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版電影《聖鬥士星矢The Beginning》於4月28日已經日本上映,不出意外收穫了票房慘澹的結果,上映三日僅斬獲5000萬日元的票房,上座率僅有5%。

這部是由東映全額出資與好萊塢合作拍攝的電影,光東映方面就出了 81 億日元,相比於5000 萬日元的票房收入,可謂是杯水車薪。
從這部電影宣發以來,幾乎就可以預見到它的結局。
在預告片中,故事的劇情幾乎聚焦在星矢和紗織的身上,出場的青銅聖鬥士也只有星矢和一輝,其他三人完全沒出現。過於西化的呈現方式也讓許多粉絲感到不適。


不過,我認為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出現在故事劇情,或者是表現形式上。
《聖鬥士星矢》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麼?
當然是聖衣呀!是車田正美運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將星座結合各種傳說,設計出那些形態各異的聖衣。
這些聖衣不但提供了很強烈的視覺觀感,因其可以拼接成「星座形態」的特質,也讓周邊玩具得到熱賣。
還記得當年《聖鬥士星矢》漫畫後附的「聖衣組裝圖」嗎?在上面花的時間並不比看漫畫劇情的時間來得少。



這才是《聖鬥士星矢》能從同時代相同類型漫畫中殺出血路的秘寶。
不過,漫畫中的聖衣由於設計上的問題,讓其很難展現出爽快的作戰方式。
漫畫中幾乎都是採用「站著對轟」的方式進行表現,這種作戰方式隨著聖衣覆蓋率不斷提高而愈演愈烈。
因此,動畫版的《聖鬥士星矢》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了聖衣的造型,讓它更好的動起來;而更加講究動作的真人版自然也要修改。
可惜的是——改的太難看了啊!


實際上,導演根本沒有意識到聖衣才是《聖鬥士星矢》的核心競爭力。
根據放映前的訪談,導演巴金斯基表示:
原作中最獨一無二的魅力,莫過於融合了天馬行空的打鬥場面和昂揚細膩的心理刻畫,可謂趣味性十足。眾角色為了朋友與信仰犧牲自己的情節,值得被大書特書。
作品裡各色人物都證明著這樣一個道理,「即使輸掉了戰鬥,你仍然可以贏得對手的心」。
儘管原作問世已逾35年,但我認為很有必要在當代環境下去重新講述《聖鬥士星矢》所蘊含的自我犧牲與救贖的故事內核。

原作者車田正美也在真人版聖衣的作死設計上助推了一把。
導演在與車田交流中,原本是秉持著完美的理念設計聖衣,結果來自車田方的意見是:不用如此完美!
車田方的答覆是,聖衣是隨著聖鬥士的成長改變形態,受小宇宙的影響而成型。所以在初期階段不需要完成形態,簡易版即可,之後再通過小宇宙得到進化。
在二者的加持之下,才呈現出這樣辣眼睛的聖衣設計。

話說回來,一些日本網友在觀影后也表示可以接受。
他們認為《聖鬥士星矢The Beginning》在打鬥的部分有拳拳到肉的質感;有人認為劇情編排足夠緊湊,演員演技並不差。
還有許多人認為,《聖鬥士星矢The Beginning》在日本折戟沉沙的原因,是遭遇了《超級瑪利歐兄弟 電影版》這個強大的世界IP,自然要給他讓路。
目前,《聖鬥士星矢The Beginning》尚未在北美與南美上映。眾所周知,西方人觀影的視角與東方人有著本質的區別。電影是否能夠逆轉頹勢,就要看在美洲大陸上的這波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