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 Valve 能夠冷不丁地突然宣布一批新硬體,然後瞬間讓競爭對手壓力山大了吧?哦,對,任天堂也行。事實上,在 Valve 努力為用戶提供多樣化遊玩方式的過程中,任天堂很可能為這家 PC 巨頭提供了不少靈感。看到新一代 Steam Machine 之後,幾乎沒法不聯想到任天堂的 GameCube。但兩者的相似處遠不止於外形:新一代 Steam Machine 流露出了一種活潑、輕鬆、玩樂的氛圍,這在硬體領域可不常見。

回想一下。你上一次買到一款令你感到「由衷開心」的遊戲硬體或者科技產品是什麼時候?確實偶爾會有些令人意外的驚喜。比如 2022 年的 Playdate 掌機的曲柄設計頗有怪趣。有些鍵盤偶爾會附帶好玩的功能,像是可編程的微型 LED 屏。微軟復活了透明手柄外殼,讓玩家可以窺見手柄內部,這大概也能算一個。再有就是任天堂那台手柄可拆卸,有時左右手柄顏色還不一樣的,古靈精怪的小主機了。
但在大部分情況下,遊戲硬體的外形和功能都很難帶來真正的新鮮感。在一個本該將「趣味」視為重中之重的領域中,這種現狀挺令人失望的。

這時,Steam Machine 閃亮登場了。在顏色和質感方面,啞光黑是個隨大流的選擇。但尺寸和形狀就是另一個故事了。雖然沒占多少地方,但它肯定會讓家裡的客人好奇。它與一般電子產品的畫風相當不同,尤其是在自定義之後。它有一個可以隨意調整顏色的 LED 燈條,還有可以輕鬆替換的前面板。我敢打賭,肯定已經有玩家在考慮怎麼把它改造成《傳送門》里的同伴方塊了。
這種設計理念與微軟和索尼有著天差地別。PS5 就像是 Facebook 變成了一台主機,過於龐大的體積引發了不知多少情侶間「這玩意該往哪兒放」的爭吵。Xbox Series X 則是機如其名,就是一個大盒子,看著挺幹練的,但實在沒什麼創意。

Steam Machine 看上去像是把 Xbox Series X 壓縮到極致後的產物。根據官方公布的參數,這個小巧的機身里其實藏著一台性能不俗的 PC,但 Valve 並不希望人們嚴肅、死板地對待它。
比如在 Steam Machine 的官網上,Valve 說它小到可以被香蕉擋住,甚至還配了一個有香蕉的圖標。Valve 官方的 Steam Machine 實拍畫面也都是這種輕鬆愉快的氛圍 —— 有放在桌球拍旁邊的,有和手辦同框的,還有放在玩具景觀里的。顯然,Valve 的設計師們很樂在其中。

Valve 或許是刻意用這種輕鬆、隨性的氛圍,來與 PS5 和 Xbox 那種威風、強勢的風格進行區分。Steam Machine 的造型確實很吸眼球。但宣發材料試圖渲染的氣氛也值得注意。在 Steam Machine 官網上,你會在一段宣傳影片裡看到兩名疑似性少數群體的玩家。繼續往下翻,會在一段循環影片裡看到一位穿粉色 T 恤的女主播在玩《星谷露物語》。演示磁吸面板的人佩戴首飾、塗了指甲油。
這展示了一種更加有包容性、更加多樣化的氛圍。在我看來,Steam Machine 的外形設計與宣發材料中使用的玩家形象,兩者的思路是統一的,目的就是兩個字:擴圈。核心玩家本來就對 Valve 推出的所有產品都感興趣,不過他們很可能已經有一台 Steam Deck 了,而在功能上,Steam Deck 與 Steam Machine 其實有不小的重合。

然而對於非核心玩家來說,PC 遊戲是個令人望而生畏的領域。不僅要勞神費心地研究配置單、學習裝機,現在顯卡等零件的價格也高得離譜。你那位只想繼續玩《模擬人生 3》的休閒玩家朋友,現在恐怕絲毫沒有去看 DIY 裝機網站的動力。
而這正是 Steam Machine 可以發力的地方。Steam Machine 給我的感覺就是 Valve 在學習任天堂特別擅長的策略:用友好易用的硬體來迎合主流市場。
對 Valve 來說,這是一種新策略。Valve 每隔幾年就會出些新硬體,但其中不少都沒成氣候。雖然 Steam Deck 深受喜愛,但銷量其實也就幾百萬台。Switch 2 現在的銷量估計就已經是 Steam Deck 一輩子都追不上的高度了。新 VR 頭顯估計也擺脫不了小眾產品的定位,畢竟在 2025 年,還有多少人在憧憬 VR 呢?

Steam Machine 能否獲得成功?Valve 能否用它實現擴圈?這仍然有待觀察。但作為一名經常感嘆遊戲硬體的設計思路越來越無聊的玩家,我衷心希望這個別致的小方塊能夠取得好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