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大宋考科舉」
公元1066年,西歐的諾曼公爵登陸英格蘭,為歐洲英法百年戰爭埋下了伏筆。埃及的法蒂瑪王朝崩潰,香料路線截斷,迫使資產階級向西探索新的航道。而在東方,北宋「政通人和」——蘇東坡在作詩,歐陽修在撰史,王安石在策劃改革。

不過,此時卻也是「做題家」逆天改命的最後機會。因為,下一年隨「英宗」駕崩,王朝將轉入暗流洶湧的「危世」——那麼,如何在既定的歷史進程中,憑藉個人奮鬥破局?這正是遊戲《十字軍之王3》最新DLC「溥天之下」的最大樂趣之一。
以「我」的故事為例,在接下來的73年時光里,「我」出生在蘇州一個岌岌無名的「鄉紳」家庭,通過鄉試、會試、殿試平步青雲。通過經營,他老趙家皇兒的親媽、姑父、小姨媽都成了我的子嗣,終讓家族成為華夏第一門閥,權傾朝野。卻也只有這樣,才有能力集中力量,為抵抗未來「蒙古帝國」的入侵做準備。

但別誤會,「溥天之下」不僅是考公模擬器,陰謀才是《十字軍之王3》的永恆不變主題。因此在這裡,科舉的考場不僅僅是選拔通道,它還是社交場,也是權力場。所以,在鄉試時檢舉我「作弊」的名門學子,可能在後來憑藉受寵黨派領袖的力量,把我調離中央,發配邊疆。而在會試中向我「索賄」的考官,反而會成為我們最可靠的「恩師」。哪怕他魚肉百姓、天怒人怨,但對自家嫡系卻格外關照,每次升遷都不忘分我一口湯。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溥天之下」理解成大宋王朝的職場模擬器。考試拿學歷,學歷是重要的敲門磚,但要進入權力核心,卻依然需要利益交換、疏通關係。角色需要廣交門路,結識各大派系的「HR」——這樣,當出現職位空缺時,他們才會從成百上千的簡歷中,獨獨挑出我的那份,並向大BOSS舉薦。
尤其靖康之後,當大宋失去北方領土,北方逃回來的流官進一步加重畢業生多,但職位少的情況。到時面對學歷貶值,《十字軍之王3》老玩家不會介意動用江湖關係,製造一些小小的意外,也好讓朝堂上的老人家領到退休金,方才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或者,面對「文官內卷」的局面,我們走難度更高的武官路線,頂著王朝「重文抑武」的Debuff收復失地——更可以選擇揭竿而起,流寇開局梁山聚義,甚至是「洪天王」附體,手捧「聖經」,宣稱天命。

因此可以認為,儘管對「科舉」和「官場的模擬」,是目前版本最核心的內容,但「溥天之下」還是搭了一個中華封建社會的框架,不設具體目標,也沒有限制玩法。
遊戲只是提供867年、1066年和1178年的三個時代的「沙盒」,供玩家「大展宏圖」——至於如何書寫「自己」的傳奇,全憑每個人的傾向和興趣。

「寒門出身如何登第?」「國運衰敗怎麼振興?」「外族南侵又怎麼恢復統一?」——當《十字軍之王3》鋪開東亞畫卷,熟悉歷史的玩家腦海中自然會浮現一個又一個「困局」。
而找到方法打破命運,用自己的策略破局,正是遊戲的另一大樂趣。

並且,與Paradox出品的眾多「大戰略」遊戲不同,《十字軍之王3》中的玩家,不是扮演某種抽象的「國家意志」——相反,這系列玩家扮演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比如劇本提供的黃巢、蘇軾、辛棄疾。因此,很多人把它歸類到「角色扮演遊戲」。
甚至,《十字軍之王3》比很多僅僅突出「數值養成的RPG」更加原教旨,因為遊戲真的會鼓勵「扮演行為」。就好比在優秀的跑團遊戲中,主持人會給「演得像」的玩家,更多獎勵——在「溥天之下」中,玩家越做出符合角色個性的行為,越有機會得到收益。
比如,蘇軾擁有「詩人」的特性,我們就可以多「寫詩」來擴大影響力,讓各個派系的「HR」看到自己。類似的,他還有「暴食」的特質,那麼儘管這會拉低我們的顏值,影響我們的「管理」屬性,但多吃好東西卻能更多地排解「壓力」,幫助角色恢復活力。

這裡提到的「壓力」,正是帶來「扮演」體驗的關鍵。比如,讀書、受傷、被羞辱或做角色不喜歡的事情時,都會增加壓力——就像現實一樣,把自己逼狠了就容易得病,壓力拉滿就原地暴斃。
「誠實」特質會使你進行「陰謀」時壓力大漲,「奸詐」特質則正好相反,雖會降低人緣,耍詭計時卻能獲得更高收益。而「貪婪」特質的角色但凡吃一點虧就頭痛,「色慾」特質儘管也容易壓抑,卻在部分「邪修」玩法中,是戰術的核心。

可以說,在扮演中平衡「角色的任性」和「長遠的利益」,是《十字軍之王3》最具特色的玩法。因此,即使有人從未接觸過任何一款大戰略遊戲,僅僅因為東亞歷史模擬而關注的「溥天之下」,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個RPG遊戲去玩。
剛上手,不用管那比「財務報表」還複雜的UI,跟著新手教學走一趟簡單劇本,按自己想法應對彈窗事件做選擇,就很容易感受到「魂穿歷史人物」的樂趣。這也就是為什麼「十字軍之王」系列,會被認為是Paradox入坑難度最低的遊戲。

當然,易上手不代表深度淺。對應那些歐洲縱橫多年的「曹孟德」和「孟德爾」,「溥天之下」所帶來的挑戰,依舊令人興奮——尤其是華夏版圖的秩序,將迫使「諸君」走入考場,歸服王化。

其一,是工種的變化。
和西歐的封建制不同,天子腳下的每一寸土地沒有家族私產。中央會統一調配,委任有資格的官員去「代管」相應土地,就職後官員會得到一個「對公賬戶」,批下的「公款」將用於土地的經營。
換句話說,由於土地不屬於自己,種田玩法不再像之前那樣高收益。因為,公家土地經營得再好,也可能被調走,為後面接任的官員作嫁衣。儘管,當地百姓的愛戴,也會為我們增加政績,但這只是HR考慮的一項因素——很多局勢下,效果並不如「會站隊」的立竿見影。

其二,是學歷的革新。
西歐封建的頭銜有男爵、伯爵……國王,級別越高,越能持有更多土地。而在華夏體制下,與之對應的是「品級」——「品級」就相當於宋朝的「學歷」,只有被「學歷」認證了水平,才有機會被委任相應領地。
而要達到各個「品級」,就必須提升被稱為「賢能」的能力值。通過「讀儒家經典」等決議可以提高賢能,但只有通過考試,才能突破品級限制,通過「會試」後才能評五品,通過「殿試」後才有資格拜「三品」。

其三,是牛馬市場的還原。
很好理解的是,朝廷的坑位是有限的,不是每個有「品級」的畢業生,都能拿到匹配的官職。而作為BOSS,每當需要一個補員時,具備品級資格的求職者資訊,會組成一沓厚厚的簡歷。此時,就輪到「影響力」這一能力值發揮作用了——NPC會傾向選擇「名氣最大」的那個,向他發送Offer邀請信。
「著文寫詩」的自我營銷會提升影響力,結交的朋黨也會通過吹捧內推,幫助玩家提升影響力。更進階地講,「會站隊」更是得到反選的關鍵因素——跟著受寵派系混,將有巨大的影響力加持。相反,拜錯了山頭,就容易遭到冷遇。

所以,請思考大公司的業務經理在招到「親信」後會幹什麼?
其答案顯而易見,就是先干翻敵對勢力。
因為《十字軍之王3》的華夏,具備獨特的「時代」機制。正所謂「個人的奮鬥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只有進入特定時代,才能解鎖相應決議。比如,我曾開了一個「辛棄疾」的檔,目標是收復北方,統一中華。結果,5個小時過去完全遭到了朝廷的無視,這才發現是所屬的「時代不對」,朝廷的大門對所有武官關閉。

所以,正確的玩法是先加入一個派系,大家在一起做能讓派系得分的事情。而當得分達到一定標準後,國家就會進入對應的時代——多發展文化經濟,會向「政通人和」發展;而贏得更多戰爭,時代則會朝著「開疆拓土」的方向邁進。
當然,天子的寵幸也能加分。於是,派系鬥爭也就成了一大核心玩法。而有趣的是,「政通人和」和「開疆拓土」這兩個時代,不會直接轉換——中間會經歷一個「危世」,稍有不慎便崩潰進入「群雄割據」,很好的還原了「過度黨爭」的危險性。

自此,「溥天之下」豐富的玩法路線也就顯而易見。扮演皇帝,就拿「尊王派」維護正統性,然後平衡各個勢力,做有限改革;扮演名仕,就讓「進取派」壯大,著重種田治理;扮演「鷹派」,就不斷證明軍事實力,給予「老趙家」開邊攘夷的信心;或者,遊戲也完全允許玩家成為一個奸雄,推動「群雄割據」的時代到來,篡奪天命。
所以,我可以肯定:《十字軍之王3》的DLC「溥天之下」,會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成為最好的「唐末宋初」模擬沙盒。遊戲通過「角色扮演」與「政治模擬」的相互嵌套,還原了個人在歷史洪流中浮沉的宏大質感——在一次次的「破局」中,它滿足了我對「英雄造時勢」的所有浪漫想像。

而這些,還只是「溥天之下」DLC一半的內容:同時代日本和東南亞的體制設計,搭建了另外兩座獨具特色的遊戲舞台。更不說「朝為海賊王,幕登天子堂」,或「西歐十字軍東進」「大宋結盟拜占庭」等邪修玩法——在相關的影片平台搜索遊戲詞條,就能找到許多魔幻的歷史故事,而它的下一個作者,就很可能就是在閱讀這段文字的大夥。
因為,10月31日到11月4日,Paradox將開放《十字軍之王3》的免費遊玩——包含了遊戲本體與「溥天之下」DLC的「天朝版」(CelestialEdition),也將同時迎來6折優惠。屆時,這唐末宋初的歷史會成為大家的畫卷,究竟是向他老趙家致敬,黃袍加身?還是繼承岳將軍的遺志,封狼居胥?全看各位玩家的想像力。
「東亞硬核狠人」的開頭已經寫好。
而「列傳」下一節,我想邀請各位P社玩家,把自己的「傳奇」留在留言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