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Window內置的小遊戲,有個流傳已久的說法:在鼠標操作尚不普及的年代,這是微軟為了幫助用戶快速上手圖形界面而設置的教學。
這個理論從未得到過微軟官方的確認,不過接受度還挺高。但如此寓教於樂的拳拳用心,在小學的微機課上卻會被老師無情剝奪。因此在課上,我總會試圖從電腦的邊邊角角里挖點好玩的東西出來,有次就在系統設置里找出來了。
當時的Windows系統自帶好幾種指針皮膚,還能勾選「顯示指針軌跡」讓鼠標現出長長的拖影。於是我就就這樣開始在被教師主機控制的時候用滑鼠的方式無形摸魚,想像自己操作光標在窗口間玩平台跳躍。
[TOMT] [Windows Desktop Application] [~2007-2009] Desktop eBay application with cartoon style avatars that would "battle it out" and help you bid as the auction drew to a close.
byu/DesSubari intipofmytongue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一套恐龍主題的光標,如今一看也有網友對其印象深刻
而之所以又回想起這個場景,是因為我前段時間玩了一款全程只能用鼠標滑動操作的獨立遊戲,《超級滑刃戰士》。
這款遊戲看起來像是個肉鴿動作遊戲:主角被剝奪了除了滑動鼠標外的一切操作方式,只能靠鼠標引導滑動,靠近敵人後會自動攻擊。攻擊有一定次數上限,消耗完後需要一定時間回復,裝填完畢就會發出「叮」的一聲。

滑來滑去就能殺得五顏六色稀里嘩啦丁鈴噹啷,手感類似用鼠標玩《水果忍者》,確實爽
然而戰鬥的爽是有限的:每輪戰鬥開始時,螢幕正上方都會出現一個倒計時,歸零後,所有怪物都會自動消失。雖然打出連擊可以縮短每關的時間,但左下角還有一個神秘的計時,每次抵達區域終點時,總會停在24:00。玩家也只能進入傳送房,再次回到輪迴的起點。
只有在一次次輪迴中揭示出更多的線索和隱藏小路,才能一點點看到肉鴿的表象之下,遊戲知識鎖解密的里子。
例如在最開始,可以獲得這樣的一條線索:

對應的謎題位置,出現在之前的地圖裡:在無數次經過的背景中,有隻一言不發的外星兔子。用鼠標繞著滑幾圈,直到把它繞暈,就能夠打開一條新的捷徑。

《超級滑刃戰士》就是這麼一款挺需要對上電波的遊戲。
首先探索的試錯成本不低,戰鬥地圖是條單向道,一旦中途錯過了線索或者手滑進錯了房間,就要重打一輪。而解謎部分的引導略顯薄弱,對觀察力的要求也有點高。綜合起來,導致我在解開第一個謎題之前無比迷茫,感覺場景里各種機關線索看起來很豐富,但還是不知道自己除了滑來滑去地戰鬥還能幹什麼。

就算後來自己解出了不少謎題,也還是會非常迷茫地把demo時期的提示當成meta元素的謎面
但照著攻略成功對上電波後,我開始時常感受到一些尤里卡的成就感。這主要源於《超級滑刃戰士》單一操作機制激起的好奇心:單靠滑,還能解決什麼樣的謎題?
如果只有窗口內的滑動,那可能確實有點創意平平,但這款遊戲卻沒有止步於此。例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遊戲利用了窗口化後「禁錮」鼠標指針的特性。當地圖內有需要高速移動才能斬擊的敵人時,需要將光標移動到右下角,然後從窗口外繞到右上角,以達到窗口內滑動無法實現的最高速度。
除了充分利用鼠標和窗口的各種特性,遊戲中也設計了完全不用鼠標的謎題。例如用指針把角色引導到小蒲團上,然後將鼠標倒置過來,靜置幾秒,來激活角色的冥想狀態,以擊破障礙,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此外,遊戲還特意把很多後期才能解鎖的謎題都放在了地圖的最前端,並且且設計了力大磚飛的防好奇心機制。
比如某處地圖的地面上有一個巨大的無限大標誌,在掌握一定的解密思路之後,不少玩家會試著在這裡順著滑兩下,但無事發生。只有到後期拿到線索了,才能更確定地在這裡多滑個十幾下,一邊想著「我就知道」打開一條新路。

圍繞著操作限制進行整體設計的遊戲,好像天然地適配meta元素,《超級滑刃戰士》也是如此。劇情的真相是,主角是被困在了一款被遊戲開發者放棄的遊戲中。而「開發者」最終也被玩家堅持不懈的滑動解密召喚了回來,決定完成這部遊戲。
雖然故事並不複雜,但與解密機制和電波感的結合卻顯得非常自然。更何況,一時間好像真的很難想到有哪款遊戲,能堅持圍繞一個極為具體的交互機製做系統化設計。這種限制固然帶來了很多掣肘之處,但卻也留下了靈光一現、讓人難以忘記的瞬間。

在遊戲的Steam評測區里,很多玩家在打出推薦後,都提到不少玩到紅溫的地方,有人喜歡戰鬥部分解密一個沒看懂,有人喜歡謎題但覺得戰鬥手感稀爛,末了卻都會提到滑鼠解謎帶來的驚喜,然後補一句:這個遊戲真的有魔力,對著指南抄作業都想要堅持玩完。
或許這正說明了它的魅力所在——當一個創意被貫徹到極致時,稚拙本身也成為了一種風味,讓人沉迷其中,就這麼一滑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