙灘營地」里。

除此以外,集章冊簡潔明了的排版設計,把每個區域的互動點分別歸類,進一步幫助玩家從整體上了解到不同區域分別有哪些活動。
這些巧思的相互配合,最終讓場地的內容分布達到了十分沉浸、多卻不亂的效果。
風格迥異且十分精細的區域布置,一看就知道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官方花如此多心思,請大量Coser,在場地中安放大型裝置,甚至邊邊角角也仔細考究一番,自然不只是為了方便玩家認圖,或單純的「物資溢出」了。這一切的一切,只為了給「指揮官」提供一個沉浸感十足的世界,讓他們能夠盡情享受這場專屬於他們的夏日狂歡。
對我來說,當我漫步在「清涼港區」的一角,面前的「貅」注意到我的到來,勾起一抹微笑向我輕輕招手時,我在那一瞬間,確實覺得自己就是剛出擊歸航的「指揮官」,「貅」正站在港口歡迎我的歸來。
至於其他「指揮官」的感受,我覺得可以從這次活動的核心區域——位於中央的主舞台,直接找到答案。
安排在場地中央的主舞台,可以輻射到場地里的大半空間,讓大家在排隊等候打卡活動的同時,也能欣賞到舞台上輪番演出的節目。節目內容精彩紛呈,既有大家都最熟悉的抽卡環節了,也有《碧藍航線》的歌曲演出,還有Cosplay走秀表演。每一個節目都能很好調動現場的氛圍,收穫玩家們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在這些舞台表演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過於歌曲演出的合唱環節。
當主唱將話筒遞向台下觀眾時,收穫了不少玩家的熱烈回應,但比這些更能體現出玩家們對《碧藍航線》深沉熱愛的,是其中夾雜著屬於克服自身社恐的玩家們,更為微弱的合唱聲。這些聲音雖然不大,也不算堅定,卻如同Bass一般重要,會在每個合唱環節準時出現。它們就像是一顆顆小小的火種,不起眼,卻在清涼節中被匯聚,最終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聲量,點燃了整個場館的熱情。

在舞台表演的間隙,很多玩家都被氣氛所影響,相當自然地打成一片,開始討論起遊戲以及清涼節的里里外外。相當巧合的是,我又遇到了在入場排隊時交談的那幾位玩家。
順著「清涼節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的話題,我們又接著聊到今年三站活動的種種細節,通過這些指揮官的口述,我也了解了前兩站活動的不少細節,以及用心之處。
比如,有人表示前兩站的場地雖然更小,但廣州站的米倉投影,以及重慶站的3788觀影橋大屏投放相當氣派,讓自己覺得身為財大氣粗的港區「指揮官」,相當有牌面。而大屏投放的內容也饒有趣味——螢幕中央的主視覺圖,正好是玩家社區津津樂道過一陣的「合成大艦船」小遊戲,不少玩家在看到後,都會互相對視一眼,會心一笑。

有位去年就參加過清涼節玩家表示,今年的活動體驗明顯有了很大進步。比如,場地的動線安排得更合理;只能靠運氣完成任務的抽卡小遊戲,如今也增加了「保底機制」;

再說到連續參加三站活動的感覺,有位玩家覺得布景和互動環節雖然有重複的部分,但都有根據場地做出差異化的調整,能持續給玩家帶來新鮮感,哪怕有內容完全重複,其質量也完全經得起重複體驗。

還有人說到《碧藍航線》在活動之外的細節上的周到考慮——廣州站舉辦活動時,天公不作美,官方迅速反應,採取搭建遮雨棚、發放冰水等措施,保障「指揮官」的體驗。
其實在上海站的體驗中,我自己也感受到了《碧藍航線》在細枝末節上的用心。
比如說,上海站的伴手禮有個相當實用的坐墊,玩家累了可以直接用它席地而坐,既能避免弄髒衣物的不便,又能減少堅硬地面帶來的不適感(不過,也有不少指揮官只想把坐墊留作收藏,寧願坐地板上,也不捨得在現場使用)。

另外,在入口發放伴手禮時,每個玩家都能領取一瓶飲料;場內還專門在醫療站旁邊設置了一個冰激凌領取點……現場不少玩家看到這些細節後,都會讚嘆官方考慮周到。
我心中的答案,就此得到驗證。
而且我相信大部分到場的「指揮官」,心中都和我一樣,早就從《碧藍航線》8年的陪伴中得出了答案。
其實仔細一想,《碧藍航線》的「港區盛夏清涼節」,可以連續兩年靠單一IP,就在全國多座城市舉辦線下活動,尤其從沒有參考和人氣積累的第一年,就開始一票難求,靠的絕不僅僅是官方在活動布置、互動環節上的用心,更重要的是《碧藍航線》本身以及運營團隊,與玩家之間長期建立的深厚羈絆。
就像《碧藍航線》之所以能持續吸引新玩家加入,並讓包括我在內的老玩家們長久遊玩,不僅僅是因為遊戲本身,更在於官方對玩家所展現出的態度,可以稱得上是有求必應,官方多年的運營,在玩家社區可以說是有口皆碑。
官方做出的很多努力,我們老玩家都看在眼裡。比如,遊戲在減負方面做得尤為出色:活動關卡和大世界的自律作戰,科研列隊,支持內置陣容裝配代碼等功能一應俱全。除此以外,遊戲內還增加了諸如獨立郵件資源倉庫、特殊郵件補發機制、meta船獨立船塢,以及增加秘書艦隊列等貼心功能。

或許正是《碧藍航線》長線運營積累下的口碑一路開花結果,才造就了兩屆清涼節的火爆場面。
在活動現場,我還注意到了「開服紀念3000天」的美陳。

是的,從2017年開服至今,《碧藍航線》和角色們已經陪伴我們整整3000天了。這3000天裡,同樣有很多讓我難忘的瞬間——我記得開發船塢系統剛實裝後,自己瘋狂倒油肝「路易九世」;記得自己看到「突擊者」連飛的二創影片後心血來潮,也跑到15-4凹了半天;記得自己參與激勵活動,投稿了一段小動畫,不僅拿到了官方獎勵的紅尖尖,還收穫了同好的評價和鼓勵……

我也記得2023年暴雨淹沒BW,恰好和「指揮官,歡迎回港」的標語形成梗圖;

記得地鐵宣傳圖片由於「過大」,而不便展示的「官方玩梗」……
正是玩家和《碧藍航線》之間的相互回應,讓彼此之間心意相通,帶領「指揮官」和「港區」跨過一個個日日夜夜,經過「七年之癢」的考驗,並最終抵達「3000天」這個本看似不可能的節點。
我相信在未來,《碧藍航線》還將陪指揮官走過「4000天」「5000天」等節點,港區盛夏清涼節也將成為一年一度的玩家盛會,不斷延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