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檳榔之鄉」的海南省萬寧市,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一種還沒有解藥的黃化病還在這片土地上肆虐,讓曾經鬱鬱蔥蔥的檳榔林變得滿目瘡痍,病樹成片。
萬寧市檳榔協會會長符西強面帶愁容地說:「(萬寧市的檳榔樹)基本上都覆滅了,80%多的檳榔樹都壞掉了。」
海南人對檳榔有著深厚的情感,早在南宋時期,就有「瓊人以檳榔為命」的記載。萬寧全市總人口約64萬,其中有一半的人,30萬農民從事檳榔產業,他們近1/3的收入源於此。2021年,萬寧檳榔全產業鏈產值超140億元,占當年全市生產總值276.9億元的一半還多。
然而,隨著黃化病不斷惡化,這片昔日的「綠色銀行」正在迅速縮水。
檳榔黃化病是一種由植原體引起的緩慢降低檳榔產量的病害,廣泛分布於太平洋群島、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得了這種病的檳榔,先是根部腐爛,葉子發黃、收縮變短,隨後不開花,或開花不結果,即便結了果也會提前脫落。
為了拯救這片一眼望不到邊的檳榔林,心急如焚的農戶們窮盡了所有辦法;如剪掉泛黃的葉子、施化肥、給檳榔打吊針、用無人機打農藥、運來新的土壤、發現一株有病就連根挖掉防止傳染等。然而,在被稱為「檳榔癌症」的黃化病面前,一切皆徒勞。
萬寧全市甚至還開展過「檳榔黃化防控大比武」;來自全國的行業知名專家多次深入林地為檳榔「把脈」。但這一切收效甚微,談起這些農戶們一個勁兒地搖頭。「沒得治啦!」農戶們說。
日復一日,檳榔樹的病情越來越重。包括符西強在內的許多農戶早已失去信心,任由他們親手種下的一株株檳榔在地里自生自滅。
許多農戶的命運正在隨著檳榔產業的興衰而起伏。一些農戶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他們嘗試種植百香果、荔枝等其他作物來替代檳榔,希望能夠找到新的出路。
在大山村的百香果種植示範基地,記者看到,藤蔓上掛滿了成熟的百香果,農民正在忙碌地採摘。唐會鋒幾乎每天都會在微信朋友圈上推廣這些百香果,「收益還行」。
當前,萬寧也在推動發展林下經濟。全文只有一處提到檳榔的2024年萬寧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萬寧「林下經濟種植面積達8000畝,帶動種植戶人均增收約1萬元,有效彌補檳榔黃化病給農民造成的損失」。
不過,受訪的農戶們說,「這也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