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用過蘋果產品的用戶都有個疑問,為什麼他們的產品質量明顯要比競品好很多?
近日,蘋果向外界開放其產品耐久性測試,以便讓消費者了解該公司如何繼續平衡iPhone和其他產品的設計、耐用性和可修復性(擁有超過200個產品測試設施,而至少有10000部iPhone在上市前經過嚴格測試)。
從展示的情況看,蘋果的測試設施會模擬最壞的情況,包括環境因素、液體/水和跌落測試。雖然設計出更耐損壞的產品是可能的,但蘋果及其競爭對手必須在重量、材料成本和許多其他因素之間取得平衡。
對此,受邀參觀的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蘋果在「幕後投入了大量精力」來提升iPhone和其他產品的耐用性。
「最終結果是,在翻新智慧型手機市場,iPhone的保值率比Android 設備高出40%,再加上至少五年的軟體和安全升級,蘋果產品很容易就能迎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生命。」
在Counterpoint看來,蘋果的其他硬體產品也表現出類似的性能和續航能力指標。這也是iPhone在全球翻新智慧型手機市場占據超過56%份額的原因之一。
「耐久性和可修復性因素有時會相互衝突,這一發現很有啟發。高耐用性的產品並不一定更容易維修,而易於維修的設備也可能不那麼耐用。」