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Steam Machine 上手體驗:Valve 新一代「類主機」遊戲 PC 初見感想

2025年11月16日 首頁 » 遊戲速遞
* 本文編譯自 IGN US 相關內容,原作者 Jacqueline Thomas,編譯 Tony,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新一代 Steam Machine 終於閃亮登場。在 2015 年 Valve 與外星人、聯想等廠商合作推出第一代 Steam Machine 之後,這個產品線沉寂了很長時間,如今十年過後,我們終於見到了 Valve 打造的新一代主機/PC 混合體。初代 Steam Machine 因早期版本的 SteamOS 對遊戲的兼容性較差而以失敗告終,但 2022 年的 Steam Deck 掌機為 Steam Machine 的回歸鋪平了道路。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這一次,Valve 不再與第三方廠商合作,而是自主設計、自主發行單一機種的新一代 Steam Machine。新一代 Steam Machine 的目標是利用超解析度技術以 4K 解析度運行所有市面上現有的遊戲。而這背後的關鍵是一塊性能接近於移動版 RTX 4060 或者 RX 7600 的 AMD RDNA 3 顯卡。對於追求最高畫質的玩家來說,這種配置可能會有些令人失望,但它依然具有足夠強勁的性能,而且雖然 Valve 暫未公布價格,但我們推測售價應該會比較親民。

我在 Valve 總部用一天時間體驗了這款全新迷你 PC,儘管沒能進行全面的跑分測試,但根據我目前的使用體驗,新一代 Steam Machine 應該會成為主機市場不可輕視的競爭者。

有哪些變化?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表面上,新一代 Steam Machine 和十年前的老 Steam Machine 很像,都是中端配置的遊戲 PC,運行 Valve 自家基於 Linux 的 SteamOS 系統。不過初代 Steam Machine 銷量慘澹的主要原因一是定價過高,二是 Linux 當年能運行的遊戲有限,而 SteamOS 在過去十年裡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 Valve 的 Proton 兼容層,它可以將 Windows 遊戲轉譯成能夠在 Linux 上運行的版本,令玩家可以用 SteamOS 遊玩 Steam 上的絕大多數遊戲,即便它們沒有官方 Linux 版本。

過去幾年裡玩過 Steam Deck 的玩家都知道,大部分遊戲在 SteamOS 上的運行表現都很優秀,有時甚至能超過同等性能的 Windows 11 PC,最直觀的例子就是 SteamOS 版本的聯想 Legion Go S。當然也有少數例外,特別是那些使用不支持 Linux 的反作弊軟體的網遊,比如《戰地風雲 6》和《命運 2》。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是在 Steam 上賣的遊戲,就能在 SteamOS 上運行。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我在 Valve 總部試玩的 Steam Machine 預裝了大量不同類型的遊戲。從《電馭叛客 2077》到《沉默之丘 f》,這台 PC 在運行各種遊戲時都沒有出現嚴重問題,不過在運行《沉默之丘 f》時出現了一些優化問題。等我能把機器帶回測試間了才能進行更充分的測試,但目前看來,大部分遊戲似乎都能正常運行。

令人安心的是,Valve 也計劃為 Steam Machine 推出類似於「Steam Deck 驗證」的認證體系。Steam 上很快就會出現三種驗證標識:Steam Deck、Steam Machine,以及 Valve 的新 VR 頭顯 Steam Frame。由於這些新硬體還未上市,目前還不清楚新驗證會覆蓋多少遊戲,但 Valve 的 Steam Deck 兼容性驗證計劃非常成功,我甚至還用它判斷一個遊戲在其他 PC 掌機上的運行表現,所以目前我持樂觀態度。

設計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雖然 Steam Machine 本質上是台遊戲 PC,但它的造型並不像。它是一個小巧的黑色方盒,正面有一條纖細的 RGB 燈帶(主要用於顯示有沒有開機)。「小巧」這個詞絕對不誇張:機身是一個邊長只有大約 15 到 16 厘米的立方體,體積不到 Xbox Series X 的一半,更接近於任天堂的 GameCube。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前面板採用磁吸設計,可以很輕鬆地拆卸並自定義外觀。我在 Valve 總部看到一個木紋面板的 Steam Machine,與純黑機身形成了漂亮的對比。Valve 還沒有證實他們會不會銷售官方面板,但表示會公布 3D 列印文件供玩家 DIY,想必第三方配件商也會抓住這個商機。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作為一台台式機,Steam Machine 的接口相當豐富,正面有兩個 USB-A 接口和一個 MicroSD 卡槽。背面有一個 DP、一個 HDMI、兩個 USB-A、一個 USB-C、一個網線接口,以及一個電源插孔。特別贊的一點是,Steam Machine 採用內置電源適配器,意味著玩家不用找地方藏笨重的「磚塊」電源,而考慮到它的體積,能做到這一點尤其值得稱讚。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Valve 還拆開機箱,向我簡單展示了一下 Steam Machine 的內部。它的內部結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大部分空間被超大號散熱片占據,機器後面有單獨一個排氣扇,能夠從機器正面和底部吸入冷風,再從後側排走熱風。這是個大膽的設計,特別是考慮到 Steam Machine 顯卡的 TDP(熱設計功耗)有 110~130W。但實際散熱效果如何,就要等我明年年初拿到送測機之後再行測試了。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預裝的 SSD 在機器底部,容量為 512GB 或者 2TB,不過用戶可以很輕鬆地進行更換。和 Steam Deck 一樣,Steam Machine 預裝的 SSD 也是 NVMe 2230 規格。但不同的是,Steam Machine 的 SSD 位預留了充足的空間,可以放下更加便宜也更加常見的 NVMe 2280。但除了硬盤之外,其他主要零件都焊死在主板上,無法輕易更換。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這多少有些令人失望,特別是考慮到 Valve 對喜歡折騰的玩家一向挺友好的。不過,如果其他內部零件也都可以隨意替換,那麼機身很可能做不到這么小巧。這種代價是否值得完全取決於你的喜好,不過考慮到 Steam Machine 的賣點是類似於主機的使用體驗,對於想要「開機即玩」的玩家來說,不能升級硬體估計不是個大問題(至少在最初幾年裡性能還夠用的情況下)。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在購買 Steam Machine 時,你可以選擇單獨購買,或者捆綁一個新版 Steam 手柄。無論是否購買手柄,Steam Machine 都在內部集成了 Steam 手柄的無線接收器,因此無需擔心總有一個 USB 口被接收器占據。即便是與 Steam Machine 捆綁的手柄也會隨機附帶一個無線接收器 —— 畢竟這個接收器也是手柄的磁吸充電座 —— 這樣就可以在其他設備上使用。

在正面底部有一條貫穿機身的 RGB 燈帶,就在可拆卸面板下面。Valve 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它的主要作用是充當狀態指示燈,但用戶可以自定義它的 13 個獨立光區。不過我還不清楚 Valve 為燈帶開發了什麼樣的控制軟體。(目前 SteamOS 的一個痛點,至少是在 Legion Go S 上,就是無法輕鬆地自定義搖杆周圍的 RGB 燈環。)還是要等到用過正式版軟體了再下結論。

參數和性能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Steam Machine 搭載了 Valve 與 AMD 合作設計的半定製 CPU 和 GPU。其中 GPU 是 RDNA3 架構,有 28 個計算單元,TDP 在 110~130W 之間,和移動版 RX 7600 大致相仿,顯然算不上高端顯卡。CPU 則是一塊 TDP 大約 30W 的 6 核 Zen 4 架構處理器。

儘管參數算不上頂級,但 Steam Machine 依然是一台很夠用的遊戲 PC。在試玩《電馭叛客 2077》時,在使用 4K 解析度,選擇「極致」預設畫質,並將 FSR 設為「性能」的情況下,遊戲依然穩定、流暢。在設置里開啟光追之後,幀率依然很穩定,不過當時無法開啟 FPS 監控軟體,難以判斷具體數字。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此為屏攝畫面,非直接採集

但在運行《沉默之丘 f》時出了狀況。在經歷了漫長的著色器編譯之後(這年頭,這種情況好像成常態了),遊戲默認選擇了 4K 最高畫質和虛幻引擎的 TSR(時間超級解析度),而非 AMD 的 FSR。在此設置下,《沉默之丘 f》運行得相當吃力,肉眼判斷只能達到 15~20 FPS —— 我認為這屬於沒法玩的程度。

在設置里手動改成中等畫質、1440p 解析度、開啟 FSR 後,情況顯著改善,不過這也說明 Steam Machine 說到底還是一台 PC。對於 PC 玩家來說,通過調整設置來優化幀率已經成為一種本能了,但是對於不喜歡折騰、想要開機即玩的玩家來說,這種體驗可能就不是很有吸引力了。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Valve 表示,他們的目標是讓 Steam Machine 利用 FSR 技術以 4K 解析度運行所有市面上現有的遊戲,但目前看來,還是會有很多遊戲 —— 尤其是虛幻引擎 5 的遊戲 —— 必須降低畫質才能獲得流暢的幀率。還是那句話,只有在測試間裡進行過更充分的測試之後才能下結論,不過我相信這台 PC 可以運行絕大多數遊戲,但畫質設置需要視情況調整。

假以時日,開發商們應該會針對 Steam Machine 進行優化,讓遊戲可以識別 Steam Machine ,從而自動選擇最合適的畫質設置。畢竟很多遊戲已經針對 Steam Deck 進行過這樣的優化了,不過實際情況還是要交給時間檢驗。但倘若果真如此,Steam Machine 將成為下一主機世代市場不可輕視的競爭者,尤其是在下一代 Xbox 聽上去越來越像 PC 的情況下。

受眾是誰?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根據 Valve 的統計數據,大約 20% Steam Deck 用戶會用官方底座將其連到電視上使用。這個比例看上去不高,但考慮到 Steam Deck 出貨量已經達到了幾百萬台,20% 可就是個不小的數字了。但是用 Deck 連電視還是存在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性能不夠用。

儘管以 Steam Deck 的性能在其 800p 的螢幕上運行大部分 PC 遊戲綽綽有餘,但是更高的解析度就會力不從心,特別是連接 4K 電視之後。Steam Machine 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痛點而生。作為一台擺在客廳里的遊戲 PC,它能夠以 4K 解析度運行大多數遊戲 —— 假如你不介意從 1080p 超分到 4K 的話。當然,現在大部分遊戲 PC 也都能做到這一點。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不過,儘管 Steam Machine 確實會與配置相近、易於升級的中端遊戲 PC 產生競爭關係,但我認為它的目標用戶並非傳統的裝機玩家。它更像是一台為主機玩家準備的 PC,尤其是那些在 2022 年 Steam Deck 上市以前從沒玩過 PC 遊戲的玩家。它和 Deck 使用相同的作業系統,有相同的遊戲庫,但能夠以更高畫質運行遊戲。Valve 稱 Steam Machine 的性能是 Deck 的 6 倍,這應該足以避免 Deck 上面《柏德之門 3》第三章幀率暴跌之類的問題。

所以,如果 Steam Deck 讓你動了玩 PC 遊戲的念頭,那麼 Steam Machine 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入坑契機,特別是在快要進入下一個主機世代、遊戲對硬體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之際。而對於已經擁有遊戲 PC 的玩家來說,至少,SteamOS 支持的硬體逐漸變多是個好消息。

價格呢?

SteamMachine上手體驗Valve新一代類主機遊戲PC初見感想

談 PC 硬體總歸是繞不開價格的,尤其是在 2025 年。從 10 月的 ROG Xbox Ally X 到 1 月的 RTX 5080,眾多硬體的價格都顯著高於往年同檔位產品的價格。主機價格也沒有好到哪兒去,Switch 2 的價格比初代 Switch 高出 150 美元,PS5 和 Xbox Series 都在過去一年裡上調了價格。Valve 暫未公布 Steam Machine 的價格。Valve 工作人員向我透露的唯一的資訊是:與配置相近的遊戲 PC 相比,價格具有競爭力。

考慮到它的 CPU 和 GPU 都是上一代架構,最終定價可能會比較公道,不過要等到 Valve 正式公布才能見分曉。我在知道價格之後就會更新本文,但我希望 Valve 能將 Steam Machine 的價格控制在 1000 美元以內。不然就別指望從 Xbox 和 PlayStation 那裡虎口奪食了。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